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文艺学批评“非学术化”批判——学术批评研究之一

发布时间:2018-03-22 16:43

  本文选题:文艺学批评 切入点:学术批评 出处:《学术论坛》2010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质上属于学术批评的文艺学批评领域,现今却存在着"非学术化"盛行的现象。其中的原因包括两大方面:一是文艺学学术批评本身的难度;二是文艺学学术批评环境的不良。文艺学界应充分认识到科学是"一个永远开放的战场",应"拒绝以任何的形式压制批评者以及他们的看法",视文艺学学术批评为文艺科学良性发展之必需;学术期刊界应充分认识到"掩盖错误是最大的理智的罪恶",广开学术批评言路;学术行政管理机构和部门应通过制度性的建设来鼓励学术批评。
[Abstract]:In essence, literary criticism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literary and art criticism, but there exists the phenomenon of "non-academic" prevailing nowadays. The reasons include two aspects: first, the difficulty of literary and art academic criticism itself; Second, the unfavorable environment for literary and art academic criticism. Literary and art circles should fully realize that science is "a battlefield open forever", should "refuse to suppress critics and their views in any form", and view literary and art academic criticism as "." It is necessary for the benign development of literature and art science; The academic journals should fully realize that "concealing mistakes is the greatest rational evil", and open up academic criticism widely, and academic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and departments should encourage academic criticism through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作者单位】: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系;
【分类号】:J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郑惠生;对大学文艺学的批评能这样吗——就《大学文艺学的学科反思》与陶东风教授商榷[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郑惠生;通俗小说的认识判断与价值判断——对孔庆东博士《通俗小说的概念误区》的学术批评[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郑惠生;论文艺学的越界——与陶东风教授商榷[J];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列生;知识增长的四种方式[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刘华杰;“反科学”种种:一种语义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白巍;;从西方几种艺术史研究方法看中国绘画史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4 刘建军,刘雪峰;《鲁滨逊漂流记》艺术世界的象征意义[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6 石中英;人作为人的存在及其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2期

7 石中英;;教学认识过程中的“错误”问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1期

8 沈文钦;;何谓“为学术而学术”——纯学术观的类型学考察[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年01期

9 徐斌;制度变革与人性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10 何洪英,孙二虎,钟盛先,刘东渝,葛亮,舒服;“跨界融合子”审理对我们的启示:审稿案例分析[J];编辑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中原;;中西逻辑比较研究[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李兰芬;王永明;;从人的全面发展看科技的伦理禁区[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刘坤坤;曾东京;;从《汉语熟语英译词典》看汉英熟语词典的编纂[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姬云鹏;刘裕昆;王宁川;;《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6版》译文商榷举隅[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朱楚宏;;成语“差强人意”的语义分析及动态规范[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吴校华;;汉语象声词理据初探[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吴校华;;浅析汉语象声词的转义及修辞效果[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郑冰寒;陈瑶;;“Blog”译名问题探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孟国;;对外汉语听力教学中语速问题的调查和思考[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10 孟柱亿;;韩汉孪生词对汉语学习的影响[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新久;刑事政策的权力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陈志烨;一般社会中的劳动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3 常晋芳;网络哲学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4 彭灵勇;法律推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费多益;论科学的合理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袁春晓;产业组织演化论[D];四川大学;2002年

7 曹一鸣;数学教学模式的重构与超越[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刘生良;《庄子》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廷惠;微观规制理论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陈学东;近代科学学科规训制度的生成与演化[D];山西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世涛;论近代英国经验论实体学说的演变[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马金华;论康有为的科学思想[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王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说比较[D];湘潭大学;2001年

4 徐仕敏;社会信息能力的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杨卫军;人与自然从冲突走向和谐[D];河南大学;2002年

6 王孝伟;人才视野中的科学技术[D];安徽师范大学;2002年

7 谢清果;科学文化及其社会功能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8 朱红梅;当代中国科学精神与人的全面发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李昊;上帝观念在波义耳科学思想中的作用探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李荣梅;可持续发展视野中人与自然的关系[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策三;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2 钟启泉;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与《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作者商榷[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1期

3 孔庆东;通俗小说的概念误区[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4 郑惠生;关于当前大学生喜欢阅读哪类课外书的调查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曹永国;也谈“教育理论指导实践”——兼与彭泽平同志商榷[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01期

