陶渊明《饮酒(五)》及其英译文主位结构对比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23 23:10
本文关键词:陶渊明《饮酒(五)》及其英译文主位结构对比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古诗英译 《饮酒》(五) 功能语法 主位结构
【摘要】:韩礼德建构功能语法的目的之一是为语篇分析提供一个分析框架。其中主位结构理论已经成为语篇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被广泛用于同一或不同类型的语篇研究中。近几年来也有不少学者将其运用于翻译领域的研究,例如用来探讨古诗英译,小说英译的问题。本文拟以韩礼德的功能语法为理论工具,分析陶渊明的五言绝句《饮酒》(五)的三个英译本的主位结构。 研究发现,由于中文古典诗歌内容的模糊性和形式的独特性,其主位结构有较大的独特性,具体表现为:中文小句主位多为动词短语,具标记性。而英译文多为非标记性主位,这是由于英语语法的严谨性导致的。中文小句多为简单主位,而译文较多复杂主位,是由于增加了一些语篇主位。中英文相同的是没有人际主位,这是由于诗歌题材是正式的书写体,所以不大可能会出现口语体中常出现的人际主位。最后,小句作为主位,中文诗歌与英译文中都有出现,但是并不对应,所以翻译是的处理还是非常灵活的做了变动,以满足诗歌的翻译的限制和要求。 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对论文作了总体介绍,包括提出论文的目标和目的,以及对所选语料的相关阐释,并且介绍了几位国内外学者将系统功能语法运用于翻泽研究问题的成果;第二章是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框架中的主位结构的概述,包括对主位述位的划分和主位类型的说明;第三章逐句分析《饮酒》(五)及其三个英译本中的主位结构,研究重点是三个译文中不同的主位选择,并尝试评价其效果;第四章是对本文的总结。 我们希望,通过本文对《饮酒》(五)及其英译文的语篇功能分析能给翻译研究带来启示,帮助我们重新审视翻译研究特别是诗歌翻译中的一些难题,同时也希望通过本文的讨论来检验主位结构在诗歌翻泽分析中的可操作性和可应用性。
【关键词】:古诗英译 《饮酒》(五) 功能语法 主位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Chapter 1 Introduction10-18
- 1.1 Research Background10-11
- 1.2 Halliday's Functional Grammar and its Applications into Translation Studies11-15
- 1.3 Purposes and Significances of the Study15
- 1.4 Study Corpus15-16
- 1.5 Research Methodology16
- 1.6 Layout of the Thesis16-18
- Chapter 2 Theoretical Basis---Thematic Structure18-27
- 2.1 Identification of Theme18-21
- 2.1.1 Concepts of Theme and Rheme18-20
- 2.1.2 Subject, Actor and Theme20-21
- 2.2 Theme and Mood21-23
- 2.2.1 Theme in Declarative Clauses22
- 2.2.2 Theme in Interrogative Clauses22-23
- 2.2.3 Theme in Imperative Clauses23
- 2.3 Classification of Theme23-27
- 2.3.1 Simple Theme23-24
- 2.3.2 Multiple Theme24-25
- 2.3.3 Clause as Theme25-26
- 2.3.4 Predicated Theme26-27
- Chapter 3 Thematic Structure in Yin Jiu (V) and Its English Translations27-40
- 3.1 Poetic background28-29
- 3.2 Analysis of Thematic Structure29-40
- 3.2.1 Translation of the Title29-31
- 3.2.2 Thematic Structure of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31-32
- 3.2.3 Thematic Structure of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32-34
- 3.2.4 Thematic Structure of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34-35
- 3.2.5 Thematic Structure of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35-37
- 3.2.6 Thematic Structure of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37-40
- Chapter 4 Findings and Conclusions40-45
- 4.1 Findings40-43
- 4.1.1 Difficulties in Poetry Translation41-42
- 4.1.1.1 Ambiguity in Content41
- 4.1.1.2 Uniqueness in Poetic Form41-42
- 4.1.2 Summary of Thematic Structure in Three Translations42-43
- 4.1.2.1 Markedness42
- 4.1.2.2 Multiple theme42-43
- 4.1.2.3 Clausal Theme43
- 4.2 Suggestions on Theme Choice in Translation43-45
- Acknowledgements45-46
- Bibliography46-49
- Publication While Registered with MA Thesis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盛桓;汉语主位化初探[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4期
2 方琰;论汉语小句复合体的主位[J];外语研究;2001年02期
3 祝朝伟,林萍;诗歌:翻译与改写[J];外语研究;2002年04期
4 方琰;试论汉语的主位述位结构——兼与英语的主位述位相比较[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5 黄国文;《清明》一诗英译文的人际功能探讨[J];外语教学;2002年03期
6 徐盛桓;主位和述位[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2年01期
7 徐盛桓;再论主位和述位[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5年04期
8 黄国文!510275;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40年发展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01期
9 孙会军,郑庆珠;系统功能理论与翻译理论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年10期
10 徐盛桓;关于英汉语篇比较研究——从中西比较诗学的视角[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年04期
,本文编号:10858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085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