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文学与审美意识形态”研讨会综述

发布时间:2018-06-23 05:58

  本文选题:审美意识形态论 + 意识形态性 ; 参考:《文学评论》2009年05期


【摘要】:正"审美意识形态"这一概念虽然并非由中国学者首创,但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论"在1980和1990年代的提出和发展,则确乎是中国文艺理论学者的创造。在世纪之交,在对文学的本质界说上出现热烈争议,其中关于文学是不是审美意识形态就是其中的一种。对审美意识形态理论的质疑、争议和探讨已经成为文艺学界论争的一个焦点。
[Abstract]:Although the concept of "aesthetic ideology" was not first initiated by Chinese scholars, the development and development of "aesthetic ideology" in 1980 and 1990's is indeed the creation of Chinese literary and art theorists.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there is a heated controversy on the definition of the essence of literature, in which whether literature is an aesthetic ideology is one of them. Questioning the theory of aesthetic ideology, controversy and discussion has become a focus of debate in literature and art circles.
【分类号】:I0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文强;;从生成语境看“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合理限度[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董学文;马建辉;;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献疑[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年01期

3 马建辉;;理解文学意识形态论的两个视角[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年03期

4 董学文;李志宏;;文学是可以具有意识形态性的审美意识形式——兼析所谓“文艺学的第一原理”[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梁胜明;;关于文学艺术本质与特征问题的再探讨——与董学文、马建辉、李志宏等同志商榷[J];甘肃高师学报;2007年03期

6 钱中文;;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逻辑起点及其历史生成[J];文学评论;2007年01期

7 吴子林;;批评何为?学术何为?——兼论“审美意识形态论”[J];艺术百家;2007年01期

8 万娜;;“文艺意识形态学说学术研讨会”综述[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董学文;;文学本质与审美的关系[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7年02期

10 童庆炳;;文学本质观和我们的问题意识[J];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善忠;;马克思主义与文学研究[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张秀琴;;解构的“幽灵”与批判的辩证法:——德里达与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比较研究[A];2005学术前沿论坛北京市哲学会专场论文集[C];2005年

3 张秀琴;;解构的“幽灵”与批判的辩证法——德里达与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比较研究[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5年

4 许明;;作为科学的文艺学是否可能[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5 王建辉;;加深对现阶段出版事业基本属性的认识[A];中国编辑研究(2004)[C];2004年

6 ;后记[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84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4年

7 单小曦;;“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命题解构[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8 杨治经;;毛泽东美学思想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观比较[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八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3年

9 梁婷;杨义行;;意识形态论文学理论在20世纪中国的流变及其影响[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10 马龙潜;;对毛泽东文艺本质理论的现时代阐释[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蒙丽静;审美意识形态论:蕴涵张力与平衡[N];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谢庆立;重拼文学研究的地图[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易舟;地方文学研究所能否风光再现?[N];文艺报;2003年

4 金惠敏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审美现代性的三个误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史景秀;文学研究的多极视野[N];文艺报;2003年

6 张炯;文学研究的新知新见[N];中华读书报;2008年

7 斯义宁;摆脱危机:走向一种双向的比较[N];中华读书报;2003年

8 张芸 青岛大学德语系教授;在社会生活中应避免空壳化的语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滕小松;文学研究的审美向度[N];中华读书报;2004年

10 李炳海;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三个突破[N];光明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傅其林;阿格妮丝·赫勒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2 芮宏明;钱穆文学研究述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宋宝珍;论中国话剧的审美现代性[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4 刘猛;匿影缠绕:意识形态与中国教育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玄宗女贵莲(释慧莲);东晋佛教思想与文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6 马世年;《韩非子 》的成书及其文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寇鹏程;作为审美范式的古典、浪漫与现代的概念[D];复旦大学;2004年

8 黄轶;苏曼殊文学论[D];山东大学;2005年

9 董燕;林语堂文化追求的审美现代性倾向[D];山东大学;2005年

10 刁生虎;生命哲思与诗意言说[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明明;明初侍御文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王亚南;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大众文化意识形态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孔小彬;传统与现代的会通[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卢永欣;穿透意识形态幻象[D];湘潭大学;2004年

5 侯新兵;新时期审美现代性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谷鹏飞;艺术何为[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郑翔;《诗刊》(1957-1964)的意识形态性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8 苏斌;试比较法兰克福学派与当代学者的大众文化理论[D];山东大学;2005年

9 刘欣;“解放知识”的建构[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徐辉;现代性现象及其悖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561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0561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8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