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现代性及其悖论——普罗革命语境中的俄罗斯先锋派艺术
本文选题:普罗革命 + 先锋派 ; 参考:《俄罗斯文艺》2011年02期
【摘要】:以1917年的十月革命为契机,俄国的艺术先锋派与政治先锋派实现了历史性的会合,之后催生出了一系列以普罗革命为主题的先锋派艺术作品。由于俄国特殊历史文化背景和现代化进程,原本属于对抗性的启蒙和审美现代性在此离奇地纠葛在一起,由此产生的美学的悖论,深刻地植根在了普罗革命语境中的先锋派艺术之中。
[Abstract]:With the opportunity of the October revolution of 1917, the Russian art avantgarde and the political avantgarde realized a historic meeting. After that, a series of avant-garde works on the theme of the prop revolution were born. Because of the speci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of Russia and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the original antagonistic enlightenment and aesthetic modernity were strange. Entangled together, the resulting aesthetic paradox is deeply rooted in the avant-garde art in the context of the pro revolutionary context.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007年度重大研究项目《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文学最新发展》(项目号07SSD75107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J151.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刚强;乡村“神话”与都市“传奇”:沈从文、张爱玲比较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2 袁国兴;中国现代“革命”文学叙事倾向[J];北方论丛;2005年01期
3 任湘云;;我们如何想像中国现代文学——关于当前中国文学“现代性”研究的反思[J];北方论丛;2006年01期
4 刘婉华,梁涛;论后现代建筑的哲学解释学意义[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肖建华,刘小明;大众文化的两副面孔[J];船山学刊;2004年04期
6 姚君喜;;我国当代社会的传播分化[J];当代传播;2006年02期
7 西元,雪冰;“文革反思”写作中的存在主义影响——刘震云长篇小说的政治-历史阐释[J];当代作家评论;2004年01期
8 崔卫平;;海子、王小波与现代性[J];当代作家评论;2006年02期
9 陈思和;试论“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先锋性[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10 杨慧;;现代性的两种“疯癫”想象——重读“寻根文学”与“先锋文学”中的“疯人”谱系[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杨向荣;;距离的生成与消解——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一种解读[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先伍;现代性的追求与批评[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马和民;社会化危机及其出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段吉方;意识形态与政治批评[D];浙江大学;2004年
4 魏天无;九十年代诗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晓生;“1917—1923”新诗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6 易崇辉;时间的线团[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毛丹武;现代性中的阶级和民族[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8 秦艳贞;朦胧诗与西方现代主义诗歌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9 庄逸云;清末民初文言小说史[D];复旦大学;2004年
10 寇鹏程;作为审美范式的古典、浪漫与现代的概念[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章妮;镂空夜色的飞鸟[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2 杨立青;先锋小说与“个人性”之建构[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3 姚忠;当代中国政府过程行政决策伦理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4 孙晶;语言的“镜像”[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5 李志华;法国新小说派的时间观念[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陈鹏;文化工业时代的艺术生产[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钱章胜;“成为你自己”——鲁迅、鲁迅现象和现代性问题[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8 阮兰芳;论殖民情境下的鲁迅都市书写[D];青岛大学;2004年
9 全峰梅;模糊的拱门——建筑性的现代性现象学考察[D];广西大学;2004年
10 张艳丽;论爱伦·坡恐怖小说的现代性[D];暨南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刚;;艺术的自然性与自然主义的艺术[J];艺术·生活;2003年03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阁;先锋派 大众化 谁领艺术风骚[N];北京日报;2000年
2 陈晓明;文学已经消失?[N];学习时报;2006年
3 ;20世纪的俄罗斯造型艺术[N];中俄经贸时报;2008年
4 陈慧 河北省政协前副主席 河北师范大学教授;不能一概而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记者 陈熹;19场演出次第登场[N];湖北日报;2008年
6 陈晓明;保守而不死的纯文学[N];北京日报;2003年
7 宗利华;一种新文体的全方位崛起[N];文艺报;2005年
8 于坚;我谈散文[N];云南日报;2004年
9 金汝平;浅论小说标题的拟定[N];山西日报;2006年
10 邓 刚;文学与主义[N];人民法院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毛娟;“沉默的先锋”与“多元的后现代”:伊哈布·哈桑的后现代文学批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隋少杰;文化传播与艺术的机制性生成[D];四川大学;2007年
3 陈卫华;论西方审美文化视野中的波希米亚精神[D];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游江;论西方艺术中的先锋派概念[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2 康世伟;后现代混合媒体艺术的美学现象及解读方式[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3 夏开丰;当代英美艺术哲学关于艺术定义问题的逻辑结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于润生;虚无与传统:至上主义理论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5 于涛;现代艺术非人化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367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836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