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美育因素的发掘和利用
本文选题:诗歌语言 + 美育因素 ; 参考:《新闻爱好者》2009年01期
【摘要】:正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诗歌,作为我国文学作品的一大样式,历史悠久,成绩显著,堪称我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中国文艺百花园中一朵最美的奇葩。诗是语言艺术中最美的寄
[Abstract]:The Chinese culture has a long history and is extensive and profound. As a major style of Chinese literary works, poetry has a long history and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t can be called a bright pearl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art, and it is the most beautiful flower in the hundred gardens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art. Poetry is the most beautiful send in the art of language
【作者单位】: 赣南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分类号】:I0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家驰;毛泽东诗词的语言艺术[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2 李增贵;;瑶歌还是汉歌[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3 张德明;;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月色描写及其艺术影响[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4 黄洵;王家驹;;试论新体诗歌的形式[J];学习与探索;1980年02期
5 刘衍二;;“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浅谈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J];云梦学刊;1980年01期
6 钱仁康;;黄自的未完成清唱剧——《长恨歌》[J];音乐爱好者;1980年03期
7 谢文利 ,曹长青;论诗歌语言的形象性[J];求是学刊;1981年01期
8 赵毅衡;说复义——中西诗学比较举隅[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1年02期
9 张松如;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与格律问题[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1年01期
10 孙玉石;论《野草》的语言美——《〈野草〉研究》之一章[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卢连斌;张春艳;;回环往复 语出天然——谈李白诗语言的民歌风格[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2 张昌宋;;论英美诗歌中的修辞现象[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夏日光;;论视觉诗艺术符号的个人象征[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4 仇金林;;美育与中学历史教学[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八——追寻的旋律[C];2003年
5 王希杰;;零度和偏离面面观[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6 林中梅;;论艺术体操的美育作用[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7 魏守芝;李静;;美学与心理护理[A];河南省科普、五官、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5年
8 丁赤光;;传播数学文化 培养人文精神——数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数学优秀论文集[C];2005年
9 徐革;;感知美,领悟美,欣赏美,创造美——谈在劳动与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10 李艳红;;身践力行 以美育人——论语文课堂教学美育思想的渗透[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箫引;诗性语言的精神[N];云南政协报;2000年
2 林金辉;潘懋元的教学改革理论及其实践基础[N];光明日报;2001年
3 宋国锋;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N];河南日报;2001年
4 滕威(北京大学中文系);听人们叫你的名字[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5 北京大学 姚树军;论摄影散文的审美风格[N];文艺报;2002年
6 杨怡;新诗语言的“欧化”[N];文艺报;2002年
7 王丹红;新诗中的文言与传统白话[N];文艺报;2002年
8 牟纲;审美教育与审美体验[N];光明日报;2003年
9 董耀章;谈寓真抒情诗的审美价值[N];人民代表报;2003年
10 王惠勇;语文教学如何实施美育[N];四川政协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伟龙;齐梁咏物诗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黄文辉;穆旦诗学论[D];暨南大学;2001年
3 郭亚宾;耶律楚材诗歌特质论[D];河北大学;2001年
4 罗筱玉;论刘禹锡诗歌的语言艺术[D];湘潭大学;2001年
5 李刚;诗歌语言的陌生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张占军;永恒的眷恋——析罗伯特·费洛斯特的新英格兰诗歌主题[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杜玉文;矿藏里的金子[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赵娜;查良铮译诗与白话文诗歌语言[D];苏州大学;2002年
9 魏冬峰;“90年代诗歌批评”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10 潘慧琼;论李白五绝的创作风貌及成就[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7988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798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