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从斯坦纳的阐释翻译学角度分析李清照词的英译

发布时间:2017-10-24 02:04

  本文关键词:从斯坦纳的阐释翻译学角度分析李清照词的英译


  更多相关文章: 阐释学翻译 李清照词 偏见 视域融合


【摘要】:对李清照词的研究是中国文学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文学史上,李清照是一位优秀的女词人,被称为“中国词史上最杰出的女词人”,所以她的词被许多人研究。乔治·斯坦纳的阐释翻译理论认为翻译的过程就是译者对原文本进行理解和阐释的过程。 本文依据乔治·斯坦纳的阐释翻译四步骤,以许渊冲的英译李清照词为文本,并分析了其词作的特点和主题,从而努力探究在李清照词的英译过程中,斯坦纳的“信任”、“侵入”、“吸收”、和“补偿”四个步骤以及“偏见”和“视域融合”分别是如何运用的,进而证明阐释翻译理论在李清照词英译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本文主要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与翻译相关的阐释学历史、阐释翻译学以及乔治·斯坦纳的阐释翻译四步骤。第二章概述了李清照的生平,分析了她的词作,主要包括:李清照的生活和历史地位、李清照词的特点和主旨、国内外译者对李清照词的翻译情况。第三章是本文的重要部分,用了许多实例来说明阐释翻译四步骤是如何在李清照词的英译中具体运用的,从而说明阐释翻译理论的积极作用。第四章也是本文的重要部分,通过大量的实例来说明“翻译即理解”“偏见”和“视域融合”的运用,理论结合实际,从而说明阐释翻译理论对李清照词的英译的指导作用。 乔治·斯坦纳认为,阐释翻译四步骤与“偏见”和“视域融合”紧密的联系在“信任”阶段,在这个过程中,译者运用自己的“偏见”对原文本进行判断和选择。“视域融合”贯穿和影响“侵入”、“吸收”以及“补偿”这三个阶段,译者的“视域”与文本的“视域”相互融合,进而产生一种新的“视域”,最终产生了译本。本文所涉及的“偏见”和“视域融合”能够丰富乔治·斯坦纳的阐释翻译四步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可以把“偏见”和“视域融合”和翻译四步骤结合起来,从而更好的指导李清照词的翻译。
【关键词】:阐释学翻译 李清照词 偏见 视域融合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Introduction9-11
  • Chapter 1 Theories of Hermeneutics Related to Translation11-22
  • 1.1 Introduction of Hermeneutics11-14
  • 1.2 Hermeneutic Translation14-17
  • 1.3 George Steiner's Fourfold Hermeneutic Translation Steps17-20
  • 1.3.1 Trust17-18
  • 1.3.2 Aggression18-19
  • 1.3.3 Incorporation19
  • 1.3.4 Compensation19-20
  • 1.4 Summary20-22
  • Chapter 2 Brief Introduction to Li Qingzhao and Her Ci-Poetry22-36
  • 2.1 Li Qingzhao's Life and Status22-24
  • 2.2 Stylistic Features of Li Qingzhao's Ci-poetry24-31
  • 2.2.1 Repetitive Words24-28
  • 2.2.2 Colloquial Wording28-29
  • 2.2.3 Figures of speech29-31
  • 2.3 The Themes of Li's Ci-Poetry31-34
  • 2.4 Different Translation Versions of Li Qingzhao's Ci-Poetry34-36
  • Chapter 3 Application of Fourfold Hermeneutic Translation Steps to Translation ofLi Qingzhao's Ci-Poetry36-58
  • 3.1 Application of Trust36-40
  • 3.2 Application of Aggression40-44
  • 3.3 Application of Incorporation44-50
  • 3.3.1 Incorporation of Meaning45-49
  • 3.3.2 Incorporation of Form49-50
  • 3.4 Application of Compensation50-58
  • 3.4.1 Compensation by Annotation51-54
  • 3.4.2 Compensation by Adding Subject54-56
  • 3.4.3 Compensation by Division56-58
  • Chapter 4 Analysis of Translation of Li Qingzhao's Ci-Poetry from the Perspectiveof Hermeneutics58-67
  • 4.1 Analysis of 'Understanding as Translation'58-60
  • 4.2 Analysis of 'Prejudice'60-63
  • 4.3 Analysis of 'Fusion of Horizons'63-67
  • Conclusion67-69
  • Notes69-71
  • Bibliography71-74
  •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74-76
  • Acknowledgements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秀霞;;关于李清照词论及词的审美文化解读[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2期

2 陆进福;;读经历,读心迹,读懂李清照的词作[J];新课程(下);2011年05期

3 杨伟;李芳芳;;本世纪以来李清照词研究的定量分析[J];文教资料;2011年26期

4 李园园;;从认知角度看李清照词及其英译中的情感隐喻[J];华章;2011年14期

5 于婷婷;;论李清照《漱玉词》的审美意蕴[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6 刘欣;;论李清照前期词的艺术特色[J];大舞台;2011年07期

7 宋霞霞;陈宁;;独酌一杯清酒——论李清照词中酒的意象[J];衡水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田园;;李清照词作的叙事空间探析[J];名作欣赏;2011年26期

9 杨艳秋;;从李清照词作观其创新意识的艺术实践[J];神州;2011年17期

10 夏荥;;王维诗歌英译研究述评[J];科技信息;2011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雪莲;;《武陵春》教学设计方案[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一届教学设计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林闽敏;;从功能对等理论角度看校训汉英翻译原则[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临颍一高 陈雪霞;李清照词中的“菊花”意象解读[N];学知报;2010年

2 贵阳市师范学校 杜和平;李清照词:怎一个“愁”字了得[N];中国教育报;2002年

3 黄清泉;教育典范 师生楷模[N];光明日报;2003年

4 燕梓;笔随心走 墨与情谐[N];中国民族报;2004年

5 ;说欧阳中石“抄”书[N];中国文化报;2004年

6 祝中熹;赏玩薰炉述焚香[N];甘肃日报;2003年

7 尤玉淇;寻寻觅觅清照祠[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8 安葵;“怎一个愁字了得”[N];光明日报;2002年

9 刘焱;溅石迷空晴亦雨 水轮若涌话趵突[N];中国旅游报;2010年

10 光文;弘扬中华文化遗产 推进古代文学研究[N];光明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中强;新媒体背景下的汉语新闻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2 崔莹辉;《老子》英译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3 吴迪龙;互文性视角下的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陈琳;基于语料库的《红楼梦》说书套语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王勇;《论语》英译的转喻视角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6 李洁;琴声何处不悠扬[D];苏州大学;2008年

7 贾卉;符号意义再现:杜甫诗英译比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夏天;“阐释运作”延展理论框架下的老舍小说英译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9 徐来;《庄子》英译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10 肖家燕;《红楼梦》概念隐喻的英译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健;李清照词英译研究[D];广西大学;2001年

2 崔瑞红;接受美学视域里李清照词英译的审美再现[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吴高昌;论《诗经》英译中的美学再现[D];吉林大学;2011年

4 陶陶;操纵性与译者主观能动性在《毛泽东选集》英译中的对抗[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5 赵丹丹;从功能主义理论视角看中国高校网页简介英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齐林涛;一分为三视域下的《金瓶梅》英译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靳乾;从操纵理论看王维诗歌英译[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冯舸;《庄子》英译历程中的权力政治[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洋;意象图式理论视角下的《围城》幽默英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卢冬梅;郁达夫《故都的秋》英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864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0864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d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