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绚烂与质朴之美——对比林黛玉与简爱的悲喜爱情

发布时间:2018-01-05 22:29

  本文关键词:绚烂与质朴之美——对比林黛玉与简爱的悲喜爱情 出处:《名作欣赏》2010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林黛玉 简爱 爱情 罗切斯特 夏洛蒂·勃朗特 封建社会 结局 传统观念 封建主义 生活


【摘要】:爱情是人类文学史上一个永恒的主题,有的戚戚美美,哀哀怨怨,有的惊天动地,旷世骇俗。简爱和林黛玉就是两位勇敢追求爱情的文学人物,她们的执著与坚强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是由于两人的生活背景与环境的不同,时代与命运的不同,造成截然不同的结局,前者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以喜剧结束;而后者却是怀着满腔的悲愤,本着"质本洁来还洁去"的宿命以死作为与封建社会的最后的抗争,以悲剧收场。造成她们结局差异的原因既有客观的社会因素,也有其主观的性格因素,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Abstract]:Love is an eternal theme in the history of human literature, some Qi Mei, sorrow and resentment, some earth-shaking, world-astounding. Jane Eyre and Lin Daiyu are two brave pursuit of love literary characters. Their persistence and strength left a deep impression on the world, but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 of the two people's life background and environment, the difference of times and destiny, the former is a lover finally married. Live a happy life from now on, end with comedy; But the latter is full of grief and indignation, in line with the fate of "quality and clean to return to clean" fate to die as the last struggle with feudal society, ended in tragedy. The causes of their differences in the outcome of the existence of objective social factors. There are also subjective personality factors, the two are inseparable as a whole.
【作者单位】: 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分类号】:I0-03;I106.4
【正文快照】: 《红楼梦》与《简爱》是中外文学史上的不朽名著。作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两颗璀璨的明珠,两部著作都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者曹雪芹与夏洛蒂·勃朗特分别为我们塑造了两位生动的女性形象——林黛玉与简爱,她们二人坎坷的生活经历和爱情故事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童庆炳;曹雪芹的艺术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2 吴宗蕙;冷月葬诗魂──论林黛玉[J];求是学刊;1980年03期

3 陈梅;小说《丽贝卡》与影片《蝴蝶梦》[J];世界电影;1980年01期

4 韩羽;夸张和变形[J];文艺研究;1980年04期

5 周先慎;略论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6 许姬传;故宫藏梅兰芳剧照考[J];故宫博物院院刊;1980年02期

7 陈熙中;说“真有是事”——读脂批随札[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5期

8 方平;;我国古典文学和莎士比亚[J];读书;1980年08期

9 梁超然;;“共名”说试评[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10 吴世昌;;论明义所见《红楼梦》初稿[J];红楼梦学刊;198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思源;;《红楼梦》“二书合成”说质疑[A];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2 秦忠翼;邹正昌;;开展健康的文艺批评应注意的几个问题[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3 张希玉;;编辑职业个性与责编图书风格[A];论责任编辑的工作——中国编辑学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选[C];2000年

4 杨信征;;敬老见闻[A];探索中国特色养老之路——江苏2003·健康老龄化和养老模式文选[C];2003年

5 曲沐;;林黛玉教写作的启示[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何永康;;皓皓之白 察察之身——在纪念蒋和森先生诞辰75周年暨江苏省红楼梦学会2004年年会上的讲话[A];红学论文汇编[C];2004年

7 俞润生;;《红楼梦》与中国婚姻文化[A];红学论文汇编[C];2004年

8 王克正;;宝湘结合论系列篇[A];红学论文汇编[C];2004年

9 郑万钟;;《红楼梦》与中学语文教材[A];红学论文汇编[C];2004年

10 谢锡龄;黄炽;;《红楼梦》扬州寻踪[A];红学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凌;美国酒店新趋势“搭建”各类主题客房[N];中国旅游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夏露晨;写作·玻璃瓶·标签及其他[N];科学时报;2000年

3 记者 程新民 通讯员 陈振民;期待更大收获[N];联合时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李学江 郑红深;简爱受罚轰动澳洲[N];人民日报;2000年

5 记者 张立行;四对“宝黛”将同台演出[N];文汇报;2000年

6 晓利;中国女人的四大名著[N];中国商报;2000年

7 刘宏;《红楼梦》的性爱文化观念[N];中国文化报;2001年

8 黄昱宁;张小娴:橱窗里的世界[N];中国文化报;2001年

9 $$白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 张同道(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影视专业教授) $$雷达(著名评论家) 聂震宁(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文学和影视:双赢的可能性[N];中国艺术报;2001年

10 常州市德安医院心理咨询室 袁浩龙;脑外伤引起类变态人格障碍[N];大众卫生报;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庆霞;钗黛形象接受史论[D];安徽师范大学;2002年

2 胡春玲;[D];苏州大学;2002年

3 范凤仙;《红楼梦》女性意识探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4 梁晓萍;《红楼梦》与魏晋风度的传承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5 胡燕;试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爱情理想类型[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安静;[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7 张波;赏玩与殉道[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霞;[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9 徐宇琴;简爱和呼啸山庄里的女性呼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10 金萍;译语文化环境与小说翻译策略[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3851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3851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1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