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走向叙事政治学——后现代叙事理论的政治转向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2 00:16

  本文关键词:走向叙事政治学——后现代叙事理论的政治转向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叙事政治学 后现代叙事理论 政治化叙事 文化政治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当代西方文论整体地"向外转"和"政治化",以及语言理论的语用学转向,后现代叙事学实际上已经走向泛政治化和泛意识形态化。其中,马克思主义叙事学、女性主义叙事学、后殖民主义叙事学的文化政治特征尤其明显。叙事政治学的核心问题是叙事设计和叙事接受设计中的叙事形式、叙述话语、叙事结构、叙事策略与文化政治或意识状态之间的关联研究。当今的"叙事"概念已经变得极其宽泛,叙事政治学正在走出文学政治学的疆界,汇入更为广阔的文化政治批评之中。
【作者单位】: 曲靖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学政治学的历史形态与当代创新研究”(13BZW00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后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13YJA751011) 2012年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建设资助项目
【分类号】:I0
【正文快照】: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叙事学发生了一次范式转换,即从结构主义叙事学转向了后现代叙事学。马克·柯里指出:“从发现到创造,从一致性到复杂性,从诗学到政治学”,或者说,“多样化、解构主义、政治化”是当代叙事学转折的三大特征[1]8。中国学者也认为,“从关注形式结构转为关注形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加明;;18世纪英国小说叙事理论概观[J];欧美文学论丛;2004年00期

2 赖小海;;体验式商业语境的营造[J];人力资源管理;2010年02期

3 魏楠;裴国丽;;英汉隐喻的比较与翻译[J];人力资源管理;2010年05期

4 张绍杰 ,杨忠;语用学的形成、确立及其发展[J];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90年04期

5 徐盛桓;礼貌原则新拟[J];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92年02期

6 申镇;话语的暗示意义及其辨识[J];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92年05期

7 任付标 ,胡志英;语言能力与语言运用差异探析[J];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93年05期

8 钟百超;新格赖斯会话含意理论研究在我国的进展[J];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9 尚晓明;新格赖斯会话含意理论与外语教学[J];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10 刘国祥;浅谈语境在语用学研究中的作用[J];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珍;;《远山淡影》中的不可靠叙述与读者解读[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蒋红艳;徐晓杰;;修辞性叙事理论框架中交流模式研究[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俞可;;校长专业发展研究的方法论探索:社会化路径[A];教育领导研究(第一辑)[C];2009年

4 肖绍明;;教育学的话语分析转向[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5 李倍雷;徐立伟;;大众传媒背景下的审美教育研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栾育青;;邀请语及应答语的跨文化比较[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7 徐芳;;Cooperative Principle and English Humorous Utterance[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8 邱林林;;委婉语功能的语用学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9 吕尚彬;;后现代广告:人本观广告的新形态[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10 何小菲;;“杂交性”策略在跨文化符码中的运用及受众的解读——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案例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魏晓红;乔治·艾略特小说的心理描写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马腾;民族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语际语语用能力及其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龙翔;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付明端;从伤痛到弥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原雪;二语/外语语境下的批判性阅读理论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杨石乔;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医患会话修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红;蹇先艾乡土小说的审美意蕴解读[D];西南大学;2014年

2 彭梦娜;赵树理与向本贵乡村“问题小说”的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3 吴俊青;论冷战后美国的对外文化战略[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4 张墨雨;“好女孩”的词与物:《米娜》杂志的身体叙事[D];苏州大学;2014年

5 陈子琳;池莉小说人物关系论[D];苏州大学;2014年

6 夏天;对外汉语教学中中西方语言禁忌现象分析[D];苏州大学;2014年

7 宋薇;从语用失误角度看中国高中英语课堂的文化教学[D];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8 朱雨时;中学语文阅读课程中语用学知识的筛选及呈现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9 刘聪;结构的断裂与心灵的修补[D];天津大学;2013年

10 于玉佩;叙事手法探析《星期六》中的伦理道德[D];天津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科博士点系列介绍之六 政治学理论学科简介[J];南开学报;2005年04期

2 K.冯·柏伊姆;中原;;辩证的和批判的政治学理论[J];哲学译丛;1984年04期

3 K.冯·柏伊姆;中原;;鲍波尔和批判理性主义的政治学理论[J];哲学译丛;1985年01期

4 郑迅;;《政治学新论》出版[J];东北师大学报;1987年05期

5 杨玉生;政治、政治学与历史研究[J];世界历史;1988年04期

6 郑维东;;建构政治学理论体系的思考[J];长白论丛;1997年04期

7 伍诗逸;;从另一个视角看 “文革”结果 ——访北京大学政治学教授李景鹏先生[J];北京观察;2000年03期

8 刘锋杰;;文学政治学的学科命名与形态——关于“文学政治学”的思考之四[J];河北学刊;2012年06期

9 ;当代学林[J];学术研究;2013年05期

10 朱兴和;;严复政治学思想的内在理路[J];船山学刊;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浦劬;;我国政治学学术发展中的基本关系论析——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60年——北京市政治学行政学学会理论研讨论文集[C];2009年

2 桑玉成;;政治学在当代中国的发展[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3 杨德山;李明;;近30年来中国大陆政治学教科书中“政党”内容演变考察——以四部代表性教材为例[A];“政党制度与中国特色——21世纪初政党发展与变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徐静;;在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2005年年会上的讲话[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章程[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章程(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2011年7月23日通过)[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贵州发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理论研究[C];2011年

7 姜大仁;;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工作报告(摘要)(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2011年7月23日审查通过)[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贵州发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理论研究[C];2011年

8 姜大仁;;以学为本,努力完成历史赋予科学社会主义及政治学的学术使命——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工作报告[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姜大仁;;以学为本,努力完成历史赋予科学社会主义及政治学的学术使命[A];全国社科联第十次学会工作会议交流材料[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佟德志;政治学原理教材建设的新动向[N];中华读书报;2010年

2 周少来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2012政治学理论的主要研究领域和主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翟桔红;发展本土化的微观政治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4 周光辉;编写政治学理论教材重在增强说服力[N];人民日报;2004年

5 李月军 中国军事科学院;基于比较经验的政治学理论反思与建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奚广庆;高校政治学教学要坚持正确的学术取向[N];中国教育报;2006年

7 林尚立;人类学研究对政治学的意义[N];文汇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张飞岸;走出理论实验场,,建构本土政治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朱光磊;中国政治学发展中的两大尴尬与两大转变[N];中华读书报;2004年

10 记者 曹苏红;不断加强中俄学术沟通和交流[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余晓竹;《权力与选择:政治学导论》(第三章)翻译报告[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年

2 颜希璐;《身份认同政治学新论》(第二章)翻译报告[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年

3 马彦银;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理论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4 罗雁荣;论自由意志在政治学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2年

5 解雅梦;日本世袭政治的政治文化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6 朱兴和;严复的经验理性及其政治思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2429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2429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7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