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活动链与过程史:一种文化诗学的文学史观

发布时间:2018-01-08 23:25

  本文关键词:活动链与过程史:一种文化诗学的文学史观 出处:《云南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新历史主义 文化诗学 活动链 过程史 文学史观


【摘要】:文学作品、社会结构、历史情境与阐释主体的各种隐喻关系是文化诗学批评的研究基点。文化诗学的理论体系将历史性的文学文本放置于文化生产的流通网络,提倡作为"文化过程"与"社会能量"的历史文本观念;将文化性的历史阐释放置于文化再生产的流通过程,建构作为"社会生产"与"能量流通"的文化文本理念。借助文化产品与社会能量形成的历史活动链,文化诗学在历史文学的诗性空间呈现出一种面向文化生产过程的文学史话语。
[Abstract]:The metaphorical relationships among literary works, social structure, historical situ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subject are the basic points of cultural poetics criticism.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cultural poetics puts the historical literary text in the circulation network of cultural production. Advocating the concept of historical text as "cultural process" and "social energy"; The historical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 is placed in the circulation process of cultural reproduction, and the concept of cultural text as "social production" and "energy circulation" is constructed, and the chain of historical activities formed by cultural products and social energy is constructed. In the poetic space of historical literature, cultural poetics presents a discourse of literary history oriented to the process of cultural production.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作者参与的国家社科基金2010年度一般项目“翁伯托.艾柯迷宫文本叙事研究”(项目号:10BWW004) 主持的广东省教育厅2010年广东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格林布拉特与英国文艺复兴文学研究”(项目号:WYM10080) 暨南大学创新基金项目“新历史主义视域中的文化诗学研究”(项目号:10JYB2004)的阶段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I0
【正文快照】: 文化诗学在当下中国的理论勃兴伴随着近年来兴起的历史文学热和文化研究潮。文化诗学提倡将历史性的文学文本放置在文化生产的流通网络,推出作为“文化过程”与“社会能量”的历史文本观念;主张将文化性的历史阐释放置到文化再生产的流通过程,建构作为“社会生产”与“能量流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旭;;网络互文性与新历史主义[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6期

2 范永康;;当代西方的文学政治学[J];国外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杨颖;;关于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的一点思考[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2 陆贵山;;文学研究的综合与创新[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胡疆锋;;西风东渐30年——西方文论与新时期中国文论建设[A];改革开放30年中国文学与文学批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鸿雁;;历史的选择——新时期引入西方文艺批评理论的衡估[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5 胡亚敏;;关于文学及其意识形态性质的思考[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晓都;文化诗学:文艺学的新增长点[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2 刘洪一;文化诗学的思想指向[N];中华读书报;2002年

3 孙先科;当代文学历史话语的叙事策略与历史观[N];文艺报;2006年

4 杨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价值重建与文艺批评[N];人民日报;2001年

5 陆扬;理论的迷途[N];文学报;2011年

6 王晓群;理论会朝什么方向发展[N];文艺报;2004年

7 叶舒宪;人类学小说热潮背后潜隐着文化反思与批判精神[N];文艺报;2006年

8 王志耕;从失语走向历史透视[N];中华读书报;2002年

9 记者 韩晓玲、通讯员 蒋明;文学理论必须积极回应现实[N];湖北日报;2006年

10 时胜勋;精神历险与思想前沿对话[N];文艺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孙辉;批评的文化之路——20世纪末以来文学批评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2 张海燕;洛特曼的文化符号诗学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春云;小说历史意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荆曼;文学“挪用”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2 李源;解构与重铸的历史[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郭虹;海登·怀特历史诗学简论[D];新疆大学;2007年

4 廖臻;比较文学观照下的文学史编写新方法论[D];吉林大学;2005年

5 程姝;互文理论与新历史主义文本观[D];兰州大学;2008年

6 邵榕榕;新历史主义与新批评:承继与协商[D];兰州大学;2010年

7 马静;从文化人类学到文化诗学[D];漳州师范学院;2011年

8 樊文娟;文化诗学和生态批评的文化视角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余艳;“走向文化诗学”与“走向文本社会学”之辨[D];南昌大学;2007年

10 梁金花;文化诗学视角下的林语堂翻译研究[D];江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991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3991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9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