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竞争、迪塞诺与艺术自律性的起源

发布时间:2017-11-10 19:13

  本文关键词:竞争、迪塞诺与艺术自律性的起源


  更多相关文章: 文艺复兴 迪塞诺 艺术自律性


【摘要】:艺术自律性产生过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与手工艺分离的时期,艺术生产领域中的激烈竞争造成了艺术家们在技艺上的精益求精和不断创造,从而造成了形式创造的相对独立性,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为迪塞诺理论。在这一理论中,艺术与其他工艺生产的差异被区分出来,艺术的"创造性"也被上升到艺术的本质的程度,这构成了近代艺术自律理论的起源。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基金】:2011年度上海市“曙光学者”项目(11SG43) 上海高校一流学科(中文B类)建设计划规划项目资助 国家哲社基金项目“当代西方美学中的艺术真理性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12CZW009)
【分类号】:J110.9
【正文快照】: 尽管理论上的“艺术自律”要到19世纪初期才产生,但这一观念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却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就产生了。至今,艺术借助自身的“自律性”,守住了自己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并逐步扩大了自己的领地。本文的兴趣就在于,什么样的社会条件和艺术实践会使得人们去设定在人类的“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春元;;《聊斋志异》中仙人小说的喜剧色彩[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2 侯道娟;;义务论视阈下的职业道德[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3 汪再祥;;现代性背景下的安乐死合法性问题[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4 冯正强;;个性的解释学张力——从康德的天才论美学到施莱尔马赫的普遍解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胡万年;王阳明良知自律的研究——兼与康德意志自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6 洪永稳;简析康德美学中审美与人的自由[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7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8 胡友峰;;实践理性:康德美学的超验之维[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刘梅;;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兼论“自由劳动”在马克思哲学中的本体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10 钱雯;;生态论文艺学的社会生态维度[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晓伟;;历史学的中庸之道:融通“历史解释”与“历史表现”的尝试——重思“亨佩尔-德雷论战”的现代意义[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刘月岭;;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陶锋;;丑与美的变奏——阿多诺论现代艺术[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2011年)[C];2012年

4 范藻;;痛定思痛,地震文学的美学介入及其神学冥思[A];“抗震文艺与中国精神”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孙筱泠;;责任与应答——海德格尔原伦理学初探[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张建永;;沈从文文学理论的审美现代性问题[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韩志伟;;生产与技术: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嬗变[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8 李安乐;;文化研究视域下的精神图式关怀——丁方及高氏兄弟九十年代艺术的个案研究[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9 刘海龙;;传播游戏理论再思考[A];新闻学论集(第20辑)[C];2008年

10 王新龙;;国际安全合作:一种安全哲学视角的解读[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峰;数字化背景下的城市公共艺术及其交互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8 王丽虹;延安鲁艺音乐教育中的政治因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笑频;民族民间艺人生活的苦乐原则[D];云南大学;2010年

10 张建波;逆游的行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小海;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及其与大学生个体因素的联系[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张建敏;《文赋》“应感之会”说[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李升平;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管理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刘微;中古罗马天主教会经济伦理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翟晓燕;马克思正义观探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石小娇;救赎之道:马尔库塞伦理思想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张小妹;“自然状态”范式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郭辛茹;“召唤结构”视阈中的《庄子》阐释差距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辉;科学发展观的生态价值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倩;;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风格的演变——记拉法埃尔·卡尔代蒂于武汉大学的讲话[J];法国研究;2011年01期

2 刘旭光;;我们到底需要一场什么样的文艺复兴——与刘军宁先生商榷[J];探索与争鸣;2007年07期

3 罗春林;;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艺术的人文主义特征[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05期

4 杨烨;;解读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艺术[J];作家;2011年14期

5 郭西萌;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教育[J];美术观察;1997年06期

6 张敢;;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赞助[J];装饰;2011年09期

7 叶伯泉;;文艺复兴时期有关美学思想产生的述评[J];绥化学院学报;1988年03期

8 唐小云;跨越时空的人文精神——鲁迅与莎士比亚比较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09期

9 秦勇;周泉根;;从狂欢文化看躯体的民间意味[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10 刘耀春;刘君;;西方艺术史谱系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社会》[J];博览群书;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佴荣本;;文学史的文本与人本[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2 黄中模;;从“镜子”论看达·芬奇与金圣叹的美学思想[A];水浒争鸣(第四辑)[C];1985年

3 张昌宋;;论英美诗歌中的修辞现象[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从匠人到艺术家[N];解放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屈建军;视觉盛宴 精神饕餮[N];中国档案报;2006年

3 杜然;文艺复兴的记忆碎片[N];经济观察报;2006年

4 徐涟;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带给我们的启示[N];中国文化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曹俊杰;意大利当代艺术 戏弄视觉?[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6 ;中西造型艺术之“同”[N];解放日报;2006年

7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 燕群;明清时期中西文化个例比较[N];莱芜日报;2007年

8 齐树峰;艺术的环境[N];人民法院报;2003年

9 辛华;5000万美元油画名作被指赝品[N];经济参考报;2006年

10 元宝;谁使美国成为世界艺术中心[N];上海证券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傅其林;阿格妮丝·赫勒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2 武红;艺术家的形象[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赵军;再议摹仿与米梅西斯(mimesis)[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4 王战;西方造型艺术高峰的哲学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超;中国明代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中女性形象的比较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2 李青蓝;论黑格尔艺术自律观[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3 熊凯;论基督教文化在文艺复兴的艺术成就中的积极作用[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威媛;论艺术与设计的辩证关系[D];天津美术学院;2007年

5 王淼;西方视觉艺术中的反常趣味及其表现[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玉彦;论西方人体艺术的审美理想演变[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海平;先进的地方性[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8 杨琳;艺术与赞助[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9 曹小娟;遥远的暗合[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10 梁丽君;扎克斯尔艺术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679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1679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b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