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研究中的“关键词批评”现象及反思
本文关键词:文学研究中的“关键词批评”现象及反思 出处:《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关键词批评” 雷蒙.威廉斯 研究范式 批评实践
【摘要】:源于雷蒙.威廉斯的"关键词批评"开启了以阐释核心术语来反思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新视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研究范式,在方法论上给日趋程式化和成见化的文学研究以极大启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文学研究领域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关键词写作现象。"关键词批评"在批评实践层面有了不少新变与推进:不再仅以对关键词的词源学追溯为批评中心,而是以关键词在批评实践中的衍生为考察重心,以期有益于文学批评理论与相关学科的建构和发展;表现出注重紧密联系文学文本进行批评实践的趋向;编撰体例有所突破,文论性得以进一步彰显。这些都昭示了"关键词批评"发展的新路向,也显现了其在新时代语境中的勃然生机和研究实绩。我们在充分认识"关键词批评"理论价值的同时,也要注意一些理论"陷阱"与实践误区,避免政治视角从"一维"成为"唯一",谨防关键词的霸权化和快餐化。
[Abstract]:From Raymond Williams "keyword criticism" opened in order to explain the core terms to reflect on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new window provides a new research paradigm, on the methodology for the study of literature increasingly stylized and prejudiced by the great inspiration.20 century 90s, literature research appeared in our country. Keywords writing noticeable phenomenon. "Keyword criticism" in criticism practice has many new changes and advances: not only in the keyword etymological trace criticism for the center, but with the keyword in the practice of criticism derived as the focus, in order to benefit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iterary criticism theory and related disciplines; performance focused on the close relation between literature text criticism practice breakthrough trend; writing style, literary theory can be further demonstrated. These are clear the "keyword criticism" the new direc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 also appear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era of vitality and achievements. We are fully aware of the "keyword criticism" theory of value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some "trap" theory and practice of misunderstanding, avoid polit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ne-dimensional" become "the only" Beware of key words hegemony and fast food.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1CZW01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0YJC751035)
【分类号】:I06
【正文快照】: [在线优先出版日期]2011 04 20″keyword criticism,″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some theory traps and practice paradoxes to avoidthe transformation of political perspective,i.e.from the original one-dimensional view to the onlyangle perspective.We should be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陆建德;词语的政治学[J];读书;2005年03期
2 任可;“中西文化关键词”计划[J];世界汉学;199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唐玉环;;变迁社会中的语言与人——重读《马桥词典》[J];长沙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2 戴从容;;不屈不挠的博学——陆建德学术研究的社会关怀和历史拷问[J];当代作家评论;2012年04期
3 章可;;概念史视野中的晚清天主教与新教[J];历史研究;2011年04期
4 徐勇;;大众文化:词语的政治性[J];文艺评论;2006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进;文学与“文化革命”:雷蒙德·威廉斯的文学批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秦立银;中学语文词语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甄;翻译研究:范式转换与选择[J];外语学刊;2004年06期
2 徐海铭;美国人类语言学研究范式的更替及其主要特征——美国语言学思想史研究之一[J];外语学刊;2005年01期
3 常俊跃;;研究范式的选择与我国的外语教学研究[J];外语界;2005年05期
4 南佐民;范谊宁;;论外语学科的研究范式创新[J];外语界;2007年01期
5 韩秋红;李守利;;西方哲学史的研究范式[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胡海波;曲波;;中华民族生成“思想自我”的西方哲学向度[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黄柏青;;关于当代中国美学史著作研究范式的元思考[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朱继光;姜良芹;;试析中国史学界南京大屠杀史研究的范式转移[J];民国档案;2008年02期
9 王蕾;;可读性公式的内涵及研究范式——兼议对外汉语可读性公式的研究任务[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06期
10 陈华英;;外语教育科研中研究范式、研究方法和研究技巧之间的关联[J];山东外语教学;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连军;;实证会计研究的方法与方法论:哲学基础与研究范式[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2 王洪涛;;从此岸到彼岸的反拨与超越——当代西方翻译研究学派研究范式探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高芳;;基于路径依赖理论的工学结合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范式——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9年优秀论文集[C];2009年
4 黄明喜;;论中国现代教育的萌生——一种基于教育形态范式的教育史学阐释[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胡范铸;;中国新闻语言研究范式的若干思考[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王勇;;论语言类型学研究中的解释[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7 解素敏;;基于设计的研究范式在教育游戏研究中的应用[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8 李金国;;我国宪法学研究范式的转换[A];2003年贵州省宪法法理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刘翔平;;阅读障碍的捆绑加工缺陷:从单通道研究范式到双通道交互作用研究范式[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何萍;;更新唯物史观的研究范式(提纲)[A];全国"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许晓平;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作为研究范式[N];人民日报;2009年
2 高铭暄;刑法社会学研究范式的创新之作[N];法制日报;2009年
3 葛岩 上海交通大学认知与决策实验室;从黑箱到灰箱:心理与行为研究范式的变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所长 丁亚平;党员形象全新的价值意义和研究范式[N];中国艺术报;2011年
5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顾海兵邋余翔 沈继楼;中国粮食安全的研究范式[N];光明日报;2008年
6 ;中国特色研究范式:内涵、特征与实质[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7 文军;社会学理论的变革及其发展趋势[N];光明日报;2007年
8 徐秀丽;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革命史范式”与“现代化范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9 南京大学 叶继元;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融合[N];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教授 马敏;如何理解史学研究中的“范式转换”[N];长江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燕玲;比较教育实证分析范式的变迁及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2 杨素萍;比较教育的范式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谢梅;新闻与消费[D];四川大学;2007年
4 顾永波;传媒稀缺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5 张永英;幼儿教师儿童学习观变革之路探寻[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钱大军;法律义务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龙洋;我国教育法学理论体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刘小楠;美国女权主义法学平等与差异观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屠新泉;中国在WTO中的定位、作用和策略[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10 甘锋;洛文塔尔文学传播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元根;企业伦理的研究范式与构建[D];河海大学;2005年
2 张夏青;我国教育研究范式的人文主义取向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杜玉生;翻译研究中的伦理性问题[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正青;比较教育依附论研究范式探析[D];西南大学;2007年
5 陈炳亮;跨文化领导的行为选择与有效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6 童文俊;当代西方宏观经济学发展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7 陈玉明;主客二分研究范式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郭晟梅;“一稿多投”现象的局部合理性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7年
9 杨晶;独立思考与自由文体的和谐交响[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10 蔡彬彬;中美网络传播研究范式比较[D];浙江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971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397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