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歌“意境”翻译的可证性研究
本文选题:意境 切入点:认知理性 出处:《中国翻译》2010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中国诗学审美范式传统里,"意境"总是以灵动意象而透溢出某种虚化、不易把握的诗兴意蕴质感。这种诗意审美范式,是根植于中国哲学思维形态和文化传统的沃土之上的。因此,辨析其情、景、人之间互为关系及其它外在因素,深入甄别诗歌意境构成的内外相关要素,使其认识摆脱个性直觉和率性而为诗性涌动等性灵质感,以理性和诗性互为的认识智慧解读和翻译诗歌意境之美,从而使其审美思维样式以及基于此而获得的美学意境跨文化、跨语际表征更具可证性的理性认识。
[Abstract]:In the tradition of aesthetic paradigm of Chinese poetics, "artistic conception" always overflows some kind of fictitious meaning with intelligent image, which is difficult to grasp. It is rooted in the fertile soil of Chinese philosophical thinking form and cultural tradition. Therefor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people and other external factors are analyzed, and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of poetic artistic conception are deeply identified. It makes its cognition get rid of its individuality, intuition and spontaneity, so as to be poetic, so that it can interpret and translate the beauty of poetic artistic conception with the cognitive wisdom of reason and poetry, thus making its aesthetic thinking style and aesthetic artistic conception based on this to be cross-cultural. Cross-lingual representation is a more reasonable understanding of evidence.
【作者单位】: 江南大学;
【基金】:江苏省教委基金资助项目:老庄哲学、宋明理学与翻译学研究06SJD740007
【分类号】:H315.9;I0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孙迎春;文学翻译意境问题刍议[J];山东外语教学;2000年03期
2 姚颖,雷大有;轻歌曼舞,还是如痴如狂——从杨贵妃《赠张云容舞》的英译谈诗歌翻译[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3 黎定平;诗歌翻译的意味与意境[J];广西师院学报;2000年01期
4 习华林;意象在英汉诗歌翻译中的地位[J];外语教学;2001年06期
5 姚振军;“原始语言”与诗歌翻译中的“意象对等”[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11期
6 穆诗雄;诗歌鉴赏的差异性与诗歌翻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年02期
7 邓丽娜;;从翻译美学来看孟浩然《春晓》的英译[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嘉伟;丛国巍;;^褪枰庀筇轿鯷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2 吴贤哲;;七言古诗起源与产生问题考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3 刘志刚;彭启福;;王弼“得意忘言”思想的诠释学意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杨国平;《物不迁论》义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5 吴福友;吴根友;;论老庄道家的语言哲学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李霞;;从“无情”到“有情”:道家生命本性论的演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张忠纲;;说“诗圣”[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8 张宏亮;;我国古代诗画关系理论的历史嬗变[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吴先伍;;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老子论自我与他人和谐相处之道[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10 汪大白;;综论宋代思乡归隐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兰辉耀;;庄子技术观的伦理精神及其现代价值[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欧阳国华;;基于分子生物学的快感人假设论纲[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3 乔宗方;;试论邵雍先天六十四卦同步历史的自然科学意蕴[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4 杨立华;;论张载哲学中的感与性[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黄萍;;《水浒传》中的不和谐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警示[A];水浒争鸣(第十一辑)[C];2009年
6 王向峰;;魔幻浪漫主义的游走叙事——《西游记》的艺术表现新论[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7 李其忠;樊尊峰;;老庄无为论及其对中医养生观影响的探析[A];全国医史文献学科建设发展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5 郭胜坡;二十世纪易学本体论的两条基本路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8 肖曼琼;翻译家卞之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侯桂运;文言小说诗化特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娜;北宋“文字禅”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方祥勇;中国古代象喻批评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彭娟;蒋士铨诗歌新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龚莹莹;虞山派诗人冯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雅兰;归有光文学散论[D];湘潭大学;2010年
6 刘石磊;郭象《庄子注》“理”范畴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易萍;厉鹗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张海华;稼轩词沉郁顿挫风格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谭玉龙;老子和马克思关于人的异化思想比较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杨丹;《沧浪诗话》的语言观[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成晓光;《语言与人类行为》评介[J];当代语言学;1999年03期
2 庄绎传;外国翻译家论原作风格的体现[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年03期
3 陈建中;吴宓的译诗(下)[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年03期
4 陈建中;诗歌翻译中的模仿和超模仿[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年01期
5 蒋骁华;解构主义翻译观探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年04期
6 柯飞;关于翻译的哲学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年04期
7 翁显良;浅中见深——汉诗英译琐议之二[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81年06期
8 谭载喜;中西现代翻译学概评[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9 郭建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10 邱懋如;文化及其翻译[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郁郁;刍议古代艺术意境的基本特点及其对唐以后诗歌创作的消极影响[J];云南社会科学;1986年01期
2 吴代芳;论唐人绝句意境中的情与美[J];怀化学院学报;1987年03期
3 吕崇龄;中国古代诗歌意境动与静的艺术辩证法[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87年Z1期
4 金丹元;以佛学禅见释“意境”[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5 黄钢;;论诗的意境[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6 李百战;中国山水画“意境”浅议[J];西北美术;1994年01期
7 李贤民;中国古代诗词的意境[J];学习论坛;1994年12期
8 张军华;意境境界美学现代化[J];南方文坛;1996年05期
9 朱忠元;略论创作论视野中的意境与典型问题[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5期
10 杨杏华;浅谈诗歌教学中意境拓展[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同铸;;论“叙事性意境”及其建构[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魏琰;刘婷杰;;从中国传统文化看中国园林[A];西南六省、区、市七方土木建筑工程学会第二十三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刚;杨飞;夏燕;;数字艺术下水墨动画的变迁[A];第十四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张成敏;;认知理性与价值理性[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5 吴光辉;;试论夏目漱石的禅诗意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张幸靓;李鹏宇;;中国园林的意境追求与文化语汇表达[A];2007中国民族和地域特色建筑及规划成果博览会、2007民族和地域建筑文化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傅惠敏;;中西艺术表现论的诗学比较——从“意境”与“有意味的形式”说起[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沈萍;;仙乐明耳 妙语润心——谈对课堂教学语言的一点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9 林庆扬;;评许渊冲先生的四首韵译唐诗[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10 庄希祖;;林散之先生书法意境初探[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文迪;怎样营造摄影作品的意境[N];中国水利报;2002年
2 邢学斌;中国画的传神与意境[N];西藏日报;2004年
3 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刘大为;心灵·情性·意境[N];美术报;2004年
4 钟和;含蓄秀美 意境隽永[N];美术报;2011年
5 卓向群 海丰县可塘镇第二中学;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诗歌教学初探[N];汕尾日报;2011年
6 欧日锦 小欧;千年酒文化意境升华[N];亚太经济时报;2003年
7 吴雍;中国绘画的意境[N];中国艺术报;2003年
8 任定保;漫谈古诗的意境及教学[N];中国教师报;2003年
9 王卿芳;芳华园的生境、画境、意境[N];中华建筑报;2004年
10 河南省宜阳县实验高中 姬旺春;浅谈古典诗歌意象和意境的鉴赏[N];学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之昂;肤觉经验与审美意识[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波;清代庄子散文评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刘汉光;寓言·本色·意境[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吴s,
本文编号:16299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629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