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刘熙载美学思想探微

发布时间:2018-01-08 16:39

  本文关键词:刘熙载美学思想探微 出处:《艺术百家》2009年S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刘熙载 美学思想 厚而清 婉而劲 自然本色 刘氏 文艺创作 诗词曲 美学追求 风格理论


【摘要】:本文以词学为依据,参以书论,重点论述了刘熙载《艺概》中所体现出来的"厚而清,婉而劲"的美学追求,分析其立足当代,折中群言,而自成其于实求空,兼采众长,并向壮美豪放倾斜的风格理论。进而指出,刘氏论词既重豪放,推崇苏辛的不羁率真,反映到文艺创作上就是倡导本色自然。其提出的"出色而本色"的论点,既借鉴总结前人,又自成一说,表现了丰富的文艺美学思想。其立论往往以诗词为主,意义却超出该领域,涵揽了诗词曲赋书画各种文艺类型。
[Abstract]:In this paper, CI as the basis, with emphasis on calligraphy, embodied in the "summary of Liu Xizai < > thick and clear, graceful and fresh aesthetic pursuit, the analysis based on the present, and since the compromise in action, to find out, and all long, and is inclined to a magnificent bold style theory. Then it points out that Liu Shilun words both bold, respected susin uninhibited frankness, reflected in the literary creation is to advocate natural color. The proposed" outstanding character "argument, both from the predecessors, and self-contained, the aesthetic thought of literature and art. Its rich poetry mainly tend to view but beyond the field, meaning, Han poetry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at various art types.

【作者单位】: 南通市文化局剧目工作室;
【分类号】:J01
【正文快照】: 《艺概》是清末刘熙载的一部谈文论艺的著作。全书包括文概、诗概、赋概、词曲概、书概、经义概六部分。作者以“举此以概乎彼,举少以概乎多”的方式,对诸种文艺类型作了钩玄提要的论述。本文主要以词曲概为依据,参以书概,就其在美学上有价值有创见的一面,择其要者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德仁;刘熙载美学思想与道家影响[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2 殷光熹;刘熙载词论初探[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3 王尚寿;洪毅然美学思想的特点[J];文艺研究;1990年03期

4 覃召文;廖燕的美学思想[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5 董运庭;;从《寤崖子》看刘熙载及其美学思想深层结构[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6 舒汛;《曹雪芹美学思想》[J];红楼梦学刊;1988年02期

7 李文;贵乎天者,忘乎天者也——评《刘熙载与中国古典美学的终结》[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朱桦;《艺概》中创新意识的当代思考[J];文艺理论研究;1987年03期

9 徐林祥;台湾香港刘熙载文艺美学思想研究述评[J];学术研究;2003年01期

10 曹利华;老子的美学思想[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锡山;;论冯友兰哲学中的美学思想[A];传统与创新——第四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顾道弟;;美论二题——学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美学思想有感[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彭锋;;冯友兰美学思想初探[A];传统与创新——第四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郭兴良;;金圣叹美学思想在评点《水浒》中的体现[A];水浒争鸣[第六辑]——2000年水浒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朱志荣;;论康德前批判与批判时期的美学思想的关系[A];康德哲学及其现代意义——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刘振娅;;韩愈文论的“是”“异”之辨[A];唐代文学研究(第十一辑)——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童山东;曾玉章;;亚里斯多德《修辞学》与刘勰《文心雕龙》语言风格论美学思想比较[A];跨世纪的中国修辞学[C];1999年

8 周忠厚;;后记[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修倜;;论列宁的喜剧美学思想[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张昌余;;神行电迈 横绝六合——试论李白诗歌的超越之美[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臻青;这个人名叫刘熙载[N];辽宁日报;2009年

2 古风;古老美学思想的再发现[N];光明日报;2002年

3 赵家治;孔子的美学思想[N];协商新报;2010年

4 陈圣生;重新发现叔本华的价值[N];文艺报;2002年

5 刘法民;丑艺术不等于恶心艺术[N];文艺报;2006年

6 梅墨生;王铎与傅山[N];太原日报;2007年

7 赵雪;微型古建展示传承古建文化[N];科技日报;2008年

8 张桂萍;说“文贵有识”[N];光明日报;2003年

9 张瑞田;刘征的诗书画[N];美术报;2006年

10 ;说“丑”[N];中国艺术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红珊;郭沫若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2 余虹;禅宗与全真道宗教美学思想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奎河;绵延与积淀[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4 万志全;扬雄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志庆;托马斯·阿奎那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6 屈勇;唐君毅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胡晓薇;道与艺——《庄子》的哲学、美学思想与文学艺术[D];复旦大学;2003年

8 向宝云;曹禺悲剧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9 金雅;梁启超美学思想述评[D];浙江大学;2004年

10 兰拉成;清代散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小恒;先秦“中和”美学思想探源[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李晓琳;论刘熙载书论中文学思想的渗透[D];吉林大学;2004年

3 秦金根;刘熙载书法理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4 王海涛;从刘熙载到王国维——兼论中国传统美学的近代转型[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5 孙士聪 ;《艺概》文体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6 沈燕;重返精神的家园——荣格的集体无意识与美学思想[D];安徽大学;2003年

7 陈志;刘熙载《艺概》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8 陈恒;朱光潜“人生的艺术化”理论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9 丁梅;论阮籍价值观对其美学思想和文学创作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刘振良;刘熙载文艺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979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3979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0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