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的语用阐释
本文关键词:文学作品的语用阐释 出处:《名作欣赏》2010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探索了以文学语用学为角度的文本分析特质,作者认为,文学语用学中的文本分析借鉴了哲学的分析和概括、心理学的逻辑与推理、语言学中的词汇与结构、文学中的感受与联想,在语用概念的指导下,将文本、作者、读者作为整体来考虑,可以使我们更全面深入地认识文本的意图。在具体分析时有三个方面不容忽略,即文学文本的意义与"思想"、"自我叙说"与"读者感应"以及意义建构与心理空间。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explor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xt ana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terary pragmatics.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text analysis in literary pragmatics draws lessons from philosophical analysis and generalization, the logic and reasoning of psychology. Under the guidance of pragmatic concepts, the text, the author and the reader are considered as a whole under the guidance of lexicon and structure in linguistics and feelings and associations in literature. It can make us understand the intention of the text more comprehensively and deeply. In the concrete analysis, there are three aspects that can not be ignored, namely, the meaning of the literary text and the "thought". "self-narration" and "reader perception", as well as meaning construction and psychological space.
【作者单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外语系;
【分类号】:I04;H030
【正文快照】: 近年来,文学作品的语用分析方法,或称文学语用学,引起了国内外文学研究者越来越多地关注,文学语用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在理解文学文本的语言及其含义上显示出了综合多种思路的突出特点。陈海庆先生认为:“如果把文学语篇看作一个完整的言语行为的话,文学语篇和口语语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声音[J];神州;2011年15期
2 杨大春;;艺术直观与形而上学——从意识现象学视域到身体现象学视域[J];当代艺术与投资;2011年07期
3 姜海洋;刘兵;;创意艺术的思想狂潮 新媒体艺术[J];走向世界;2011年18期
4 黄专;;我的艺术政治观[J];当代艺术与投资;2011年09期
5 黄会林;;文艺评论的三个关键词[J];创作评谭;2011年05期
6 王瑞媛;胡书志;;《道与逻各斯——东西方文学阐释学》中的矛盾[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杨慧;;试论艺术与宗教和哲学的关系[J];大众文艺;2011年15期
8 高成明;;随大师去追问[J];广东艺术;2010年01期
9 胡鹏;;浅谈艺术作品中的“无言之美”[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年07期
10 赖玮;李丹;;纯粹思考和现世欲念的碰撞——哈姆莱特与福丁布拉斯形象之比较[J];青年文学家;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金元浦;;马克思主义文艺经济学思想[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陆梅林;;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论纲[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刘文斌;;卢卡契怎样论述世界观与创作的关系[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王先霈;;资本主义生产同艺术和诗歌的敌对性[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孙铭有;;恩格斯的文艺批评方法论[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李戎;;把马克思主义的“专利”交还马克思——关于高校马列文论课程内容设计的断想[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温恕;文学生产论:从布莱希特到伊格尔顿[D];四川大学;2003年
2 薛雯;人生美学的创构[D];苏州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昌彦;郑澈李白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05年
2 陈敏;文学阐释的审美关联理论[D];西南大学;2007年
3 刘林;伟大的翻译家郭沫若:创作·思想与翻译[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4 王济远;试论巴赫金的文学观[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5 刘建茂;论本雅明的文艺思想[D];郑州大学;2004年
6 张冰;荣格原型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文艺理论建设的价值[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7 郑光泽;中·韩新文学史比较[D];延边大学;2002年
8 樊柯;本雅明艺术审美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9 杨洋;许渊冲与庞德中诗英译思想与成就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10 张莉;开启回归自然之窗[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973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397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