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论杜夫海纳的艺术真实观

发布时间:2018-05-30 10:56

  本文选题:杜夫海纳 + 艺术真实观 ; 参考:《小说评论》2009年S1期


【摘要】:正艺术真实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尽管每一位理论家都试图对这一问题作出完满的回答,但迄今为止尚没有令人满意的答案。杜夫海纳的现象学美学经由审美对象走向审美经验的本体论,艺术真实是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他从三个维度(创作真
[Abstract]:Although every theorist tries to give a complete answer to this question, there is no satisfactory answer so far. Dufheiner's phenomenological aesthetics moves towards aesthetic experience through aesthetic objects, in which artistic reality is an organic part. He works from three dimensions.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0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文玲;;新时期儿童视角小说创作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秦弓;“五四”时期的安徒生童话翻译[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朱勤;从《长生塔》看儿童文学的儿童性[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李丽;清末民初(1898~1919)儿童文学翻译鸟瞰[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冯丽军;儿童观:儿童文学的支点[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6 张岩;石红梅;;对五四时期儿童文学审美性缺失的再认识[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谈风霞;论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发生期的审美困境[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张淑玲;《哈利·波特》给我们带来了什么?[J];青岛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9 刘晓东;“猫话狗话”、“鸟言兽语”:儿童成长的精神食粮[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3年04期

10 秦弓;五四时期的儿童文学翻译(下)[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av本;;以屈原为例:西方浪漫主义阐释的有效性问题[A];中国楚辞学(第六辑)——2000年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2 肖湛;许海;;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论音乐和其他艺术的区别[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海;从“训诫”到“交谈”[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2 宗先鸿;卢梭与中国近现代文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赵靖夏;论以儿童文学为根基的儿童戏剧教育[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4 赵准胜;呼唤和谐的儿童本位观—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D];吉林大学;2007年

5 王黎君;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的儿童视角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关士礼;师陀乡土小说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董岭;艺术功能论[D];暨南大学;2001年

8 李凯;儒家元典与中国诗学[D];四川大学;2002年

9 钟锡南;金圣叹文学批评理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10 郑国庆;落幕[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俊平;近二十年少年小说叙事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晶;新时期中国儿童文学现实主义思潮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3 华希颖;中国现代文学童话中的儿童观[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肖涓;不同主体对低幼童话选择差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田园;年年花相似,,岁岁花不同[D];重庆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李娥;儿童精神家园的回归与守望[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桂念;萌芽时期中国儿童文学之翻译[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泓;周作人创作中的童心意识[D];青岛大学;2006年

9 张辉;论儿童文学中的游戏精神[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姚海英;宋元小说中的儿童形象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超;;艺术真实论[J];文学评论;1981年06期

2 莫其逊;论马克思主义现实主义艺术真实观的层次性原则[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4期

3 ;一九八六年总目录[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4期

4 邓晓芒;关于美和艺术的本质的现象学思考[J];哲学研究;1986年08期

5 周文彬;美:从现象学到本体论——杜夫海纳论美述评[J];云南社会科学;1987年05期

6 李旭;;审美对象的探寻——评《美学与哲学》[J];读书;1987年12期

7 周文彬;;杜夫海纳美论试析[J];探索与争鸣;1987年03期

8 朱立元;王文英;;中西艺术真实观念之比较[J];学术月刊;1987年01期

9 王德颖 ,刘士林;作为表现性艺术的诗的语言[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5期

10 袁红;意向性:现象学批评的目的——评《现象学与文学导论》[J];外国文学评论;198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范玉刚;;自然美内涵阐释及其对生态环境的价值[A];审美与艺术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田文强;;表现性:文学语言的审美解读[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宛小平;;庄子美学和谢林艺术哲学的比较——兼谈哲学和美学关系的几种典型样式[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董务刚;;接受美学与翻译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黄平;现象学的视野[N];文艺报;2007年

2 张政文;二十世纪西方现代性美学对康德美学的三种典型回应[N];光明日报;2008年

3 彭锋;哲学在艺术中该如何出场[N];中国文化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汤拥华;先验论美学批判[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志华;杜夫海纳对审美对象和艺术作品类型的现象学描述[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2 董惠芳;杜夫海纳现象学美学中的艺术真实论[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3 邱霞;刘若愚的诗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4 宋传东;意向性与杜夫海纳美学[D];苏州大学;2003年

5 李乖宁;审美对象的现象学阐释[D];西北大学;2004年

6 郭冬梅;杜夫海纳现象学美学中对深度的阐释[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瑞春;杜夫海纳:表演是艺术作品成为审美对象的必经之途[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8 尹晓琴;以欣赏者为出发点看杜夫海纳的美学思想[D];山东大学;2006年

9 席雅琴;论想象在文学接受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D];浙江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550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9550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3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