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误读与误译
本文选题:文化误读 + 误译 ; 参考:《名作欣赏》2009年18期
【摘要】:文化误读和误译是文学翻译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现象,正确认识文化误读的成因及影响有助于我们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在翻译中尽量减少误读带来的弊端,提高跨文化翻译的水平。
[Abstract]:Cultural misreading and misinterpretation are important phenomena that cannot be ignored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causes and effects of cultural misreading helps us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es and minimize the disadvantages brought about by misreading in translation. Improve the level of cross-cultural translation.
【作者单位】: 石家庄学院外语系;
【分类号】:I0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董洪川;接受理论与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误读”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0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雯;;从语言关联性透视中西传统法律文化的差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张同乐;;中西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张玲;;商务英语翻译中的不对等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0期
4 黄洁;;翻译中的文化渗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5 王薇;;跨文化意识穿行于语用翻译的启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6 吴明亮;路艳梅;;关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7 武丽华;谈英汉语言中语用得体的文化对比[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8 王莉;中美价值观的差异性与相似性[J];安阳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9 于波;;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10 高一虹;文化传统与文化变革:指导性心理咨询的宏观语境[J];北京大学学报(外国语言文学专刊);1999年S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静;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伦理沟通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高乾;本雅明寓言式翻译思想[D];南开大学;2010年
4 朱慧玲;中日关系正常化以来日本华侨华人社会的变迁[D];厦门大学;2001年
5 崔一;韩国现代文学中的中国形象研究[D];延边大学;2002年
6 吴显英;企业国际化的文化风险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7 洪庆福;神秘主义文化视域中的中西诗学本质“合一”论[D];苏州大学;2003年
8 孔伟;信息技术视域中的社会生产方式[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9 尹兆鹏;科学传播的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10 庹继光;中国当代传播研究中的理论体系建构[D];四川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心怡;;论林纾和庞德“误译”的根源[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3期
2 伍晓蓉;;文学翻译中的美学[J];飞天;2011年12期
3 陈可培;;误读 误译 再创造——读霍克思译《红楼梦》札记[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李莎;;《前赤壁赋》俄译本的误译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年08期
5 苏玺;;文学翻译中译者思维与角色转换[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6期
6 韩丽;薛富强;;意境美的重新塑造——文学翻译艺术的真谛[J];大家;2011年14期
7 李潇;;文学翻译中文化霸权的探讨[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8 王家新;宋炳辉;高兴;何言宏;;“拿来”的必要与急切——“新世纪文学反思录”之六[J];上海文学;2011年08期
9 高丽;;刍议文学翻译之难[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1年04期
10 肖尊岚;杨志豪;旷爱梅;;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贾文浩;;文学翻译中的一个特殊现象——林语堂散文自译和古文小品英译对文学翻译的启示[A];国际交流学院科研论文集(第三期)[C];1996年
2 黄春梅;;评《卡斯特桥市长》中译本的理解性误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汪懿婷;;从改写理论的视角析文学翻译中的有意误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于应机;;词典翻译与文学翻译:本质与特点浅析[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张传彪;;对“异化”的困惑与思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郑雪彬;;异化翻译和归化翻译在文学中的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杜春妙;;从“这”的误译谈起[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李可;;语言能力:再论合格科技译者的首要素质[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9 胡兆云;;互文性理论与文学翻译的互文还原原则[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江艺;;神似种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徐怀谦;文学翻译缺失多[N];人民日报;2005年
2 明江;“我们强烈感受到民族文学翻译的使命”[N];文艺报;2009年
3 柳斌杰;在中欧文学翻译出版论坛上的致辞[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4 刘建林;文学翻译不宜“专业化”[N];光明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张烁;文学翻译缘何沦为“零首选”[N];人民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姜小玲;林少华:文学翻译是心的对接[N];解放日报;2010年
7 南开大学翻译研究中心主任 刘士聪;不拘一格培养文学翻译人才[N];中国艺术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樊丽萍;该重新定义“翻译大师”了[N];文汇报;2010年
9 刘君瑶;新疆少数民族文学翻译队伍不断壮大[N];中国民族报;2010年
10 陈众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学翻译不可缺失基础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文安;文学翻译中的美学效果比较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2 韩子满;文学翻译中的杂合现象[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3 刘军;龙蛇之蛰 以存身也[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赵颖;想象与文学翻译的“团结”[D];河南大学;2009年
5 卢玉玲;文学翻译与世界文学地图的重塑[D];复旦大学;2007年
6 袁新;论“文学译本是‘气韵生动的生命形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金兵;文学翻译中原作陌生化手法的再现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8 尹衍桐;穿越时空的对话:文学翻译价值论[D];山东大学;2007年
9 陈志杰;文言在外汉翻译中的适用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10 刘向军;信任、缺省与偶在[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严天钦;论文学翻译中译者的风格[D];四川大学;2004年
2 杨书;文学翻译的归化与异化[D];外交学院;2001年
3 李学萍;文学翻译的符号学视野[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4 毕海英;文学翻译中译文读者的角色[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5 沈宇;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对等[D];上海海运学院;2002年
6 张秀花;《远大前程》三种中译本的比较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3年
7 费书东;他知道自己是个诗人——论方平的跨语际实践及其比较文学史意义[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8 陈晓霞;从目的论看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9 许磊;意识形态在文学翻译中的操控[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10 张虹;文学翻译中创造性叛逆的新阐释[D];安徽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019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801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