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重建艺术教育和艺术批评的审美体验维度

发布时间:2018-04-25 16:03

  本文选题:艺术经验 + 艺术批评 ; 参考:《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摘要】:艺术经验在艺术教育和艺术批评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古代艺术批评有强调批评家的艺术经验感悟和艺术经验诗意传达的审美化传统,我们应该珍视和发扬这一传统,重建艺术教育和艺术批评的审美体验维度。在具体的批评过程中,既从特定的理论视角出发对艺术文本进行分析、阐释和评断,又要努力传达源自文本鲜活的美感体验和审美肌质,实现批评文本感悟性、愉悦性和思辨性、学术性的融合。
[Abstract]:Art experienc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art education and art criticism. Ancient art criticism in our country has the aesthetic tradition of emphasizing the critics' artistic experience perception and poetic transmission of artistic experience. We should cherish and develop this tradition. Reconstruct the aesthetic experience dimension of art education and art criticism. In the process of specific criticism, it not only analyzes, interprets and judges the artistic text from a specific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but also tries to convey the aesthetic experience and aesthetic essence from the text, so as to realize the sense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critical text. The fusion of pleasure, speculation, and scholarship.
【作者单位】: 武汉科技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分类号】:J0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书杰;析古诗词曲中的列锦[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2 王珂;论新诗诗体建设的恶劣生态[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谢晖;论诠释法律的意义整合[J];比较法研究;2004年02期

4 周立;试析服装的性别取向[J];包装工程;2003年01期

5 赵静;语言的符号性与诗词的解读[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6 江正云;休闲文学的特征及其建设性向度[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7 叶当前;论《艺概》的文艺批评方法[J];巢湖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8 王珂;论回文诗的文体源流和文体价值[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9 程金海;从意味到存在——现象学美学审美价值观的发展轨迹[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10 何林军;;不确定性:象征的基本意义维度[J];湘南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永红;诗筑的远离[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常为群;西晋诗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杨平;康德与中国现代美学思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董岭;艺术功能论[D];暨南大学;2001年

5 王毓红;历时与共时:《文心雕龙》与《诗学》体裁理论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6 余颖;城市结构化理论及其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7 周建平;新时期中国文艺管理体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8 杨合林;玄言诗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9 陈福升;柳永、周邦彦词接受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许龙;钱锺书诗学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胜利;论文学的宇宙境界[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段吉方;审美文化与中国当下影视艺术的文化指向[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何爱英;《左传》文体特征及其文化意蕴[D];河南大学;2001年

4 孙丽巍;“主体性”视野下的康德、克罗齐美学思想[D];黑龙江大学;2001年

5 谢瑾;论以舞台演出为目的的戏剧翻译——兼评英若诚先生的英译汉戏剧翻译理论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范庆伟;民间意识与臧克家的前期诗作[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李晓玲;论初期白话诗的过渡性[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王景强;网络媒体的审美阐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杨庆东;《小说月报》与中国小说现代化的转型[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王俊玲;匍匐在十字架下的悲剧爱情[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乃超;;二战后美国艺术批评与工作室手工艺的联盟策略——以彼得·沃库斯为例[J];大众文艺;2011年11期

2 郭随时;;艺术之锤炼——《各类艺术中的实验和经验》随感[J];大舞台;2011年07期

3 苏妮娜;;秀出批评的美感[J];艺术广角;2011年04期

4 应天齐;;艺术批评与艺术创作[J];荣宝斋;2011年06期

5 章熙;;论用感官而非释义感受艺术作品[J];艺术百家;2010年S2期

6 何明;;迈向艺术建构经验的艺术人类学[J];思想战线;2011年04期

7 陈堂发;;市场化艺术行为的批评尺度——再论范曾诉名誉侵权案[J];新闻记者;2011年09期

8 陈明;;艺术传播与网络科技[J];新经济;2002年08期

9 谭秦;;中国书画市场 需淘汰按尺论价[J];艺术与投资;2011年08期

10 付晓东;;媒体与批评[J];艺术.生活;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夏宁博;;作为一种艺术传播方式的艺术批评[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一辑)[C];2011年

2 丁涛;;艺术批评的尺度[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丁长河;;艺术批评需要标准[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4 田亚洲;杨维民;;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对当代流行艺术的反思[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于洋;;艺术批评的媒体化与艺术媒体的批评化[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6 盛葳;;反抗的终结与阐释的焦虑:中国抽象艺术中的前卫性及其当代反思[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7 朱中原;;困境与抉择:关于当代艺术批评制度的批评与反思[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8 孟庆耘;;艺术市场管理策略探究[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9 鲁明军;;谁之批判?何种现代性?——当代艺术批评的价值重思与实践检省(1990-)[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10 尹德辉;;资本·全球化·中国当代艺术[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克·斯拜格勒 伤郢;艺术批评还有市场吗?[N];中华读书报;2005年

2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 艺术中国网站总监 于洋;艺术批评的“媒体化”与艺术媒体的“批评化”[N];中国文化报;2009年

3 李心沫;艺术批评需要新秩序[N];中国文化报;2009年

4 沙尚琪;艺术批评的几种功能[N];上海证券报;2011年

5 谷卿;谁在为艺术批评 设置雷区[N];深圳商报;2011年

6 祝如;艺术批评不是获利工具[N];中国文化报;2011年

7 杨振宇;作为艺术的艺术批评[N];美术报;2011年

8 刘淳;当今的艺术批评因何缺少质量?[N];中国文化报;2011年

9 吴爱华;陶瓷艺术批评为何集体失声[N];中国文化报;2011年

10 王秀雄;打开艺术批评的视野[N];文艺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胡震;傅雷艺术批评思想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2 汪军;魏晋南北朝的艺术批评[D];东南大学;2005年

3 张震;理解的真理及其限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周伟业;虚实相生[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肖海鸥;批评家的作为:罗杰·弗莱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2年

6 傅其林;阿格妮丝·赫勒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7 张波;美国艺术教育思想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曹砚黛;亚瑟·丹托艺术哲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震;多媒体语境的艺术批评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2 赵炎;现实的批评与超现实的虚幻[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3 陶铮;论罗莎琳·克劳斯结构主义时期的艺术批评[D];浙江大学;2011年

4 洪潇亭;法国艺术展览与现代艺术批评的兴起[1850-1863][D];中国美术学院;2004年

5 秦韵佳;试论罗杰·弗莱艺术批评的特色[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6 叶丹;立场[D];中国美术学院;2004年

7 朱玉芬;莫里斯·魏兹“反本质主义艺术观”批判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8 洪刚;艺术·真理·理解[D];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

9 沙景雯;浮华背后—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现状剖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邵然;蔡国强及其在当代艺术中的价值评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020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8020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d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