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赫伊津哈的历史审美观

发布时间:2018-01-10 02:31

  本文关键词:赫伊津哈的历史审美观 出处:《荣宝斋》2011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赫伊津哈 审美观 历史客观性 中世纪 历史学家 想象力 审美直觉 艺术性 印度文化 学术生涯


【摘要】:正作为对历史客观性的反动,赫伊津哈(Johan Huizinga,1872-1945)一生的研究都强调主观化的艺术性与审美性,坚持用美学的方法思考与研究历史。在一九○五年的文章《史学思想里的审美要素》中,他指出历史学家之所以不太情愿承认历史与艺术的关系,不是因为来自心灵深处,而是来自于想当然的认定,认为历史应该遵循严格的方法论,
[Abstract]:As for the objectivity of history of revolution, Huizinga (Johan Huizinga, 1872-1945) life studies emphasize the artistic and aesthetic subjective thinking, adhere to the aesthetic method and study history. In 19, the aesthetic elements > five years of historical thought in the article ", he pointed out that historians are reluctant recogni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story and art, not because from the depths of the soul, that it comes from the history that should be most probably it did not actually happen, follow a strict methodology,

【分类号】:I01
【正文快照】: 性,没有可读性的历史根本不是历史,充其量不过是一种缺少美学形式的历史研究的样本而已”赫。伊津哈的历史叙述方式带有极强的诗化倾向。他坚持历史和诗歌应具有完全一致的想象力,只不过“这种想象力并不是存在于集体的表达形式里,而是存在于与想象力相伴的情感里,只有等到思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莹;水之美——俄、汉民族文化中关于水意象的审美观[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 刘志友;一次确立文论新形态的重大建构——略论中世纪文论的地位[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3 史波;中国古代审美观初探[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4 田玲华;徘徊在文明与自然之间——评沈从文的审美观[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5 王海涛;刘熙载的文道观与王国维的非功利审美观[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邱颀;文化史和艺术史[J];新美术;1997年03期

7 李纯;观演场所变迁与中国传统审美观[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2年02期

8 韩小龙;邹华;;浮世中的生命情怀——张爱玲与夏洛蒂·勃朗特审美观比较研究[J];理论界;2007年02期

9 焦春宏;姚世红;;古诗词英译中的韵律美[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3期

10 傅松雪;游戏:维护艺术,还是颠覆艺术?[J];山东文学;2003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佴荣本;;文学史的文本与人本[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2 萧君和;;恩格斯“文艺复兴”论中的文论观点其当代意义[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宋炀邋尹丽;黑暗中的曙光[N];学习时报;2007年

2 曹颖新;参观古希腊艺术展有感[N];学习时报;2007年

3 王岳川邋(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当代艺术炒作的后殖民话语(上)[N];美术报;2007年

4 徐虹;穿越德意志艺术时空[N];中华读书报;2008年

5 张喜平;开拓创新与欧洲文艺复兴[N];文艺报;2002年

6 吴晓都;文学性:文论研究的核心追问[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7 廖少华;中国“当代艺术”嬗变“三步曲”[N];美术报;2005年

8 何二元;唐·吉诃德向武侠小说宣战[N];光明日报;2000年

9 王永祥;点燃文艺复兴之灯的美第奇家族[N];科学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舒展;圣地亚哥朝圣之路考察[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2 王战;西方造型艺术高峰的哲学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武红;艺术家的形象[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熊凯;论基督教文化在文艺复兴的艺术成就中的积极作用[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2 黄敏;论哥特样式对当代文化的渗透[D];湖北美术学院;2008年

3 専大伟;拜占廷造型艺术风格的美学阐释[D];黑龙江大学;2009年

4 袁月;西方骑士文学的情与中国侠义小说的义[D];重庆师范大学;2006年

5 黄硕;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观念对法国艺术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6 令狐兆鹏;断流与暗流:两部“反叛”小说的相同类型及不同命运[D];西南大学;2006年

7 高誉;中日间《二十四孝》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035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4035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8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