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其骢文艺学研究的理论贡献与学术意识
本文选题:狄其骢 切入点:文艺学研究 出处:《文史哲》2011年05期
【摘要】:在中国当代文艺学研究的学术历程中,已故著名文艺理论家狄其骢先生占有重要的位置。其一生的学术业绩,大体上可以区分为文艺基本理论研究、比较文学元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经典释读和当代形态建设、文艺学改革和教材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四个方面,在这些不同方面的理论研究和成就中,既体现出了他对学术真理的执著追求,同时也凸显出一个真正的理论家由思维心态、价值取向和方法选择等凝聚而成的自觉学术意识,即问题意识、创新意识、主义意识、综合意识。其毕生的学术追求与拓展中所体现出的有所担承有所守持的学者精神,所贯通的各种学术意识,对后学来说,或许更具启示价值。
[Abstract]:In the academic process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and art research, the late famous literary theorist, Mr. Dicki Cong,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His academic achievements in his whole life can be broadly divided into the basic theoretical study of literature and art, the meta-theoretical study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The classical interpretation of Marxist literary theor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ontemporary form,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literature and art reform and textbook construction, not only reflect his persistent pursuit of academic truth, but also reflect his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achievements in these different aspects.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highlights a real theorist's conscious academic consciousness, which consists of thinking mentality, value orientation and method choice, that is, the consciousness of problem, the consciousness of innovation, the consciousness of doctrine, etc. Comprehensive consciousness. In his lifelong academic pursuit and expansion, the spirit of the scholar who has some commitment and some adherence to it, and all kinds of academic consciousness, may have more enlightening value for the later learning.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时期基本文学理论观念的演进与论争研究”(批准号:10BZW01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狄其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设的当代形态[J];高校理论战线;1992年06期
2 狄其骢;;试论艺术性的概念[J];山东大学学报(中国语言文学版);1961年S4期
3 狄其骢;文艺理论的多元化境况[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4 吴富恒 ,狄其骢;形象思维散论[J];文史哲;1978年02期
5 狄其骢;艺术创作中的情感问题[J];文史哲;1981年03期
6 狄其骢;比较文学特性初探[J];文史哲;1985年02期
7 狄其骢;冲击和命运——察看现实主义的生命力[J];文史哲;1988年03期
8 狄其骢;谭好哲;;艺术哲学的革命——论马克思恩格斯艺术哲学的体系特征和审美理想[J];文学评论;1991年03期
9 狄其骢;中西诗学比较探源[J];文史哲;1986年03期
10 狄其骢;;面向新的综合——探讨文艺理论发展的趋向和问题[J];文史哲;198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忱;审美理想与文化建设[J];长白学刊;2005年03期
2 汪玲;论形象思维的实质[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3 谭好哲;;文艺学建设的远景目标及实现途径[J];长白论丛;1997年04期
4 陈泓;;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情结——中日近现代文学主潮比较[J];东北师大学报;1993年05期
5 季水河;走向多种方法综合——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创新与研究方法变革[J];湖南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6 张伟肖;;美术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2011年14期
7 李丰鹏;在职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现状研究——从安徽省长丰县小学音乐教师现状谈起[J];继续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8 董学文;;近三十年我国文学理论的“转型”问题[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4期
9 李长中;;何处是归途?——略论新时期文学理论的建设及其走向[J];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谭好哲;;后经典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的形态与主题[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董学文;;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回顾与反思的几个问题——纪念改革开放30年[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2 陈诚;;文艺学“当代形态”的理论设想与建构[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黄崇超;从与文化、艺术关系的演进看中国文学理论建构[D];山东大学;2010年
2 张园;谢林艺术哲学及对马克思美学思想的影响[D];黑龙江大学;2010年
3 朱朝辉;中国现代文论话语建构中的胡风文艺思想[D];山东大学;2008年
4 肖寒;革命的政治批评[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5 孙士聪;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视阈下西马意识形态批评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杰;京剧脸谱的现代装饰设计语言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09年
2 薄丹影;王国维“自然”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彭海云;从“审美反映论”到“综合创新论”[D];南昌大学;2008年
4 杨娟;在探索中前进[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5 王菊;从必然迈向自由:马克思主义悲剧观的人学思考[D];贵州大学;2008年
6 朱娜;试论马克思主义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及其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影响[D];贵州大学;2008年
7 王芳;音乐作品的思想政治工作资源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管斌;论艺术院校学生的艺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剑锋;中央苏区文论研究(1927-1934)[D];南昌大学;2007年
10 余艳;“走向文化诗学”与“走向文本社会学”之辨[D];南昌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10、12、13、31、32卷出版[J];国外理论动态;1998年09期
2 刘梦溪;;关于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几点意见[J];文学评论;198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季水河;百年反思: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发展与问题[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1期
2 鲁平;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新收获──评赵利民著《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导论》[J];山东社会科学;1998年02期
3 谭好哲;从历史与现实中寻求前行的动力[J];河北学刊;2000年03期
4 ;学习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文艺报》《文学评论》《文艺研究》联合召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问题座谈会综述[J];文艺研究;1980年03期
5 ;加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宣传[J];w,
本文编号:16529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652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