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论艺术史的特征

发布时间:2018-03-22 23:09

  本文选题:阐释性 切入点:隐喻性 出处:《文艺争鸣》2011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西方部分有代表性的艺术史和艺术史学理论著作的广泛考察和深入分析,概括出艺术史的四个主要特征:阐释性、隐喻性、视觉性、语境还原性。这些特征表现出艺术史的:一、语言学和图像学内在本质——每个时代的艺术品在艺术史文本中都转化为语言和图像,以文本形态呈现;二、艺术史深层结构的历史重构的虚构特征——记载在艺术史文本上的艺术现象不等于艺术创作全貌,从而,纠正了我们以往对艺术史认识的偏差,至少,提供一种观察艺术史的新视角。
[Abstract]:Based on the extensive investigation and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representative works of art history and art history in China and the Wes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four main features of art history: interpretive, metaphorical, visual, and so on. Contextual reversibility. These features show the following aspects of art history: first, the intrinsic essence of linguistics and iconology-the art of each era is transformed into language and images in the text of the history of art, and presented in the form of the text; second, The fictional feature of the historic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deep structure of art history-the artistic phenomenon recorded on the text of art history is not equal to the whole picture of art creation, thus correcting the deviation of our previous understanding of art history, at least, It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to observe the history of art.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基金】: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南大学艺术学研究中心项目(10YSX001)成果之一
【分类号】:J110.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明堂;;一个没出场的形象——谈《泪痕》中曹毅形象的刻划[J];电影艺术;1980年03期

2 骆寒超;;新诗的意象艺术[J];诗探索;1981年04期

3 吴焕加;;西方现代建筑思潮与流派(下)[J];世界知识;1981年20期

4 白莲;;电影修辞学(八)——一鳞一爪话借代[J];电影评介;1983年03期

5 刘秉才;郑鸿祥;程革;隗英俊;;介绍一种心理学仪器—电动深度知觉测试仪[J];心理科学进展;1983年03期

6 于伶;;《论电影艺术的视觉性》暂序[J];上海文学;1983年01期

7 付严;电影文学浅谈[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1期

8 仲掌生;英语隐喻探讨[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85年04期

9 林克欢;演员与观众[J];文艺研究;1985年02期

10 曹威凤;奻论俄语中的隐喻与篇章的关系[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8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瞿麦生;;汉学符号的隐喻性探析[A];第一届、第二届东亚符号学国际会议论文集[C];1998年

2 汪尚麟;;书籍设计的版式创意[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3 周海宏;;音乐欣赏课相关的美学、心理学问题分析(讲座提纲)[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梁路光;付妍;于国伟;;医学专业学生对物理实验课学习兴趣的调查研究[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5 付妍;梁路光;诸挥明;张春伟;孟媛媛;;关于医学生“物理实验”教材的改革与探索[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6 黄欣荣;;复杂性研究方法论论纲[A];全国复杂性与系统科学的理论、方法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朱晓琴;;习语的变体与习语的可分析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廖群;;考古释“鱼”——“文学考古”与《诗经》礼俗诗研究之一[A];第六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王立山;朱火保;;中国传统民居的生成结构[A];第13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暨无锡传统建筑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吴彤;;论复杂性概念研究及其意义[A];复杂性方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任大援;一个书籍设计家的文化理念[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2 国家环境保护局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 曹凤中;人与自然和谐观的哲学思考[N];中国环境报;2001年

3 马相武(北京);全球化中的摄影文学[N];中华合作时报;2001年

4 陈放 方芳;市场营销善用反策划[N];经济参考报;2001年

5 张力;浅谈法律是阐释性概念理论[N];人民法院报;2001年

6 朱锷;日本海报设计风格的流变(待续)[N];文艺报;2001年

7 ;我看摄影文学[N];文艺报;2001年

8 ;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N];文艺报;2001年

9 暨南大学博士生 田春;摄影文学:图像时代文学的一条新路[N];文艺报;2001年

10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 范玉刚;技术关联世界中的摄影文学[N];文艺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啸;判例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2 武恩义;英汉典故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3 李旭东;法律规范理论之重述[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邓巍;德沃金法律阐释理论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5 王松鹤;隐喻的多维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司建国;认知隐喻、转喻维度的曹禺戏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曹漱芹;汉语自闭症儿童视觉性语义理解机制的探索及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黄洁;基于参照点理论的汉语隐喻和转喻名名复合词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郑璇;上海手语非视觉概念表达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10 苏艳;回望失落的精神家园:神话—原型视阈中的文学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均;光的概念隐喻的跨文化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2 苏芳;隐喻能力与外语教学[D];苏州大学;2001年

3 郑澈;《法国中尉的女人》的诗学形式[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4 王梅;广告中隐喻的含义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韩清华;浅析《儿子与情人》《虹》中的心理分析技巧[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黄泽火;语法隐喻[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7 覃胜勇;[D];湖南大学;2002年

8 张会萍;关联理论与隐喻性话语[D];湖南大学;2002年

9 陈新葵;隐喻在文章语境中的理解——概念隐喻理论探讨[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范继花;汉语方位隐喻的认知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6508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6508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a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