6 彭泽平;再论“教育理论指导实践”问题——与曹永国同志商榷[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05期

7 程天君;;“理论指导实践”论的终结——基于反思社会学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重审[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03期

8 彭泽平;对教育理论功能的审视和思考[J];教育研究;2002年09期

9 郑惠生;应该重视大学生文学审美趣味的培育——以调查研究为基础的探讨[J];美与时代;2005年04期

10 郑惠生;大学生离经典名著有多远——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三[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存光;;也论国学研究的态度、立场与方法——评梁涛儒家道统论的“国学观”[J];学术界;2010年02期

2 ;本刊稿约[J];文艺理论研究;2010年02期

3 钟玖英;;谈“修辞学困境”论之争[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杨玉圣;;我这七年:个人学术纪事(2003-2009)[J];云梦学刊;2010年02期

5 杨玉圣;;游学之乐 讲学之趣[J];黄河;2010年02期

6 郑惠生;;论朱光潜先生《谈美书简》的局限性——兼向国家教育部提建议[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郑惠生;;论文学经典的生成、意义和特性——兼与王确《文学经典的历史合法性和存在方式》商榷[J];社会科学评论;2009年01期

8 曾利沙;;基于实践的翻译批评应具学理性与客观论证性——兼论旅游翻译中的“商业伦理”[J];上海翻译;2009年02期

9 刘庆俄;;怎样进行学术批评——科学发展观学习札记[J];汉字文化;2009年02期

10 杭春晓;;学术批评,能否以“臆测”为基础?——就《中国美术理论界的抄译之风》与黄河清先生商榷[J];美术观察;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越;;“书评”中的学术批评——《燕京学报》“书评”栏目的特色[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2 朱中原;;困境与抉择:关于当代艺术批评制度的批评与反思[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3 秦亚青;;学科进步与平等的学术批评精神——在第四届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博士论坛上的致辞[A];国际关系研究:探索与创新——2009年博士论坛[C];2009年

4 李少军;;点评专家代表讲话[A];国际关系研究:探索与创新——2009年博士论坛[C];2009年

5 牛怀岗;;简述高校学报对学术研究的引领[A];中国高校学术出版文集2008年第1卷——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第12次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刘勇定;;学术期刊与学术批评[A];第五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高景恒;王志军;王冀耕;侍伊份;;学术交流新型平台的形成[A];第4届中国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周伟良;;简论我国体育科研的学术规范[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9 杨颖;钱寿初;游苏宁;;中外医学期刊读者来信现状分析[A];第六届全国医药卫生期刊编辑出版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7年

10 李果;;我国体育学学术批评的现状[A];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中国科协第二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郑千里;但求慈航心中渡[N];科学时报;2010年

2 山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编辑 朱健;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少讲“空话”[N];大连日报;2010年

3 张耀铭;学术期刊的使命与魅力[N];文学报;2010年

4 张广兴 《法学研究》编辑部;办好《法学研究》的一些经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南方日报记者 蒲荔子 特约记者 张弘;“现行的论文与职称体系必须废止了!”[N];南方日报;2010年

6 文军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系;中国社会学的自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钱建强;重金求错贵在学术诚信[N];光明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姜靖;陈霖:三十年改写认知科学权威理论[N];科技日报;2009年

9 谭汝为 李庆英 刘彤 刘利祥 田远虎 刘慧敏;2008年学界纪事[N];北京日报;2009年

10 崔平;走出中国学术“述而不作”的围城[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贺安芳;追寻自我[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意忠;论教授治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桑本谦;私人之间的监控与惩罚[D];山东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雪;基于体裁分析的论文摘要中学术批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石玮;试析我国的科学不端行为[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3 韩晓敏;论哈代小说《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中女性对父权思想的内在化[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4 滕延江;英汉学术论文摘要中批评性言语行为的语类视角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5 范明静;叶适的人格理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陈瑜;《须溪词》文化心理解读[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7 汪娟;商业性·人民性·传奇性[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涂谢权;崇实黜虚:经世氤氲笼罩下《四库总目》的学术批评[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卢永和;“自然人性论”基础上的文学观[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王梅;教育研究道德规范探析[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6495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6495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2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