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后殖民语境下的文学翻译

发布时间:2018-01-09 19:07

  本文关键词:后殖民语境下的文学翻译 出处:《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后殖民理论 文学翻译 翻译策略


【摘要】:后殖民翻译研究关注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之间的权力关系,这种权力关系的差异会对翻译过程造成影响。文章试探讨后殖民语境下文学翻译中对文本以及具体翻译策略的选择,提出全球化语境下要避免出现极端民族主义的倾向,真正实现文化之间的平等交流。
[Abstract]:Post-colonial translation studies focus on the power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ong culture and weak culture. The differences in power relations will affect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choice of texts and specific translation strategies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in the post-colonial context.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the trend of extreme nationalism should be avoided and the equal exchange of cultures should be realized.
【作者单位】: 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I046
【正文快照】: 传统的翻译模式偏重研究语言转换过程中意义的精确传达,但是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cultur-al turn),翻译又被认为是超越了语言层面以上的文化交流活动。然而,翻译除了受语言和文化差异的影响,还受到历史、政治、意识形态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本文尝试从后殖民角度来研究翻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友贵;鲁迅的翻译模式与翻译政治[J];山东外语教学;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亮生;施拉姆模式对翻译工作者的启示[J];镇江高专学报;2004年02期

2 顾建新;我国明清时期教育翻译的发展脉络及特点[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郎江涛,王静;林语堂译学思想述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09期

4 王春艳;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与传递[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10期

5 谢丹;意象·语势:庞德《神州集》译学观[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06期

6 佟晓梅;;宗教习语翻译的异化和归化[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许钧;切实加强译学研究和翻译学科建设[J];中国翻译;2001年01期

8 梁志坚;;意识形态对安徒生童话译介的操纵——以《卖火柴的女孩》中文译本为例[J];中国翻译;2006年01期

9 曹明伦;;论以忠实为取向的翻译标准——兼论严复的“信达雅”[J];中国翻译;2006年04期

10 曹明伦;;约而意显 文而不越——重读支谦《法句经序》[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夏贵清;;大翻译家翻译有多快?——兼评250—300[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第6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翻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于兰;;中西文化浸润下的英译本《围城》——从小说的特点及文化内涵分析英译本[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邓云丽;;在文化背景下的翻译更新[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刘祥清;;中国翻译地位的历史演进[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胡德香;;解读钱钟书的文化翻译批评[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冬梅;五四时期的翻译批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熊辉;五四译诗与早期中国新诗[D];四川大学;2007年

3 关熔珍;斯皮瓦克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段峰;透明的眼睛:文化视野下的文学翻译主体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陈志杰;文言在外汉翻译中的适用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6 陶丽霞;文化观与翻译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朴哲浩;影视作品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8 李畅;文学作品中的宗教文化元素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宋志平;选择与顺应[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金兵;文学翻译中原作陌生化手法的再现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桦;伯顿·华岑《史记》英译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谢晓禅;从接受理论的角度看古诗翻译标准的多元性[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3 郭海岩;国际商务翻译学初探[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4 刘德永;从功能对等的视角看商务英语的翻译[D];山东大学;2007年

5 李淑杰;从译者的主体性角度看汪榕培的诗歌翻译[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6 于园;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张明;清末民初的侦探小说翻译及其对中国原创侦探小说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7年

8 曹艳丽;翻译家孙大雨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9 胡益军;翻译过程的语境视角[D];四川大学;2006年

10 叶净;论文学作品中绰号的英译[D];四川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关于“后殖民主义理论”的讨论[J];文艺理论研究;1997年04期

2 邵建;谈后殖民理论与后殖民批评[J];文艺研究;1997年03期

3 王岳川;后现代后殖民理论与当代中国[J];南方文坛;1997年04期

4 赵稀方;中国后殖民批评的岐途[J];文艺争鸣;2000年05期

5 刘俐俐;“后殖民主义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策略”问题笔谈 从歧途到正途:中国后殖民批评的价值何在?[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6 沈立岩;从后殖民理论看理论的限度与自省的意识[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7 朱双一;从新殖民主义的批判到后殖民论述的崛起──1970年代以来台湾社会文化思潮发展的一条脉络[J];台湾研究集刊;2001年04期

8 清衣;清华-哈佛后殖民理论高级论坛在北京举行[J];外国文学研究;2002年03期

9 魏红珊;全球化后殖民语境下的中国文化[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10 何绍斌;后殖民语境与翻译研究[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杨乃乔;;从文化冲突到后殖民主义消解[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2 孙宁宁;;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与后殖民批评[A];国际译联第四届亚洲翻译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刘军平;梁志芳;;Ezra Pound’s Orientalist Translation——From a Postcolonial Perspective[A];Proceedings of FIT Fourth Asian Translators' Forum[C];2005年

4 叶丽贤;;文化建构与自我意识:论奥赛罗在威尼斯社会中的“种族他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稀方;香港小说:通俗文学?严肃文学?[N];光明日报;2000年

2 鲁文忠;世纪末的误区[N];文艺报;2000年

3 戴从容;拿来主义与后殖民理论[N];文艺报;2000年

4 赵稀方;现代性的追寻与反省[N];学习时报;2000年

5 周瓒;互译性:思想史写作的新视点[N];中国妇女报;2001年

6 钱中文 童庆炳 黄卓越 (俄罗斯)M·苏达科娃 刘象愚;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文学与人[N];社会科学报;2001年

7 易晓明;从“外部研究”到“文化批评”[N];文艺报;2001年

8 王英杰;比较教育学的理论探索[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1年

9 程金城;不隐秘的文学与隐秘的历史[N];文艺报;2002年

10 斯义宁;走向一种全球性的后殖民批评[N];中华读书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姜飞;在解构中建构[D];四川大学;2003年

2 生安锋;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3 陆薇;渗透中的解构与重构:后殖民理论视野中的华裔美国文学[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4 刘莉;马克思主义与后殖民理论视域[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敬慧;永远的异乡客[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6 南平;永远的“他者”:跨文化视野中的金山客形象[D];苏州大学;2006年

7 翟晶;边缘世界[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易小斌;后殖民理论语境下的中国当代文论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余嘉;森林之舞:后殖民语境下的索因卡剧作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兰希秀;后殖民理论探讨[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彭国辉;回归与重读——论后殖民理论对文艺批评的意义[D];中南大学;2004年

5 马柯;后殖民语境下的翻译外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陈龙;从后殖民理论看《浮生六记》的两个英译本[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刘学思;艾兹拉·庞德眼中的中国[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8 杨艳妍;在魔幻现实主义中营造“第三度空间”[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赵怡;找回“凝视”的权力[D];西北大学;2006年

10 易春芳;后殖民翻译视野中的莎士比亚[D];西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022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4022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7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