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试论伦理批评的回归之路

发布时间:2018-01-07 22:29

  本文关键词:试论伦理批评的回归之路 出处:《文艺争鸣》2010年1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伦理评价 批评家 内在规定性 传统伦理 批评模式 精神生产 柏拉图 文学批评史 模仿 原始社会


【摘要】:正伦理批评在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开端性的地位,也一度成为文学批评的重要模式。20世纪以来,新潮批评模式迭起,伦理批评退出了批评舞台的中心,许多批评家竭力回避伦理批评的话语,这里自然有着对传统伦理批评局限性的纠正,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放弃伦理批评的同时,实际上是悬搁了文学批评的基本职责与功能,助长了文学创作中反道德的倾向,从而导致大众审美趣味的低俗化,恶趣化,就此而言,为伦理批评正名,探讨伦理批评内在的规定性,发挥伦理批评的重要作用是当代人文学术的一个至关重要的任务。
[Abstract]:Positive ethics criticism has an open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ry criticism , and it once became an important model of literary criticism . Since the 20th century , the criticism of the tide of criticism has withdrawn from the center of criticism stage . Many critics have tried to avoid the criticism of traditional ethics .

【作者单位】: 湖北大学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学科互涉与文学研究方法论革命》(08JA751032(中期成果)
【分类号】:I06
【正文快照】: 伦理批评在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开端性的地位,也一度成为文学批评的重要模式。20世纪以来,新潮批评模式迭起,伦理批评退出了批评舞台的中心,许多批评家竭力回避伦理批评的话语,这里自然有着对传统伦理批评局限性的纠正,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放弃伦理批评的同时,实际上是悬搁了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德昭,杨庆峰,石敦国;论伦理评价对科学技术的张力[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年01期

2 樊星;青年批评家的崛起[J];文艺评论;1986年04期

3 臧棣;新诗的晦涩:合法的,或只能听天由命的[J];南方文坛;2005年02期

4 吴亮;谁是够格的批评家?[J];美术之友;1995年02期

5 宋遂良;北京的批评家和上海的批评家[J];上海艺术家;1995年05期

6 乔亨利 ,恩德勒;对企业的伦理评价[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99年05期

7 黄专;什么人算是批评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及设计版);2000年01期

8 张念;批评、偏见与傲慢[J];南方文坛;2005年05期

9 何志云;关于文艺批评的随想(二)[J];文艺评论;1988年02期

10 本刊编辑部;“今日批评家”的今日批评——《南方文坛》“今日批评家”研讨会综述[J];南方文坛;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胜冰;;批评家的角色问题[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李国华;;“首先做一个有德行的人”—略论市场经济下文艺批评家的品德人格修养[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3 李欣;王斌;樊勇;;运动心理咨询过程中的伦理评价及“三元评价模型”构建[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4 申仁洪;;论柏拉图的课程理念[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5 申仁洪;;论柏拉图的课程理念[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王曙红;蒋冬梅;李映兰;刘正良;严其明;冯梅;李亚平;;用柏拉图分析“三查七对细致奖”的结果[A];全国护理行政管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7 陈建翔;;从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的艺术教育思想述评[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8 陈建翔;;从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的艺术教育思想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张巍;;“诗歌与哲学的古老争论”:柏拉图的philosophia和雅典的paideia[A];社会进步与人文素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6年

10 徐卫红;;教育为了国家——柏拉图、卢梭教育思想的乌托邦色彩[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批评家抨击SARS治疗方法[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3年

2 朱小钧;反省批评,青年人集体发声[N];中国文化报;2008年

3 黄发有;独立性是批评的生命[N];文艺报;2007年

4 王学海;当代批评的真谛[N];文艺报;2008年

5 李万武;批评怎样面对真问题[N];文艺报;2009年

6 郭宏安(翻译家);诗人背靠批评家[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7 刘川鄂;批评家的左手和右手[N];文艺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王研;谁能代表当代文学的高度?[N];辽宁日报;2009年

9 毛时安邋上海市艺术创作中心主任;批评的写作与人格[N];文汇报;2007年

10 谭旭东;文艺批评的使命与空间[N];人民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晖;从单柄眼镜到戒尺——论圣伯夫的批评方法[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吴新民;柏拉图的惩罚理论[D];浙江大学;2007年

3 曹莹;傅雷文艺批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陈留生;传统伦理与五四作家人格及其文学创作[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潘慧琼;南朝文学批评意识的两个维度[D];浙江大学;2006年

6 吕海琛;解构与重建—十七年文学中的伦理嬗变[D];吉林大学;2007年

7 晋海学;险滩中的夜航[D];南开大学;2009年

8 姚振强;柏拉图—斯宾诺莎哲学中的理性与生存[D];浙江大学;2004年

9 申林;柏拉图的正义理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10 龚玉池;竞争、内在制度与外在制度[D];四川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茂华;教育伦理评价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严慈萍;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段凤华;柏拉图国际法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钟麟;精神生产与社会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龙明慧;基于翻译过程研究的翻译批评模式[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刘红;高等教育课程价值取向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7 幺建鹏;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与中国先进文化[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煌明;理念与天理——柏拉图与朱熹[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陈鹏飞;城邦、理性、法治——柏拉图法律思想解读[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10 唐慧玲;两难中的政治家[D];扬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3945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3945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2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