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织在叙述语言中的战争与爱情——海明威《永别了,武器》重译有感
本文关键词: 海明威 《永别了 武器》 战争与爱情 叙述语言 出处:《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作为部队的翻译工作者,重译海明威小说《永别了,武器》,令我们对这部战争文学作品的主题与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文本的语言层面与叙述艺术中,可以具体生动地感受到小说里"战争"与"爱情"的紧密交织,交织中凸显了战争的残酷;可以直接又深层地把握其"冰山原则",即如何以强烈而深沉的感情潜流,有力地表达出小说的反战主题。
[Abstract]:As an army translator, the retranslation of Hemingway's novel Farewell to Arms, gives us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theme and art of this war literature. In the linguistic level of the text and the art of narration, We can feel concretely and vividly the close interweaving of "war" and "love" in the novel, which highlights the cruelty of war, and can grasp its "iceberg principle" directly and deeply, that is, how to underflow with strong and deep feelings. A powerful expression of the novel's anti-war theme.
【作者单位】: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国防科技大学;
【分类号】:I046
【正文快照】: 2008年5月,译林出版社向我们组译海明威的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我们一向十分敬重这位战争小说家,也很喜欢他的作品,但是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加上8月里北京要举行奥运会,不想错过一饱眼福的良机,心里难免有些踌躇。但经不住出版社一再鼓动,我们还是把任务揽了下来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莉;乔伊斯·卡罗尔·欧茨小说述评[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卢睿蓉;唱一曲永恒的南方之歌——试比较福克纳、韦尔蒂、奥康纳对南方的解读[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3 周莉;尤金·奥尼尔悲剧的成就及审美价值[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11期
4 胡铁生,孙萍;论美国印第安文学演变历程中的内外因素[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刘加媚;从叙述视角看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07期
6 陈细竹;卢睿蓉;;韦尔蒂与奥康纳作品死亡主题之对比[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10期
7 师彦灵;约瑟夫·海勒的后现代主义小说[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S1期
8 李静;严慧仁;;论梭罗的自然观[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刘向朝;;爱伦·坡的诗论和诗歌创作[J];琼州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10 张叉;;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中的自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易艳萍;纳撒尼尔·韦斯特小说的讽刺艺术[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于冬云;厄内斯特·海明威与现代性的悖论[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涤纯;从《生活研究》看罗伯特·洛厄尔的自白派诗歌风格[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叶利荣;论薇拉·凯瑟小说的双重叙事[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杨金珩;“失落”的故事——辛格的短篇小说创作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4 胡春梅;汤亭亭作品中“文化身份”问题的思考[D];西北大学;2004年
5 周骅;论泰戈尔的象征剧[D];湘潭大学;2004年
6 缪肖雨;美国主流文学与美国黑人文学的完美结合[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7 陆晓芳;重构黑人女性主体[D];山东大学;2005年
8 杨修月;圣婴·苦儿·顽童[D];武汉大学;2005年
9 江锦年;薇拉·凯瑟前期拓荒小说中的理想和现实[D];武汉大学;2005年
10 王俏;《勿失良辰》中汤米·威尔姆的异化与解除异化[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炜;;第五讲:修改(上)[J];青年文学;2011年17期
2 耿雪;;从《愚公移山》和《老人与海》看中西方文化差异[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6期
3 陈述斌;李晓娟;;从“愚公精神”与“硬汉精神”管窥中西文化之异同[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4 刘建华;;以“信、达、雅”为标准看《最后一个南方女郎》的中译[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5 王艳;高菊霞;;文学作品的标题翻译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梁涛;;简论张爱玲的翻译作品特色[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7 胡艳彬;;微型小说空白艺术的非范畴化阐释[J];民营科技;2011年08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梅桑榆;“跪着写”的效果[N];广西日报;2005年
2 子雨;可怕的文学、可爱的文学[N];中华读书报;2007年
3 封秋昌;思想是作品的灵魂[N];文艺报;2010年
4 唐昀;不愿“随波逐流”玩的就是“复古”[N];经济参考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咸丽娟;海明威与沈从文死亡意识比较[D];西北大学;2008年
2 石素文;活着的方式[D];山东大学;2006年
3 王琳琳;基于语料库辅助的《老人与海》风格传译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桂哲;“空白”—艺术的灵魂[D];山东大学;2009年
5 李秀艳;知识的困惑[D];延边大学;2002年
6 张韬;张爱玲译《老人与海》的特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史媛;中英文学语篇主位及主位推进模式的对比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8 杨丽;川端康成与海明威作品死亡意识之比较[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可;叶兆言和厄普代克作品中的悲剧美比较[D];辽宁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862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486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