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多媒介的文学传播与互文阅读

发布时间:2018-04-28 05:24

  本文选题:现代传媒 + 文学传播 ; 参考:《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1年02期


【摘要】:现代传媒不仅促进了现当代文学的繁荣,而且影响着现代文学传播观念的建构。现代传媒的飞速发展,迎来了文学传播的春天,形成了传统媒介与新媒介共存的多媒介文学传播。但是,在多媒介的文学传播中,不容忽视不同媒介的文学传播所起的不同作用。在辨别其差异的基础上,探讨文学传播的内涵和理想。从受众的角度提出互文阅读的必要性,并剖析其哲学基础及实践意义。
[Abstract]:Modern media not only promote the prosperity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but also influence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literary communication concep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media ushered in the spring of literary communication and formed multi-media literary communication in which traditional media and new media coexist. However, in the multi-media literature communication, we can not ignore the different roles of different media literary communication. On the basis of distinguishing their differences,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connotation and ideal of literary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necessity of intertextuality reading from the angle of audience, and analyzes its philosophical basis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中文系;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编号:09CZW006)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编号:2009SK035)
【分类号】:I0;G2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周宪;;重建阅读文化[J];学术月刊;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勇;论大学制度文化建设[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桑农;宗白华美学与玛克斯·德索之关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3 刘萍;黑格尔与叔本华悲剧理论来源之比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4 潘啸龙;《离骚》“结构”研究论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闻娱;本雅明技术复制艺术理论述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6 郭法奇;探究与创新:杜威教育思想的精髓[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7 孙海霞;密尔的幸福观及其快乐论[J];巢湖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8 于伟;;论实用理性教育观的合理性——从为生存而教育谈起[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曾繁仁;作为中西方当代学术和社会热点的审美教育[J];东岳论丛;2002年04期

10 张国清;;民主、科学与哲学——罗蒂对杜威哲学的解读[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舒红跃;;技术、政治世界与本真生存(未定稿)[A];“现象学与政治学”国际现象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第十二届现象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云龙;;从生活世界到公共领域:现象学的政治哲学转向[A];“现象学与政治学”国际现象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第十二届现象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陈天庆;;自身性与意识形态的可能限度(草纲)[A];“现象学与政治学”国际现象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第十二届现象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新久;刑事政策的权力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顾颖;艺术意味的生成[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周汉华;中国法制改革论纲:从西方现实主义法律运动谈起[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杨学功;本体论哲学批判[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凌宏彬;邓小平理论研究:一种权变的方法[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于东晔;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D];苏州大学;2003年

8 李庆宗;在理性与价值之间[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9 王凯;发展性校本学生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宜勇;大学组织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和国强;评杜威工具主义真理观[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2 夏秀;荣格原型理论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3 王进进;对不确定性的召唤:关于批评阐释状态的分析[D];郑州大学;2000年

4 刘宁;大众传播对时尚写作和时尚阅读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1年

5 陈登凯;狂欢——生命之舞[D];西北大学;2001年

6 丁国旗;走出形式主义的牢笼——什克洛夫斯基后期文艺思想探讨[D];郑州大学;2001年

7 张玉萍;雅俗之间的尴尬[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8 马彩梅;[D];西北大学;2000年

9 曹永国;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教育目的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10 李英;镜与空[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承智;;手机在现代传媒中的角色担当[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1期

2 蒋勇;;论“市民记者”在现代传媒中的角色功能[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吴丹;;现代传媒视域下的国家文化安全研究[J];学理论;2010年08期

4 耿艳;;现代传媒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10年03期

5 杨珍;;中国现代传媒与创意文化产业的融合[J];新闻知识;2010年03期

6 刘斌;;现代传媒环境对军营的影响及对策[J];军事记者;2010年06期

7 梁恒贵;;信息时代现代传媒的主要特点[J];新闻窗;2010年03期

8 齐雪梅;;现代传媒环境下党刊必须创新舆论引导方式[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从传统报业走向现代传媒——写在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成立十周年之际[J];新闻实践;2010年07期

10 赵钟晓;;小议现代传媒的发展与思考[J];大众文艺;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项建富;徐国萍;;新传媒时代民间美术的教育与传承[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2 罗文;;黄沙狮子基本情况与传承保护对策[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3 卢盛江;;《文镜秘府论》在日本的传播[A];2010年中国文学传播与接受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中国古代文学部分)[C];2010年

4 郁玉英;;论文学传播中的“共生”效应及其对文学经典生成的影响——以宋词为中心[A];2010年中国文学传播与接受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中国古代文学部分)[C];2010年

5 杨林夕;;文学传播与《水浒传》的好汉形象塑造[A];2010年中国文学传播与接受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中国古代文学部分)[C];2010年

6 郁玉英;;论文学传播接受过程中的共生效应——以宋词为中心[A];2010年中国文学传播与接受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中国古代文学部分)[C];2010年

7 李琴;;《娱闲录》与四川新旧文学之代变[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8 陶开俭;;动漫之大众传播符号特质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9 耿波;;京津地区相声产业的兴起、现状与发展建议[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李翰;;“印象文学”:传播学视野中的文学史现象[A];2010年中国文学传播与接受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中国古代文学部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嘉庆;山东省济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要把警民沟通的渠道大大拓宽[N];人民公安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李嘉庆;山东省济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要把警民沟通的渠道大大拓宽[N];人民公安报;2011年

3 邵生余;为再创一个江苏黄金发展期献计献策[N];新华日报;2011年

4 唐彬;城市进步离不开与媒体共舞[N];东莞日报;2011年

5 石家庄铁道大学 李玉红;京津冀传媒产业如何分工与协作[N];光明日报;2011年

6 四川农业大学 潘坤;现代传媒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N];光明日报;2011年

7 记者 陈婷;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中心成立[N];四川日报;2011年

8 记者 陶思遥;努力建设一流传媒集团[N];国家电网报;2011年

9 国际关系学院 刘早;浅析当代大学生人际传播特点[N];许昌日报;2011年

10 记者 晓亮;打造新优势 形成新产业[N];苏州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瑾;《夷坚志》新论[D];暨南大学;2010年

2 朱秀清;延安文学传播形态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廖斌;《文讯》杂志与台湾当代文学互动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谷鹏;《白毛女》的传播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5 卢国华;五四新文学语境的一种解读[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柯卓英;唐代的文学传播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秀萍;文学研究会与中国现代文学制度[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8 单晓溪;现代传媒语境中的文学存在方式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9 刘雄平;文学理论的现代性追求(1928-1936)[D];暨南大学;2006年

10 樊葵;传媒崇拜:现代人与传媒的异态关系[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福涛;论民意对我国司法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0年

2 高洁;大众传媒环境下意识形态对文学阅读的影响[D];西北大学;2010年

3 马宏艳;《论语》中孔子的传播思想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4 周永晓;信息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的保护与发展[D];兰州大学;2010年

5 沈洁;新媒介时代下的文学景观[D];安徽大学;2010年

6 刘威;多媒体视域下的戏曲传播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7 欧阳文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视新闻报道的变迁[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欣;论查尔斯·霍顿·库利的传播思想[D];兰州大学;2010年

9 朱知;企业组织传播中的仪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10 姬绪进;《论语》半月刊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139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8139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6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