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曾侯乙编钟论传统美术表现技法
本文关键词: 曾侯乙编钟 传统美术 表现技法 出处:《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曾侯乙编钟音律齐全、气势宏伟,是曾国百乐之首,这类乐器的演奏技法既有单击、分击、双击,又有弹击、摇击、顿击等,还可以通过划奏、复奏、滚奏等获得不同的音乐效果,在音色组合、律学涵义、演奏技法上体现了传统美术以色彩、节奏、线条表现意义的基本规律,也反映了传统美术与音乐的融合性。
[Abstract]:Zeng Houyi ' s sound law is complete , and the atmosphere is magnificent . It is the first of Zeng Gua . The playing techniques of these instruments have different musical effects , such as clicking , tapping , double - clicking , playing , shaking , and rolling . It also reflects the basic rules of traditional fine art in color , rhythm and line expression . It also reflects the fusion of traditional fine art and music .
【作者单位】: 江西宜春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分类号】:J0;K875.5
【正文快照】: 上世纪70年代末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出土的曾侯乙编钟为战国早期文物,由65个大小青铜编钟组成,其音域跨越5个半八度,中心音域12个半音齐备。除了其铸造技术的高超和乐器的精美让我们惊叹外,其表现技法更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由于曾侯乙编钟音乐性能良好,是我国迄今发现音律最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光生;曾侯乙编钟文化属性分析[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2 方建军;曾侯乙编钟的音乐文化基质[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3 郑荣达;曾侯乙编钟复制的音律定位研究[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4 杨匡民;曾钟音列结构与长江文化区[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5 臧艺兵;曾侯乙编钟与工尺谱——工尺谱来源再探[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6 蔡际洲;;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角度[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谢丽丽;编钟的演奏技法及音色组合[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8 陈荃有;悬钟的发生及双音钟的厘定[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9 张怀;严珍珍;杨长春;石耀霖;;用有限单元法研究曾侯乙编钟双音激发过程[J];科学通报;2007年06期
10 黄翔鹏;曾侯乙钟、磬铭文乐学体系初探[J];音乐研究;198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鸿雅;;南音工NB谱作为信息媒介的传播学研究——南音研究系列论文之十[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赵娜;王宝德;;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山东秧歌的可持续性传承[J];大舞台;2012年07期
3 张经;;先秦时期的“女乐”[J];黑河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刘元平;;直面传统与现代 搭接历史与未来——析谭盾《交响曲1997:天、地、人》[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5 蒲亨强;;Do Mi Sol三音列新论[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87年03期
6 李幼平;从出土音乐文物论楚国音乐的演进[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0年04期
7 佘红英;两周青铜乐器组合研究[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3年03期
8 方建军;曾侯乙编钟的音乐文化基质[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9 李成渝;《管子》、《吕氏春秋》生律法之异同[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10 谷杰;达钟磬音数之理 拓古乐新声之道——武汉音乐学院侯乙墓古乐器研究及钟磬乐作品编创、演奏实践回眸[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翔;;借鉴汉唐:一种可信的钟乐重建之路[A];汉唐音乐史首届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旦;;苦音调式音阶产生形成的一种可能性[A];汉唐音乐史首届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陶磊;《淮南子·天文》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邵晓洁;楚钟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3 薛雷;梨园拉魂第一腔[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4 王友华;先秦大型组合编钟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5 陈欣;几种常见民族乐器演奏音高测定及相关律学等问题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6 米永盈;东周齐国乐器考古发现与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7 王晓平;陕南民间音乐区域文化特质考察[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8 张宇;中国建筑思想中的音乐因素探析[D];天津大学;2009年
9 吴文清;两周中原与楚文化视野下的器物工艺比较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10 陈根方;中国工尺谱的数字实现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娜;山东胶州秧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媛媛;河北遵化马坊岭村吴家古曲的调查与初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清雷;从山东音乐考古发现看周代乐悬制度的演变[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2年
4 王安潮;石磬形态通考[D];上海音乐学院;2003年
5 孙金霞;楚乐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6 张立华;曾侯乙乐宫的复原研究与虚拟重建[D];浙江大学;2006年
7 蔡珊兰;论在中小学南音教学中使用横写工尺谱[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琳;商周青铜铙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9 任宏;晋侯墓地出土乐器的音乐考古学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10 汪利媛;武宁“打鼓歌”的考察与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严燕来,孔令达,柴康敏,盛宗毅;中华古编钟的乐钟性质研究[J];大学物理;2004年02期
2 王琥,李光耀,钟志华;有限元并行计算中网格自动分区的优化[J];工程力学;2005年S1期
3 杨晓;南侗“嘎老”传承的当代变迁及其文化意义[J];贵州民族研究;2003年04期
4 杨匡民;;曾侯乙编钟音列及其它[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88年04期
5 崔宪;;曾侯乙编钟宫调关系浅析[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88年04期
6 童忠良;郑荣达;;荆州民歌的三度重叠与纯律因素——兼论湖北民间音乐与曾侯乙编钟乐律的比较[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88年04期
7 王庆沅;;曾侯乙编钟与兴山体系民歌的定律结构[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88年04期
8 李幼平;;楚系乐器组合研究[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2年01期
9 黄翔鹏;;工尺谱探源[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2年04期
10 史新民;曾侯乙编钟五音顺序中道的意涵[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励涵;;手绘领域之马克笔效果图表现技法探析——重庆市南山植物园展览温室为例[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1年06期
2 李欣;;手绘表现技法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应用探析[J];青春岁月;2011年14期
3 陈建榕;“师自然”随感[J];艺术·生活;2005年04期
4 苗菁;徐声;;访著名美术理论家邵大箴[J];中国美术;2011年04期
5 杨柳;;浅谈陶瓷工笔人物画的表现技法[J];陶瓷研究;2011年02期
6 张昕;;“现代化”、“全球化”语境下河南传统美术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J];美与时代(中);2011年06期
7 屈晓洁;刘晨澍;;表现技法之我见——浅谈建筑画中树的画法[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7期
8 何婷;;论《插画设计》教学中的设计思维能力培养[J];大家;2011年17期
9 王子瑞;;南阳烙画:铁笔一支绘春秋[J];农家参谋;2011年08期
10 赖昱宏;;徒手表现课程教学思考——设计思维与表达[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聂维斌;;艺术与现代技术的整合——关于电脑美术现状与发展的思考[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2 丁凯;李锋;;“初中美术——中国画欣赏”课件的设计说明[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3 左汉中;;试论民间美术图书的装帧风格[A];出版科学探索论文集第7辑[C];2005年
4 周阳;;论基础图案教学的发展与创新[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5 黄鸿仪;;万千豪情入笔端 傲寒红梅雪中出——李山的花鸟画艺术[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6 赵永康;;浅议古代月景诗的表现手法引发的历史文化思考[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7年务川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阿岚;;浅谈制作性肌理在陶艺作品创作中的应用[A];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二)[C];2009年
8 陈国庆;;水分的干湿变化对造型因素的影响及相互作用——水彩画教学难点分析[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9 杜辛;;《老城市丛书》成功抢市的营销战略分析[A];中国编辑研究(2003)[C];2003年
10 张小s,
本文编号:14872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487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