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审美意识形态论”与人在文学活动中的存在

发布时间:2018-04-26 17:31

  本文选题:审美意识形态论 + 马克思学说 ; 参考:《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摘要】: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是新中国文学理论在改革开放时代精神指引下所创生的学术成果。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所揭示的文学性质,是文学中呈现出来的与人类的生存状态结合在一起的审美意识形态价值。它的产生不仅是中国新时期对艺术的科学认识的回归,而且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思想的回归,在理论基础上是有马克思学说的人学与社会学统一的学理依据的。在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在当代中国学术环境中再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否定马克思主义自身的人本主义思想,应该注重在"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进一步建设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
[Abstract]:The theory of literary aesthetic ideology is an academic achievement created by the new Chinese literary theory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literary nature revealed by the theory of literary aesthetic ideology is the value of aesthetic ideology which is presented in literature and combined with the living state of human beings. Its emergence is not only the return of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of art in the new period of China, but also the return of Marxist humanism, which is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unity of Marxist theory of human studies and sociology.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people-oriented" thought of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view, the humanism thought of Marxism itself can no longer be denied in the academic environment of contemporary China.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further construction of literary aesthetic ideology under the guidance of "people-oriented" thought.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分类号】:I0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J];红旗文稿;2005年20期

2 雷勇,董博;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根本原则[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3 林俊华,詹欢;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J];党史文苑;2004年04期

4 沈宝祥;一个涵盖全面的重要指导思想——谈以人为本[J];理论前沿;2004年15期

5 马英林;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新解读[J];大庆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6 田冬霞;;论以人为本[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6年S1期

7 张景荣,赵永忠;“以人为本”近期研究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年08期

8 周绎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J];党政干部论坛;2005年05期

9 苗全优;解读“以人为本”[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省直分校学报;2004年03期

10 李晓娟;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J];航海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淑婧;陈忠暖;;科学发展观的地理学理论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石介;;坚持“以人为本” 创建“两个最佳”[A];树立科学发展观 促进宝鸡“四市”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陆剑杰;;“以人为本”——一个需要正确解读的原则[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六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陈良瑾;;从民本思想的解析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A];第二届中国社会工作论坛暨第五次内地与香港社会福利发展研讨会论文集(内地部分)[C];2004年

5 王菊玉;;确立科学的发展观 推进我县农业机械化工作上新台阶[A];福建省农业机械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周雪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现[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04年学术年会“资本论与科学发展观”论文集[C];2004年

7 肖新军;;西部大开发中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制度设计[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04年学术年会“资本论与科学发展观”论文集[C];2004年

8 尹继东;;贯彻科学发展观 完善劳动社会保障制度[A];科学发展观与劳动保障问题研究[C];2005年

9 王泽应;;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伦理基础[A];第13次中韩伦理学讨论会国内学者论文集[C];2005年

10 李建平;;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几个问题[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宋殿宇;以人为本——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与根本目标[N];洛阳日报;2008年

2 李力 潞安集团总医院;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N];长治日报;2009年

3 马彦萍;坚持以人为本 持续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N];阿勒泰日报;2009年

4 市体育运动学校校长 马常永;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N];廊坊日报;2009年

5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N];汕头日报;2009年

6 中共汕头市龙湖区委 李耿坚;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以人为本贯穿始终[N];汕头日报;2009年

7 市委讲师团;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N];德州日报;2009年

8 杨晓东市委讲师团副团长;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N];铁岭日报;2009年

9 河南省科学院副院长 张占仓;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N];郑州日报;2008年

10 刘世佳;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以人为本[N];天津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山鸣峰;人本与效率[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何士青;以人为本与法治政府建设[D];武汉大学;2005年

3 蒋锦洪;经济发展中的人本诉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皮庆侯;孙中山民生主义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钟伟;科技革命与国家的作用[D];山东大学;2005年

6 周玉梅;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郭凤志;德育文化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敬辉;新时期中国产业政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9 徐增辉;新公共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10 徐辉;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及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纯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D];安徽大学;2004年

2 雷涛;论科学发展观的伦理意蕴[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茵;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小容;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思想及其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灵均;浅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D];内蒙古大学;2005年

6 陈娆燕;论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价值向度[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黄焕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渊源及其内涵[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李懿娜;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D];吉林大学;2006年

9 冯飞;生态环境危机与科学发展观的研究[D];福州大学;2005年

10 李浩波;以人为本及其现代价值[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069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8069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6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