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文学价值和价值系统
本文关键词:试论文学价值和价值系统 出处:《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文学价值是人们对文学有用性和重要性判定的结果,由作家创造出来,在读者阅读中实现。文学价值既有绝对性,也有相对性,既是多样的,也是流动的。审美理想是文学价值观的核心部分。文学的主导性价值是通过体现真、善、美来影响和塑造人的情感与灵魂的。文学的价值系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整体。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I0-02
【正文快照】: 对文学价值系统的探索,与现代价值哲学的兴起以及价值论对人文社会科学的普遍渗透直接相关联。文学的价值评判与价值思考,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无论是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对诗人的驱逐,还是庄周对“文”、“道”二者的尖锐抑扬,都蕴含着文学价值的思想。研究文学价值和价值系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庆彦;;论《聊斋志异》的娱乐功能[J];蒲松龄研究;2011年01期
2 王昊;论元杂剧与法律文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3 郭承波;;浅论建筑设计中的韵律美[J];安徽建筑;2006年06期
4 李曼;;儒家思想对我国城市景观设计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5期
5 刘萍;左拉的“真”——从小说《娜娜》谈起[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叶超;注定的悲剧——《厄舍府的倒塌》罗德里克·厄舍精神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7 周玉英;简论二十年代的中国乡土小说[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8 林娜娜;;冲破禁欲的樊篱——论“三言”“二拍”的情欲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9 庄珊珊;;劳伦斯诗歌中色彩的运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10 李发亮;;《楚辞》美学意蕴管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春林;;角色同一与角色分裂——鲁迅与卢那察尔斯基[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永东;;区域文化与20世纪中国小说的消长沉浮[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3 王芳恒;;略论宗教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贡献[A];布依学研究(之五)——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4 周丽玲;;生命之源:对苗族民间文学的一种阅读[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7年务川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国新;;满石风动话线语——沂南北寨汉画像石艺术特色阐释[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李树榕;;草原文化核心理念与“草原歌曲”[A];论草原文化(第五辑)[C];2008年
7 王元骧;;文学理论能“告别”吗?[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8 张军;;中国影系划分与滦州影流派评议[A];《中国木偶皮影》总第4期[C];2009年
9 许聪;;浅谈当代经济发展对生态文化的促进作用——周村纺织业对周村芯子和花灯的影响[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舜立;自然审美: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宋金民;水浒小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朱秀敏;建安散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豪;中心性与开放性[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7 杨亭;土家族审美文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王欣;师陀论[D];兰州大学;2011年
9 张文诺;文学大众化与解放区小说[D];兰州大学;2011年
10 梁波;城乡冲突:新时期小说的一种叙事模式[D];兰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东方;遗山词研究三题[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叶喜冰;现代商业插画与媒介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莹;黑土地文化与萧红小说创作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胡朋君;民俗视野中的迟子建小说创作[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成朝晖;“国风”与南北朝民歌中民间爱情诗的比较[D];湘潭大学;2010年
6 郭俊彦;民意表达: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维度[D];湘潭大学;2010年
7 韩盛华;建筑美术课程体系理论教学研究与思考[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谢晓霞;凝神写心、千古绝唱[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徐彦峰;“权力的合理架构”:论中国封建社会的君臣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静;医学院校学生感恩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德林;中西文化交际中价值观问题的探讨[J];山东社会科学;2005年08期
2 秦建华;文化价值论与中西交际观[J];运城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陈桂芝;体验在人的价值系统中的意义[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2年02期
4 陈桂芝;;体验在人的价值系统中的意义[J];鸡西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5 蔡绿;赵闻蕾;;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价值观冲突及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7期
6 阚和庆;;儒家人生哲学对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建设的价值[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李宗桂;;简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表现[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8 党圣元;论文学价值观念的基本规定性[J];学术研究;1996年03期
9 武亚玲;作家人生价值目标与文学价值目标[J];社科纵横;1994年02期
10 陈扬勇;人与对象性世界的关系:文学价值研究的逻辑起点[J];漳州职业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邬q;;文明形态与信息处理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革[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2 许伟丽;王士卿;孙淑芬;徐斌;胥小彤;段玉銮;李景元;张金良;董国利;;第二十七章 变革进程中的价值观念[A];新世纪社会经济变革与理性思考——WTO游戏规则对行为导向价值观念的渗透与影响[C];2002年
3 赵润琦;赵本义;;西部大开发:价值观念在冲突中重构[A];西部大开发与价值观念更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薛春光;;计算机辅助价值系统工程[A];企业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1992年
5 李永胜;;西部大开发与价值观念的更新[A];西部大开发与价值观念更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罗浩波;;西部大开发中的价值观念选择[A];西部大开发与价值观念更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郑国铨;;论文学的价值观念[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五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85年
8 叶永;田莉莉;;树立安全第一的价值观念[A];全国第二次安全科学技术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2年
9 吴泗宗;熊国钺;;轿车流通领域价值系统研究[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李小燕;;从客家谱牒的家规家训看客家人的价值观念[A];客家文化研究(下)[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伟;品牌与文学价值实现[N];中国文化报;2010年
2 金宏宇;经济历史小说的文学价值[N];人民日报;2000年
3 廖高会;技术时代,文学何为?[N];北京日报;2006年
4 卜昌伟;文学价值的商业体现:获奖作品将加印[N];中华新闻报;2008年
5 王莹;文学与热闹无关[N];中国教育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沙洲;消费时代,文学价值几何?[N];经理日报;2006年
7 徐鲁(本报书评人);杨红樱:站在“坏孩子”一边[N];中华读书报;2006年
8 本版编辑邋任志茜 朱大可 陈村 李敬泽 张柠 顾建平;中国当代文学“死亡论”和“垃圾厂”之争[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9 黄力之;文学价值重建的历史时机[N];文艺报;2004年
10 李一信;美在其真[N];文艺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福亮;围城效应:寿春古镇社会价值观念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2 吕文学;我国大型建筑企业竞争力及其提升途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马文颖;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4 杨春花;论信仰对于社会秩序的价值[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学良;“世纪之交”叙事文学的“故事新编”[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郑伟;“第三条道路”价值观批判[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邰红红;曾国藩与桐城中兴[D];上海大学;2008年
8 徐健顺;《三国史记》的文学价值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9 吴新颖;当代青年价值观构建与培育[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吕书宝;满眼风物入卜书[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瞻;战争文学与人道主义[D];浙江大学;2007年
2 张月云;论同辈群体对中职生的影响及对策[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石中光;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自主择业价值观念的负面变化及其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4 刘君玲;1978年以来我国高考政策的研究——价值观念的变迁及其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路静;文化视角中的中英文汽车广告对比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6 杨广波;价值观的变化对武术价值影响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6年
7 温集发;我国转型时期婚姻家庭观念变化及其原因分析[D];天津商业大学;2007年
8 甘春晖;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问题探析[D];贵州大学;2007年
9 周韵;电视传媒对青少年价值观影响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杨亮;影视文化对中学生价值观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151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315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