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意境”与“意派”的比较看传统批评话语的当代转型
本文关键词:从“意境”与“意派”的比较看传统批评话语的当代转型 出处:《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0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近代以来的批评常用词"意境"发自于古典诗学,当代艺术批评新语词"意派"则是针对当代抽象艺术,两者虽"各执一词",但都是传统批评话语经历现代性发展之后的产物。本文从语言学和批评学两个角度将二者作一个比较,借此透视当代艺术批评理论"重回传统"的趋势,探索传统批评话语在当代转型的途径。
[Abstract]:In modern times, the common term "artistic conception" comes from classical poetics, while the new word "meaning school" of contemporary art criticism is aimed at contemporary abstract art, although both of them "insist on their own words". However, both of them are the produ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ritical discourse after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ity.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linguistics and criticism so as to see through the trend of "returning to tradition" in contemporary art criticism theory. To explore the ways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critical discourse in the contemporary era.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基金】:华中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资助项目(CCNU09B02007)
【分类号】:J05
【正文快照】: “意境”是中国古典艺术如诗词书画、戏曲造园等艺术的核心审美理想的总结,20世纪中国现代艺术美学将“意境”树立为一个兼具传统内涵和现代意义的批评词汇。2007年当代美术批评家高名潞先生以中国当代美术现象为立足点提出“意派”说,在西方艺术理论的参照系中重新阐释了传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高名潞;;意派论:一个颠覆再现的理论(一)[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9年03期
2 高名潞;;“意派论”的侧面[J];文艺研究;2009年10期
3 何桂彦;;“意派论”:突破与缺陷[J];文艺研究;2009年10期
4 冰逸;;我们这样跟艺术相处:关于“意派”的思考[J];文艺研究;2009年10期
5 朱金石;;提问“意派”:从我的经历出发[J];文艺研究;2009年10期
6 叶朗;说意境[J];文艺研究;199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国武;;试析晚清文化传播的两种模式[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方国武;;批评的理论视角变迁——晚清谴责小说研究的历时述评[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宫林;;论中国电影美术之“意象”与“造境”[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4 蒋寅;;原始与会通:“意境”概念的古与今——兼论王国维对“意境”的曲解[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5 任惠芹;路晓延;董旭;;哈代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J];长城;2012年04期
6 于晴;;自然的伦理化与人生之“意”的形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7 王芳玲;;镜中晚清——《老残游记》中的晚清中国形象[J];巢湖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8 王敏;;上海沦陷与张爱玲的成功[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9 廖斌;;农民进城的情感嬗变与生命体验[J];重庆社会科学;2011年09期
10 方秀珍;;迷狂与惊羡——论许地山、叶灵凤的神秘小说[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刘永丽;;李R既恕按蠛有∷怠敝械摹跋执盵A];“辛亥百年与四川小说创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当代文坛》2011年增刊)[C];2011年
2 徐润泽;;艺术材料美感及其效果的达成——以1990年后中国实验水墨部分实践现象为例[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3 刘永丽;;“民族国家”想象与上海——晚清政治小说中的上海书写[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袁晓梅;吴硕贤;;中国古典园林声景观的三重境界[A];城市化进程中的建筑与城市物理环境:第十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邹振环;;西学在华传播的三个堆积层与晚明、晚清的关联[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19辑——多元宗教文化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萍;从晚清至民初:媒介环境中的文学变革[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欣欣;现代性体验下苗族乡村妇女的家庭生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刘继林;民间话语与五四新诗[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雪松;中国现代诗歌节奏原理与形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唐东堰;生命的迷狂与神秘智慧[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樊维艳;中国哲学视野下的中国画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王影君;中国小说的现代转型1897-1927[D];辽宁大学;2011年
8 余洋;景观体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张冉;文化自觉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袁立莉;“东方文化派”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晓梅;现代性视野中的许地山[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程晔;当代大众文化视域中的大学审美文化建构[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任江维;陶渊明诗歌典型意象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王静;藉中国古典美学试析《吕蓓卡》由小说到电影的改编[D];河南大学;2011年
5 张萌;清末民初小说理论审美价值范式分途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周婷婷;《文明小史》与中国现代文明初体验[D];西南大学;2011年
7 郝娜;唐代家庭休闲文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胡忱;郭沫若“女神体”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秀珑;依土而生与向城求生[D];兰州大学;2011年
10 高海涛;论当下“纯文学”的生存境况[D];兰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高名潞;;论前卫艺术的本质与起源——从比格尔的《前卫理论》出发[J];文艺研究;2008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菡;论传统和现代的水墨艺术及其与西方文化的关系[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4年S1期
2 贾方舟;《批评的时代》编后[J];美术之友;2004年01期
3 何桂彦;;中国当代艺术评价的价值尺度问题[J];艺术.生活;2010年03期
4 张郁郁;刍议古代艺术意境的基本特点及其对唐以后诗歌创作的消极影响[J];云南社会科学;1986年01期
5 吴代芳;论唐人绝句意境中的情与美[J];怀化学院学报;1987年03期
6 吕崇龄;中国古代诗歌意境动与静的艺术辩证法[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87年Z1期
7 金丹元;以佛学禅见释“意境”[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8 黄钢;;论诗的意境[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9 李百战;中国山水画“意境”浅议[J];西北美术;1994年01期
10 李贤民;中国古代诗词的意境[J];学习论坛;1994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同铸;;论“叙事性意境”及其建构[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朱凡;;长不大的青春期 试论中国当代艺术中的“玩”及其危险性[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3 魏琰;刘婷杰;;从中国传统文化看中国园林[A];西南六省、区、市七方土木建筑工程学会第二十三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李刚;杨飞;夏燕;;数字艺术下水墨动画的变迁[A];第十四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吴光辉;;试论夏目漱石的禅诗意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王纯菲;;女神与女从——中国文学女性伦理表现的两极性[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7 张幸靓;李鹏宇;;中国园林的意境追求与文化语汇表达[A];2007中国民族和地域特色建筑及规划成果博览会、2007民族和地域建筑文化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傅惠敏;;中西艺术表现论的诗学比较——从“意境”与“有意味的形式”说起[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沈萍;;仙乐明耳 妙语润心——谈对课堂教学语言的一点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10 林庆扬;;评许渊冲先生的四首韵译唐诗[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文迪;怎样营造摄影作品的意境[N];中国水利报;2002年
2 邢学斌;中国画的传神与意境[N];西藏日报;2004年
3 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刘大为;心灵·情性·意境[N];美术报;2004年
4 钟和;含蓄秀美 意境隽永[N];美术报;2011年
5 卓向群 海丰县可塘镇第二中学;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诗歌教学初探[N];汕尾日报;2011年
6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吕品田;营造当代艺术的中国气象[N];光明日报;2008年
7 牟建平;当代艺术是否“昙花一现”?[N];北京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明慧;当代艺术离大众有多远[N];中国改革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顾咪咪 本报实习生 沈轶伦;当代艺术品需重新定“价”[N];解放日报;2006年
10 牟建平;对火热的当代艺术的冷思考[N];美术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治军;道在途中—中国生态批评的理论生成[D];苏州大学;2012年
2 赵之昂;肤觉经验与审美意识[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波;清代庄子散文评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汉光;寓言·本色·意境[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吴s,
本文编号:14037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403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