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微观政治诉求与文艺政治向度的凸显

发布时间:2018-06-07 07:36

  本文选题:文艺的政治向度 + 文化政治 ; 参考:《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1年05期


【摘要】:中国共产党对文艺社会功能的重视深刻影响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在新的历史语境中,各种合力特别是"文化研究"的推动,催生了由政治文化向文化政治的转变,有着微观政治诉求的文艺凸显政治向度,如何把社会核心价值作为"政治无意识"巧妙地融入文艺发展中,成为党的文化领导权建构面临的难题。
[Abstract]: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 emphasis on the social function of literature and art has deeply affec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terature and politics. In the new historical context, all kinds of resultant forces, especially the promotion of "cultural research", have given birth to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political culture to cultural politics, and literature and art, which have micro-political demands, have highlighted the political orientation. How to take the social core value as "political unconsciousness"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literature and art skillfully becomes a difficult proble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arty's cultural leadership.
【作者单位】: 中共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
【分类号】:I206.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深林;;《集结号》:祛政治化社会现实的象征性反映[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7期

2 孙丹虹,姜哲军;喧嚣世纪的启明星——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文本意识形态辨析[J];北方论丛;2001年03期

3 李金辉;结构与历史的辨证——论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J];北方论丛;2005年02期

4 李胜清;艺术形式的意识形态含义解读[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崔丽华;;从分歧走向融合——詹姆逊总体性思想探析[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任悦姝;任爱殊;;评毛姆作品《教堂司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6期

7 胡家荣;文革记忆的另一种叙述——王小波《黄金时代》解读[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5年02期

8 段吉方;从文学研究到文化研究:范式转换与观念变革[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9 韩媛媛;;浅析徐坤笔下女性的失语境地[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韩松;;詹姆逊现实性视域下的乌托邦思想[J];才智;2010年2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李淑梅;;意识形态与人的社会认同[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2 李进书;;不粘不脱——文学与政治的关系[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3 盖生;;文学是语言艺术:一个命题的还原——兼评“审美意识形态”论[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4 赵文;;反思与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与当代文艺学建设刍议[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5 陈越;;论白璧德新人文主义与吴宓的道德批评模式的现代价值——兼论文学批评的道德责任[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才刚;数字化生存与文学语言的流变[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胡树毅;中国现当代小说病态人物叙事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莫雷;穿越意识形态的幻象[D];吉林大学;2009年

4 李娟;叙事的游戏[D];浙江大学;2009年

5 闫薇;1950-1970年代农业合作化小说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包立峰;意识形态幻象与晚期资本主义现实[D];吉林大学;2009年

7 徐海娜;影像中的政治无意识:美国电影中的保守主义[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8 李天程;革命、历史、人道与文学——孙犁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万杰;现代革命语境中的复仇叙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方亭;未完成的主体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晓;论詹姆逊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诠释学[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2 谭雷;詹姆逊“认知的测绘”美学理论探析[D];西北大学;2010年

3 李柏春;试析后现代艺术与文化底蕴的分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梓云;新历史主义—从中心到边缘的文化叙述与中国文学解读[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清;詹姆逊意识形态理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樊文娟;文化诗学和生态批评的文化视角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李媛媛;王蒙的文学动机分析[D];南京大学;2011年

8 顾佳;亚文化视野下的“山寨文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邢峰宇;中国传统写意精神在当代写意油画的延伸[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桑明旭;“作者的死亡”与“能指的狂欢”[D];苏州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艮;;症候之美:文学研究的政治无意识视阈[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2 单世联;;拒绝“普遍”的悲剧——评张旭东《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西方普遍主义话语的历史批判》[J];文艺研究;2006年05期

3 刘泰然;陈雪;;文化自觉:实现全球伦理“文化政治”的必然选择[J];天中学刊;2010年04期

4 张旭东 ,韩毓海;可比性、普遍性与文化政治——从卡尔·马克思重新出发[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3年04期

5 许建忠;多语境下的英语翻译——《印度的英语翻译》简评[J];上海翻译;2005年03期

6 高蔚;;左翼文学的启蒙情结[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高丙中;;中国人的生活世界:民俗学的路径[J];民俗研究;2010年01期

8 张新军;走向文化政治学——詹明信后现代理论评价[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9 杨东;文化与政治的当代经验——90年代中国文化政治思潮概观[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2年05期

10 张宏;;从文化政治看鲁迅笔下的“乡土中国”[J];创作评谭;2005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前言[A];中国历史文学的世纪之旅——中国现当代历史题材创作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张立群;;语言与翻译的文化政治——后现代语境下汉语诗歌写作与话语建构的问题[A];中国现代诗歌的语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李玉梅;;《徐渭集》所反映的国家、地方、民众的互动与社会变迁[A];“国家、地方、民众的互动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九届中国社会史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陈立旭;;重估大众文化的政治潜能——费斯克与法兰克福学派等的分野[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关于传染病的文化政治探索(英文)[A];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论文摘要第九分册[C];2009年

6 吴承明;;现代化:历史观和方法论[A];近代中国与世界——第二届近代中国与世界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0年

7 南怀瑾;;宇宙人生真理之探原——《楞严经大义今释》序[A];时代与思潮(4)——文化传统寻绎[C];1990年

8 山小琪;张周志;;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的当代启示[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史安斌;;建构现代性的拟态:创意产业文化政治的困境(英文)[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全球传播、媒介与创意产业-对后工业文明的思考”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10 汪行福;;保卫未来——后现代主义与乌托邦[A];“后现代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华东理工大学 罗建平;“硫磺”与“白银”的二元对立[N];社会科学报;2003年

2 ;传统节日的文化政治[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

3 本报记者 孙超;日本经济复苏与文化政治制度改革[N];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

4 姜涛 (文学博士,,现任教于北大);“踪迹”背后的位置[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5 张旭东;批评的踪迹[N];中华读书报;2003年

6 ;教师是课程的主人有义务建构“自己的课程”[N];中国教育报;2003年

7 陆薇;以哥特叙事烛照华裔美国文学[N];文艺报;2009年

8 本报通讯员 沧轩 朱欣 本报记者 新月;魅力双塔 文化筑巢[N];苏州日报;2010年

9 高文瑞;读《文蚁》[N];中国保险报;2001年

10 包华石 Martin Joseph Powers 美国密歇根大学艺术史系教授;现代性:被文化政治重构的跨文化现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海娜;影像中的政治无意识:美国电影中的保守主义[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2 刘水平;大众文化:意义的生成与理论的张力[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高建青;作为政治的文学语言[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杜明业;詹姆逊的文学形式理论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5 陈靓;路易斯·厄德瑞克作品杂糅性特征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包立峰;意识形态幻象与晚期资本主义现实[D];吉林大学;2009年

7 董亦佳;杰姆逊的文本阐释理论与阐释实践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8 韦兵;星占历法与宋代政治文化[D];四川大学;2006年

9 周春霞;红色经典的文本张力与生产机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韩雅丽;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理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亦佳;马克思主义的滋养与后现代文艺的更生[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2 林海曦;西方媒体与文化政治的形成[D];吉林大学;2008年

3 李宝研;语言·民族·精神[D];黑龙江大学;2009年

4 张耀宗;青年章太炎的文化政治思想(1897-1910)[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吴舒洁;“现代主义”与1980年代的文化政治[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苗枝文;詹姆逊《政治无意识》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7 金秀华;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后现代表现[D];吉林大学;2005年

8 陈继华;欧阳予倩与桂林文化城[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吴歧范;“雅”、“俗”界限的消弭[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大伟;论詹姆逊的文学叙事理论与批评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903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9903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b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