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同之于辨异:探求一种新的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兼论宇文所安的《迷楼:诗与欲望的迷宫》
本文关键词: 宇文所安 比较文学 方法论 求同 出处:《当代文坛》2011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自法国学派以降,比较文学研究的各种方法均以辨异为基础。宇文所安的《迷楼:诗与欲望的迷宫》探讨一种迥异于辨异的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即求同的研究方法,它不谈不同国别、民族、文化传统的差异,只研究文学共同畛域里文学的表现。
[Abstract]:Since the French School of thought, all methods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research have been based on distinguishing differences. "Mystery: a Labyrinth of Poetry and desire", a study method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which is complete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difference,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at is, the research method of seeking common ground, it does not talk about the differences of different countries, nationalities and cultural traditions, but only studies the performance of literature in the common domain of literature.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文学院;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
【基金】:广东省哲学社科规划项目“新时期以来西方叙事学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GD10CZW11 广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近三十年叙事学本土化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0Y51 华南农业大学校长基金项目“中西比较视野下的宇文所安汉学研究”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0-03
【正文快照】: 比较文学自从法国学派以降,历史实证和审美批评的方法成为其基本研究方法,其前提是确定不同时代、国别、民族、文化存在差异,在肯定差异的基础上展开研究。从法国学派的影响研究方法,美国学派的平行研究方法,到中国学者创造的“阐发法”,叶维廉提出的“文化模子寻根法”,前苏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红;;试论文学批评视域中的比较文学方法[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2期
2 吕超;;反思与前瞻——中国“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导高层论坛会议纪要[J];外国文学研究;2011年04期
3 李锦;;他者视域——宇文所安的中西阐释学比较[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4 余小蕊;;《呼啸山庄》与《故事新编-铸剑》复仇主题之比较[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5 余小蕊;;《呼啸山庄》与《故事新编-铸剑》复仇主题之比较[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6 谭五昌;;跨文化、跨学科的开拓性的文学研究——10卷本《王向远著作集》简评[J];励耘学刊(文学卷);2010年01期
7 季羡林;《比较文学》序[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7年06期
8 付飞亮;;论类型学的定义与范畴[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瞿继勇;;唐诗英译中的意象问题[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1年08期
10 周静;;超越文学的自主性——论厄尔·迈纳《比较诗学》研究方法的局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江苏省比较文学学会[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2 王宁;;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国际背景、研究现状及未来走向[A];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3 黄幼岚;;对曹禺、奥尼尔戏剧的比较文学研究综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田禾访谈录[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邹岳奇访谈录[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费小平;;《翻译研究与杰出的中国近现代文学研究学者资源的阅读:译介学研究的文本化途径》[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第6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翻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汪介之;;有关比较文学学科定位的两个问题[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8 ;鲁西西访谈录[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晓苏访谈录[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邹建军;;编选后记[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吕超;跨学科成比较文学研究趋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记者 姜小玲;“当代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文库”出版[N];解放日报;2011年
3 周玉宁;当代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文库在上海出版[N];文艺报;2011年
4 孟昭毅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研究重返文学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王夕雨;比较文学研究,自由实践的场域[N];人民政协报;2011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 叶舒宪;季羡林的比较文学研究[N];光明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刘茜;多元文化中的文学对话[N];中国文化报;2008年
8 高青;新视野中的比较文学研究[N];光明日报;2006年
9 宿玉村;张力与差异中的互动:建构两岸多元对话的比较文学学术网络[N];中华读书报;2008年
10 雯娇;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文治芳;论乐黛云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D];山东大学;2009年
2 李秀丽;透过文学进行文化和政治批评[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3 陈立华;用戏剧感知生命[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国俊;20世纪初中西现代小说中的自我[D];兰州大学;2007年
2 袁伟军;异域之镜[D];暨南大学;2008年
3 马伟;宇文所安的唐诗译介[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松燕;杨周翰先生学术成就述评[D];吉林大学;2007年
5 孙月宁;论翻译文本在比较文学研究中的有效性[D];中山大学;2010年
6 杨慧娟;乐黛云与中国比较文学[D];郑州大学;2008年
7 金兰;鲁迅《阿Q正传》的朝(韩)语译介研究[D];延边大学;2006年
8 高永;母题理论探析[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金;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的对话与批判[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10 刘敏;文学翻译中译者“创造性叛逆”分析[D];山东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628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462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