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斯和伊瑟尔的接受理论与文学批评异同析
本文选题:接受美学理论 + 期待视域 ; 参考:《理论导刊》2009年04期
【摘要】:20世纪60年代,接受美学理论风靡文学批评界,主要代表人物是汉斯.罗伯特.姚斯和沃尔夫冈.伊瑟尔。他们各自的美学接受理论在研究方向、理论来源以及中心理论方面各有不同,但二者都对文学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
[Abstract]:In the 1960's, reception aesthetics became popular in literary criticism, with Hans as the main representative. Robert. Joss and Wolfgang. Iser. Their respective aesthetic reception theories have different research directions, theoretical sources and central theories, but both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literary criticism.
【作者单位】: 上海理工大学德语系;
【分类号】:I0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琦;;清代文言小说女性形象“陌生化”审美效果[J];蒲松龄研究;2007年03期
2 张苹;;贴近女性 关注社会——浅析德国女作家尤莉亚·弗兰克的创作特点[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0期
3 钱继和;;文学能力:读者理论语境中的审美平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0期
4 顾晓莉;;两棵相对“枝疏叶稀”的大树——简谈於梨华早期两部长篇小说中的三个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5 吕曼曼;王胜利;;人性的独白——《蝇王》与《黑暗的心》之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6 韦朝晖;;《钢琴教师》的女性主义批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7 王继敏;;论新诗语言的创造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8 艾娟;;《老无所依》的另一种解读——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解析影片《老无所依》[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9 陈柳;;论小说《苔丝》对古希腊悲剧精神的背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10 管勇;;两种技术主义文论的比较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鸿斌;缪里尔·斯帕克的后现代主义小说艺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买提吐尔逊·艾力;新时期以来的维吾尔新潮小说论[D];新疆大学;2009年
3 成海鹰;文学欣赏伦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4 杜明业;詹姆逊的文学形式理论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5 刘生军;城市设计诠释论[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6 韩颖琦;中国传统小说叙事模式的“红色经典”化[D];苏州大学;2008年
7 吴玉英;库利科夫斯基文学创作心理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8 刘洪;作为诠释的音乐表演[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9 丁俊苗;《玉溪生诗笺注》注释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佟金丹;徐,
本文编号:18338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833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