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宏观比较文学”与本科生比较文学课程内容的全面更新

发布时间:2018-04-24 21:05

  本文选题:宏观比较文学 + 比较文学课程 ; 参考:《中国大学教学》2009年12期


【摘要】:"宏观比较文学"指的是以民族(国家)文学为最小单位、以世界文学为广阔平台的比较研究,是各民族文学特性、各区域文学的形成及其特性、东西方文学之间的差异性与相通性的研究,是一门描述和揭示各民族文学、世界文学形成、发展规律的科学。应以"宏观比较文学"对本科生的"比较文学概论"课程加以改革,将以学科原理及研究方法为主要内容的"微观比较文学",置换为以世界文学宏观比较论为主要内容的"宏观比较文学",把"微观比较文学"划归为研究生的教学内容,把"宏观比较文学"确定为本科生的教学内容,以此来解决本科生比较文学教学内容的繁琐化、比较文学与西方文论等其他课程的重叠交叉化、研究生与本科生课程的无层次化、"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分裂化、东方文学缺失造成东西方文学的失衡化等困扰已久的问题。
[Abstract]:"Macro-Comparative Literature" refers to the comparative study in which the national (national) literature is the smallest unit and the world literature as the broad platform. It is the literary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nationalities and the form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literature. The study of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Literature is a science that describes and reveals the literature of various nationalities,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world literature. "Macro-Comparative Literature" should be used to reform the undergraduate course of "introduction to Comparative Literature". "Micro-comparative literature", which is mainly about discipline principle and research method, is replaced by "Macro-Comparative Literature", which is based on the macroscopical comparative theory of world literature, and "micro-comparative literature" is classified as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graduate students. "Macro-Comparative Literature" is defined as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so as to solve the tedious teaching content of undergraduate comparative literature, the overlapping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other courses such as Western literary theory, etc. The curriculum of graduate students and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s not hierarchical, the division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world literature is broken, and the lack of oriental literature has caused the imbalance of Eastern and Western literature and so on for a long time.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0-0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小枚;“核心”的流行与边缘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2 吴家荣;;比较文学教学的四个关键词[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俞小和;;传播学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4 周霄;;一本新意泛起的比较文学教材——试评《比较文学学科新论》[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戴媛媛;;《说文解字》“心”部字与常用简化汉字对应分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徐晓宇;;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几个问题[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曹佳蕾;;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相关概念界定[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0期

8 张睿海;孟娟;;生态农业开发的保障机制构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7期

9 陈文武;;农民和政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特征及作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6期

10 王祥荣;儿童语言中的“上”、“下”类方位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尹晋华;;试析影响法律监督的现实问题[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姜素红;;环境公平价值体系探析[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3 陈建先;;政府公共决策的利益博弈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徐大建;;社会公平、和谐与经济效率[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5 安卫华;;积极应对入世,建设信用政府[A];入世与政府先行[C];2002年

6 井敏;;服务型政府概念辨析[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7 王立志;;企业培训体系建设[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郑伯承;;世界语与术语工作[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下卷)[C];2008年

9 翁奕波;;论学术期刊的准商品属性[A];中国编辑研究(2006)[C];2007年

10 王建军;;《汉字部首表》、《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首归部规范》(2009)读后[A];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熙茹;珠江三角洲城市职业女性体育生活方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丁宇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法律探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迟君辉;国际流失文化财产返还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杨石乔;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医患会话修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7 苗冬;元代使臣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9 张晓娟;中国弦乐史研究六十年(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志奇;北京人民大会堂室内环境艺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阶腾;我国大学学院运行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刘晶晶;克莱门茨《大学比较文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王斌;论品牌名称命名翻译[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张永斌;论我国量刑程序的相对独立性[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应云总;论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张雅婷;诉前调解机制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马健;犯罪情境预防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张鹏;中西早期外交理念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刘安琪;企业文化视域中的青年职工政治社会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焦阳;现代汉语类词缀“坛”、“界”、“圈”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宫世云;;我国高校双语教学涉及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初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年Z1期

2 宫世云;周浩然;;大学双语教学中提高学生原版教材阅读理解力的方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年05期

3 王向远;;从宏观比较文学看中国传统文学的文化特性[J];河北学刊;2009年04期

4 王向远;;试论俄国文学的宏观特性[J];俄罗斯文艺;2009年01期

5 王向远;;从宏观比较文学看法国文学的特性[J];法国研究;2009年01期

6 王向远;;犹太—希伯来文学的民族特性[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07期

7 王向远;;从宏观比较文学看德国文学的特性[J];汉语言文学研究;2010年01期

8 刘兆伟;本科生教学实施导师制的研究[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9 ;本刊教育研究来稿选题参考[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10 ;弥高弥攀永不休——记博士生导师孙宝铮教授[J];科技.人才.市场;199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海涛;姜斌;刘建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教学的改革探索与实践[A];2010中国仪器仪表学术、产业大会(论文集2)[C];2010年

2 陆莉;李建明;;药理学多媒体教程改进的几点设想[A];第五届全国药理学教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3 魏东兴;刘军民;;通信类专业课程实验室建设与实践[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薄晓岭 丁峰;大学校长论道人才[N];天津日报;2004年

2 本报评论员;愿更多名师走上讲台[N];光明日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仇方迎;清华亮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时间表[N];科技日报;2003年

4 记者 左春明 通讯员 周月红;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向世界一流大学跨越[N];中国教育报;2003年

5 陆静斐;名师三尺讲台显魅力[N];文汇报;2003年

6 岳湘 胡光华 周科际;强强联合 乘势而上[N];中国教育报;2003年

7 记者 汪大勇 通讯员 李卫东;不讲基础课 何以当名师[N];光明日报;2002年

8 复旦大学物理学科基地;创新型人才需要开放式教学[N];光明日报;2002年

9 孙薇;高等教育大众化重“量”更要重“质”[N];人民政协报;2004年

10 李卫东 记者 柯昌万;校长、名教授带头[N];中国教育报;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琦;研究型大学“教授为本科生授课”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982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7982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5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