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文艺美学之“几”范畴与“知几”说
本文选题:中国文艺美学 切入点:“几” 出处:《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摘要】:中国文艺美学主张审美创作中,审美者必须心"极深而研几"、"知几"、"见几而作",强调审美体验中的心领神会。"几",指人的生命的一种隐微物质,是生命的原初构成状态,具有原初构成之美。"几"是宇宙自然的生命节奏和旋律的呈现,故不可道破,不落言诠。审美者只有用心灵俯仰的眼睛去追寻与感悟,于空虚明净的心境中通于天机,让自己的"神"与作为审美对象的自然万物之"几"汇合感应。
[Abstract]:In the aesthetic creation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art aesthetics, the aestheticians must "study several things deeply", "know how to do it", "know how to do it", and emphasize the understanding in aesthetic experience. "Ji" refers to a kind of hidden substance of human life, which is the original composing state of life. It has the beauty of the original composition. "several" is the presentation of the rhythm and melody of the universe's nature, so it cannot be broken. The aesthetic can only pursue and realize with the eyes of the soul, and in the empty and clean state of mind, Let their own "God" and as the aesthetic object of the natural things "several" confluence induction.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0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莲玉;从《明悟禅师赶五戒》对《五戒禅师私红莲记》的改写论冯梦龙的艺术成就[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王硕民;《韩诗外传》新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张光全;司马迁、班固“实录”精神异趣探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汪高鑫;;论汉代公羊学的大一统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5 黄小妹;试论杜甫秦州诗的新变[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陶礼天;《出三藏记集》与《文心雕龙》新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7 袁晓薇;从“柳七风味”到“自是一家”──论柳永、苏轼词消息相通及其意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8 潘啸龙;《诗经》抒情人称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9 钱雯;清峻:嵇康的玄思与诗情[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10 裘士京,张翅;略论两汉察举制度与人才选拔[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蔡厚示;;严羽与《沧浪诗话》[A];武夷文化研究——武夷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罗检秋;;西潮冲击下晚清汉学的调适与演进[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3 张富强;;北海园林文化研究[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五辑 下)[C];2007年
4 李锦绣;;唐开元二十五年《仓库令》所载给粮标准考——兼论唐代的年龄划分[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伏俊连;俗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韩星;先秦儒法源流述论[D];西北大学;2001年
3 姜晓敏;略论西汉对犯罪的预防与惩治[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刘贵福;钱玄同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陈才智;元白诗派成立之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王毓红;历时与共时:《文心雕龙》与《诗学》体裁理论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7 李凯;儒家元典与中国诗学[D];四川大学;2002年
8 俞明;历史名胜与中国古代文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芳恒;冯友兰社会文化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10 黄黎星;《易》学与中国传统文艺观[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亚卓;陆机诗歌美学风格论[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鲍远航;论杜甫的政治改良思想[D];河北大学;2001年
3 谢恩廷;熊十力哲学研究[D];河北大学;2001年
4 宋志军;范成大诗歌新探[D];河北大学;2001年
5 余意;论宋代文人雅词的审美品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于宝莲;唐代叙事诗的发展综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王丽芬;潘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8 王海涛;从刘熙载到王国维——兼论中国传统美学的近代转型[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9 伍晓蔓;玄言诗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10 庄筱玲;魏晋南北朝拟古诗初探[D];厦门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国良;文采也有力量[J];新闻实践;2004年06期
2 胡是平;现代艺术的“美”与“丑”[J];美术观察;1999年09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16532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653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