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传媒时代的文学批评”讨论专题

发布时间:2018-05-02 09:26

  本文选题:中国文学批评 + 传媒时代 ; 参考:《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Abstract]:......
【分类号】:I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伯伟;;论选本的包容性[J];古典文献研究;2002年00期

2 张春霞;;新时期文学批评主体的重新定位[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陈国球;;“抒情传统”论述与中国文学研究——以陈世骧之说为例[J];文化与诗学;2011年01期

4 范藻;;美学,在传媒时代的华丽转身[J];美与时代(下);2011年07期

5 黄卓越;;批评史、文论史及其他[J];文化与诗学;2011年01期

6 龚鹏程;;诗学述要(下)[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7 王晓岗;;论清末民初新小说的文学生产史地位[J];唐山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杨庆祥;金理;黄平;;“80后”写作与“中国梦”(下)——“我们时代的文学想像与文学生产”之一[J];上海文学;2011年07期

9 王晓岗;;论清末民初新小说的文学生产史地位——兼及中国文学现代生产方式的确立[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10 刘春阳;;数字传媒时代的文学批评生态与“类型文学”的兴起[J];兰州学刊;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娜辉;;走出低谷 走向现代——对现代文学批评的一点反思[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2 于洋;;艺术批评的媒体化与艺术媒体的批评化[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3 张清民;;试论《讲话》中政治批评的合理性与局限性[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4 王纯菲;;女神与女从——中国文学女性伦理表现的两极性[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5 向天渊;;学人荟萃,共襄盛举——“巴蜀文化”与陪都时期重庆的比较文学[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6 孙媛;;困顿中的求索——论马克思主义“美学和历史的”批评标准的当代意义[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李侠;;都市书写:现代生存与焦虑的晴雨表(提纲)[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李国平;;现实和精神——评《救灾记》[A];2002年中国小说排行榜[C];2003年

9 申阅;;金圣叹唐诗评点对诗评传统的继承与超越[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10 李鸿雁;;历史的选择——新时期引入西方文艺批评理论的衡估[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研;建构中国文学批评理论体系的时机到了[N];辽宁日报;2011年

2 含羞草;给中国文学批评定位[N];文学报;2003年

3 雷体沛;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学批评如何建构[N];文艺报;2007年

4 李建中;对中国文学批评传统的创新与超越[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5 韩晓雪;让文学批评形成合力[N];文艺报;2007年

6 朱竞;阳光与玫瑰花的敌人[N];吉林日报;2004年

7 雷体沛;“新世纪文学批评的建构”学术研讨会综述[N];光明日报;2007年

8 木月;“中国文学评点”世界独一无二[N];社会科学报;2006年

9 刘晶雯;时光无法湮没的严谨[N];中华读书报;2006年

10 莫文斌;文学在制约与反制约中发展[N];文艺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庄桂成;中国文学批评现代转型发生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闫月珍;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批评研究的进程[D];暨南大学;2002年

3 邵滢;中国文学批评现代建构之反思[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陈红梅;电视场对学术场的介越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谭德生;自由与控制—电子传媒时代的审美文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温恕;文学生产论:从布莱希特到伊格尔顿[D];四川大学;2003年

7 潘大春;90年代中国文学与出版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肖翠云;行走在文本与文化之间[D];苏州大学;2006年

9 韩敏;《收获》的90年代[D];四川大学;2004年

10 陈红旗;中国左翼文学的发生[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蕾;大众传媒时代下中国文学批评现状探究[D];四川大学;2002年

2 卢欣;从青春开始的写作[D];暨南大学;2006年

3 龚砚庆;报纸新闻报道与文学审美精神[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樊丽;马尔库塞艺术形式论对中国文学批评美学观念的影响[D];内蒙古大学;2010年

5 方坚伟;六朝文学批评“品第”观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6 刘会;文学·消费·权力[D];暨南大学;2008年

7 吕睿;传媒时代博物馆的信息传播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8 贺晓武;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学生产方式[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斌;反叛,,还是沉沦?[D];新疆大学;2008年

10 周莲红;托多洛夫对话批评理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333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8333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d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