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翻译文本的焦虑性影响
本文选题:西方文艺理论译本 + 焦虑性影响 ; 参考:《文艺理论研究》2011年02期
【摘要】:学术界很少有人从译本的角度论述西方文艺理论对中国文论造成的负面影响。有鉴于此,本文从两个层面论述了西方文论译本对中国文论的焦虑性影响:从语言层面讲,西方文论翻译过程中出现的语言之病不仅影响了外国文论的理解,而且影响了中国文论语言的表达和思维方式;从接受角度讲,误译的西方文论译本不仅影响了人们对西方文论的理解,而且影响了人们对西方文论的运用。
[Abstract]:Few scholars discuss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western literary theory on Chinese literary the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 In view of thi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nxiety influence of western literary translation on Chinese literary theory from two aspects: from the linguistic level, the language disease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of western literary theory not only affects the understanding of foreign literary theory. It also affects the expression and mode of thinking in Chinese literary theory,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ception, the mistranslated version of western literary theory not only affects the understanding of western literary theory, but also affects the use of western literary theory.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
【分类号】:I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曹顺庆;“话语转换”的继续与重建中国文论话语[J];文艺争鸣;199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云飞;;先验还原与现象学的世界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陈友良;;留英学生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太平洋》杂志为中心[J];安徽史学;2006年02期
3 汪注;;日本:康有为研究关键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徐希军;;学术、人事与私德:陈独秀被免除北大文科学长论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5 张春田;;论五四时期的“易卜生热”及其文化逻辑[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8年01期
6 李剑;论比较教育的目的性与审美性[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7 杨善华;;“意识”、“见识”与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一个现象学与现象学社会学的视角[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年01期
8 文建平;;伽达默尔解释学中的历史与主体概念探析——以《真理与方法》中的第二部分为中心[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苏芙;翻译中的词汇特征——从汉德词汇对比看Koller的词汇等值论[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10 韩玲;;汉语习语的英译研究[J];才智;2008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高坚;高红艳;;新闻理论研究中的方法论试探[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2 李爱华;章宜华;;翻译视角的内向型英汉学习词典研究——基于“使用者论”的实证研究与理论思考[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3 丁耘;;关于《现象学之基本问题》中若干译名的讨论[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刘立香;;翻译过程的有声思维实验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5 夏贵清;;得意忘形和以意赋形——论翻译与忠实[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6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6 仲辉;;对海德格尔“纳托普报告”的再“观看”[A];“现象学与政治学”国际现象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第十二届现象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宋广波;;丁文江科学思想研究论纲[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6年卷[C];2006年
8 张勇;;“球形天才”是这样形成的——前期创造社期刊创办与郭沫若早期的文学创作[A];当代视野下的郭沫若研究[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瓴;城市空间文化结构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张庆顺;坡地建筑生态文化设计创意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3 易经;试论翻译学体系的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郑意长;近代翻译思想之演进及其现代阐释[D];复旦大学;2009年
5 杨智勇;《改造》杂志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福涛;创新集群成长动力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郑仕一;身体的文化书写[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8 邱仁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探要[D];上海大学;2010年
9 彭雷霆;近代中国人的日本认识(1871-1915年)[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妍妍;刘德海琵琶演奏艺术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莉;“体系即历史”——达尔豪斯音乐美学治学观蠡测[D];中央音乐学院;2008年
2 徐俊敏;胡塞尔的形式部分论[D];浙江大学;2010年
3 马赛;民初立宪活动中的孔教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4 李志洁;阐释学与接受美学视域下文学翻译的创造性[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5 史树楠;“纯粹的诗人”——朱湘论[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加伟;规范、主体性与诗形构建[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7 屈向东;从自由主义到社会主义[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8 黄颖;黑格尔自然美观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郑瑞s,
本文编号:19958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995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