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由严复译词“自由”看中国近代思想转型

发布时间:2017-11-25 04:05

  本文关键词:由严复译词“自由”看中国近代思想转型


  更多相关文章: 自由 严复 儒家意识形态


【摘要】:汉字词作为世界上唯一沿用至今的文字,拥有几千年的历史。每一个汉字词的生成发展演变,都有其具体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所以,通过对汉字词的生成发展和演变进行梳理,可以挖掘出蕴含其中深厚的历史文化内蕴。 “自由”作为中国近代思想界的关键词之一,,与“民主”、“科学”、“共和”等词语,对近代中国的社会、政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但是,“自由”并不完全是一个外来词语,而是作为中国旧有的词语,在新的社会历史环境和文化背景下,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而严复在实现“自由”词义的古今转换和中外对接中,发挥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往对严复作品中自由的研究,往往侧重在思想方面,而较少从词语角度来分析;而对“自由”一词的研究,也往往缺乏系统性。本文利用电子检索系统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对“自由”词义古今转换和中外对接过程的梳理和分析,挖掘其所内涵的历史文化信息。 首先,依据词源学理论,笔者从字形字义的分析入手,对“自”、“由”、“繇”最初的字形、字义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进行梳理,努力呈现“自”、“由”、“繇”的起始和发展脉络。对“自由”、“自繇”以及Liberty、Freedom等词语的意义进行比较。 第二,笔者通过电子检索系统,对“自由”在中国古代典籍中的使用状况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对“自由”在中文传统语境下使用的数量、感情色彩等状况的统计和分析,得出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儒家意识形态的三个特点,即伦理道德性、广泛适用性和稳定性。 第三,十九世纪至1895年这段历史时期,是西方文化大规模入侵中国的前夕。通过对“自由”一词在这一历史时期内,在外来传教士和中国文人作品中具体使用状况的分析,可知“自由”此时内涵比较复杂且混乱。传统义与现代义并存,在外来传教士的作品中,现代色彩更浓一些;在中国文人作品中,传统义占主流。这一历史时期内,虽然现代意义上的“自由”开始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传播,但仍未被主流话语系统所接纳。体系出儒家意识形态在异质文化的冲击下,并未产生根本性的动摇,仍然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第四,通过对严复作品中的“自由”一词使用状况的分析,可知严复将中文传统语境下作为边缘词的“自由”提升到核心词的地位,并赋予其新的内涵。严复在用中国旧有词语“自由”译介西方自由主义理念时,根据当时的社会历史状况,加入了个人理解和阐发,从而使“自由”一词完成了词义的古今转换和中外对接。 同时,“自由”由传统语境下的边缘词变为一个核心词,也反映出但是儒家意识形态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产生了根本性的动摇,儒家意识形态所倡导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等已经受到怀疑甚至被西方文化一定程度上取代。 总之,通过对“自由”一词使用状况及其语义的历史变迁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儒家意识形态在传统中国社会中的状况以及在西方文化冲击下,如何走向衰微。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046;K2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帅锋;;“自由”如何舶来?——论1903年密尔On Liberty的两个中译本及其影响[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10年02期

2 熊月之;晚清几个政治词汇的翻译与使用[J];史林;1999年01期

3 章清;;“国家”与“个人”之间——略论晚清中国对“自由”的阐述[J];史林;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方方;[N];中华读书报;2005年



本文编号:12246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2246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7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