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建设“艺术技术学”正当其时

发布时间:2018-04-28 05:49

  本文选题:艺术学 + 学科建设 ; 参考:《艺术百家》2010年04期


【摘要】:无论人们是从技术与艺术,还是艺术与技术的视点审视二者之间的关系,都揭示出技术对于艺术有着某种控制性力量。艺术技术学,是指人类创造的关于艺术经验、知识、理论和操作能力的系统学问。目前,首先应当思考艺术学在当下中国学术制度中升格为独立"门类"以后怎么建设和发展;其次,"艺术技术学"是到了应被认真关注和研究的时候;最后,应辩证而充分地认识技术控制与艺术牺牲的关系。
[Abstract]:Whether people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hnology and art or from the viewpoint of art and technology, it reveals that technology has some controlling power for art. Art technology refers to the systematic knowledge of artistic experience, knowledge, theory and operation created by human beings. At present, we should first consider how to build and develop the art science after it has been upgraded to an independent "category" in the current Chinese academic system; secondly, the time has come for "art and technology" to be seriously concerned and studied; final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hnology control and art sacrifice should be understood dialectically and fully.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基金】: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7年度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艺术学科体系建设研究”项目(项目编号:07JZD0032)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J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林焱;后技术时代的文化传播[J];东南学术;200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玲;韩拙《山水纯全集》中“气”的思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2 殷明明;;技术进步与艺术的民主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3 岳晓英;;从崇尚技术转向彰显平民魅力——试析后技术时代中国电影审美趣味的转变[J];北京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4 赵书英;;北宋书画形式的融合及“以书入画”的影响[J];重庆社会科学;2009年08期

5 昝楠楠;;潘天寿花鸟画的美学特征初探[J];当代艺术;2009年03期

6 王彬;朱兴华;;“艳而能清雅,浓而能古厚”——中国传统工笔画之“水、墨、彩”[J];电影评介;2009年03期

7 龚明玉;;论石涛与扬州八怪[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1期

8 陈素彩;;浅议中国绘画中线的形象内涵[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7期

9 王清香;;浅谈《山静居画论》中的笔墨[J];大众文艺;2010年01期

10 鲍军涛;;论水彩画之文化品格的融合、发展与创新[J];大众文艺;2010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青;新中国“十七年”中国画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2 张明学;道教与明清文人画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李淑辉;时空交界下的文化抉择[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4 张伟平;民族绘画之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5 谢青;潘天寿花鸟画艺术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6 何士扬;中国画“勾勒法”学理探微[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7 朱平;倾听泠泠之音:古代绘画中的听觉意趣[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8 林静芝;1949~1980台湾工笔花鸟画创作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9 王先岳;写生与新山水画图式风格的形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10 宋新娟;中医传统图式符号审美及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良伟;论中国书法与山水画艺术的同构[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祝孚;传统鱼纹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沙沙;论中国工笔花鸟画中线条的运用[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杨勇波;明清时期“喜相逢”纹样艺术符号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5 方争利;浓情厚意中的静穆[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于宁;中国画章法与现代构成[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7 姬莹;鱼形纹饰的传统象征性向现代装饰性流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叶健;论中国风格钢琴曲演奏中的“线条美”及技巧表现[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9 张丽平;论华夏文明的网络传播[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10 吴娇娇;版式设计的多维文化研究与教学[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仪;;作为门类学科的艺术学学科群之构想——艺术学学科建设再思考[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6年01期

2 孙伟科;;提升艺术学科,,满足艺术教育发展的时代需求——在“艺术学学科定位与学科发展”全国艺术理论研讨会上的发言[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6年01期

3 贾磊磊;;对于中国电影所属的“艺术学科”地位的认识[J];当代电影;2006年02期

4 曹意强;;关于将艺术学科提升为独立门类的几点意见[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9年02期

5 李向伟;;我国高校美术与设计学科亟须构建自主性评估体系[J];新美术;2007年01期

6 梁玖;;确立实事求是的艺术学科中国本土建设原则——关于“艺术学理论”二级学科划分的设想[J];艺术学界;2011年01期

7 刘一先;;运用科学发展观理念建设高职艺术学科[J];教育与职业;2006年15期

8 南鸿雁;于圣维;;艺术学的研究对象和哲学基础[J];文化艺术研究;2009年03期

9 罗莹;喻仲文;;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要旨的艺术学科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J];美术研究;2008年04期

10 周星;;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国艺术学学科建设的思考[J];戏曲艺术;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献水;李雪峰;陈平;张心彬;;浅谈加强煤层气学科人才培养[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论坛专辑[C];2007年

2 秦国华;段志云;吴效良;;适应“两场”需要 加强产品技术学科建设[A];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3 王永炎;;中医药学学科建设研究方向的思考[A];2008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中医内科学科建设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张莉萍;陈宏础;任国胜;;建立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 搭建学科建设基础平台[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5 靳高风;;犯罪学学科规训与中国犯罪学的发展[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6 刁本恕;刁灿阳;;试论中医外治学科建设的必要性[A];全国中医外治发展论坛暨全国第六次中医外治学术年会与技术展示论文集[C];2009年

7 史培军;李京;潘耀忠;陈军;刘慧平;王平;;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探讨[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8 沈国弟;;论建立高校学科建设的文献保障体系[A];新世纪的图书馆与信息服务——浙江省图书馆学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付磊;毛英军;;从国外生物医学工程学的学科建设得到的几点启示[A];青岛市医学工程第六次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滕志妍;;关于中国教育人类学学科建设的几个问题[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人才孵化器 振兴新引擎[N];徐州日报;2010年

2 边丽霞 涵薏;战略先行创佳绩[N];上海科技报;2010年

3 张三夕;谈谈学科建设的非学术化问题[N];文艺报;2004年

4 记者 张策;本市学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N];天津教育报;2007年

5 东北林业大学党委书记 王学全;强化特色优势 实现行业高校的科学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9年

6 本报特约记者 褚振江 刘德茂 记者 李绪成;活力勃发正扬帆[N];解放军报;2009年

7 记者 方亮;沈航由“学院”更名为“大学”[N];辽宁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朱振国 本报通讯员  易海明;学科建设是高师院校的发展之本[N];光明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夏斐邋本报通讯员 周挥辉 刘中兴 党波涛;枝繁叶茂桂子山[N];光明日报;2007年

10 记者 于丽珊邋通讯员 黄显斌;302医院学科建设步入“快车道”[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煜辉;中医情志学科建设及情志病证临床防治框架构建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2 王健;我国教师教育学的逻辑起点研究及学科体系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左兵;西部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制度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刘小强;学科建设:元视角的考察[D];厦门大学;2008年

5 钱林晓;教育经济学方法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冲锋;领导教育学的学科自立[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晓龙;价值论视野中的体育哲学[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8 韩伟表;中国近代小说研究史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孔祥立;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王梅;基于生态原理的学科协同进化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班武;医科大学学科建设动态监测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和综合评估软件系统研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2 高昀;论我国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规划[D];湖南大学;2005年

3 李小晖;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在中国发展的回顾与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婷婷;钢琴即兴伴奏学科建设雏议[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杜丹丹;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探索[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6 于文波;研究型学院学科建设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7 栗新;地方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8 乔宏刚;1987年-2008年中国科学技术哲学学科建设概述[D];内蒙古大学;2009年

9 何杨;追求“史”的分量 写“史”意识的灌注[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10 程艳峰;对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的当代反思[D];山西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140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8140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8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