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从描述翻译学探析刘士聪散文翻译特点

发布时间:2017-12-02 05:25

  本文关键词:从描述翻译学探析刘士聪散文翻译特点


  更多相关文章: 描述翻译学 图里的翻译常规 充分性 可接受性 译文 语料库


【摘要】:描述翻译学将翻译活动置于目的语的社会文化多元系统之中,置于时代之中去探究诸多社会、文化因素以及目的语文学对翻译产生的影响,解释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反复表现出来的选择倾向。该理论认为,译文的基本功能是将信息提供给译入语读者,译文要符合译语的规范,同时也应与译语读者的社会心理和文化背景相适应。本文以描述翻译学代表人物吉蒂昂-图里(Gideon Toury)的翻译常规(Translation Norms)为理论基础来研究刘士聪散文翻译的特点。图里将翻译常规划分为三种:初步常规(preliminary norms)、首要常规(initial norms)和操作常规(operational norms)。初步常规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真实存在的翻译策略,其二是直接或间接的翻译。首要常规是译者在翻译之初所作的基本抉择,即在源语和译入语两种规范中译者的翻译倾向。操作常规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影响译者作出的实际决策的微观因素,包括母体常规和篇章语言学常规两个方面的内容。运用描述翻译学的理论来探讨刘士聪的散文翻译可以从较为客观和广泛的角度得出影响因素和诸多特征。 以描述翻译学为视角,能够较为有效的揭示在现实情景下,译者受社会文化的种种影响而体现在译文中的诸多特征和决策。刘士聪教授多年从事文学作品汉英翻译的教学与实践,以及以语言和文本为基础的文学翻译研究。他的译作中包含了汉英两种语言及其文化的精粹在当代的集中体现。因此将其译文置于整个世界的多元系统中进行研究可以分别根据图里的三个翻译常规揭示出诸多的影响因素。原语和目的语的语言、文化常规在翻译过程的每个阶段都发挥着作用,包括译者对原文本的选择、翻译倾向在译文中的具体体现以及译者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上作出的选择等等。最终使得译文更为容易的被目的语读者所接受。 刘士聪散文翻译语料库的建立及语料库工具的应用使得相关的搜索、比较和分析更加便利和客观。在刘士聪的散文译作中选择了13篇英译汉和26篇汉译英,共计39篇译文作为研究对象,其电子版本作为该语料库的语料部分。根据图里的三个翻译常规,手动进行两级标注。利用语料库检索软件WordSmith的强大检索功能,按照两级标注中的具体项目进行分别归纳、整理。 从描述翻译学的视角,以图里的翻译常规为核心理论支撑,探究刘士聪散文翻译的特点是一项全新的尝试。一方面,说明图里的翻译常规理论可以应用于散文翻译的研究。为了使译文更易于被目的语文化所接受,刘译散文较多的体现出以目的语语言和文化常规为归依的倾向。在处理原语特有的语言和文化特征项时,采取了保留其原语特色的翻译方法。另一方面,刘士聪散文翻译特点的研究也证明了图里理论的正确性和解释力。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H315.9;I0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宁!300300;Gideon Toury翻译规范论介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3期



本文编号:12438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2438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f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