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胞物与”与中国艺术的生态智慧
本文选题:民胞物与 + 中国文艺 ; 参考:《兰州学刊》2009年11期
【摘要】:"民胞物与"体现了对人与万物宽厚博大的爱,蕴涵着深刻的生命体验和生态关怀意识,是一种深生态智慧的表现。正是"民胞物与"生态精神的影响,中国艺术总是将文艺生态与生态审美叠合起来,诗意化地感悟自然,深层次地体味人的生存魅力,追求艺术的天地境界,回归生命的本然状态。
[Abstract]:It embodies the broad love for human beings and all things, contains profound life experience and ecological care consciousness, and is the expression of deep ecological wisdom. It is precisely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folk matter and ecological spirit" that Chinese art always combines literary ecology with ecological aesthetics, realizes nature poetically, deeply appreciates the charm of human existence, and pursues the realm of art. Return to the original state of life.
【作者单位】: 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分类号】:J1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曾繁仁;;试论《诗经》中所蕴涵的古典生态存在论审美意识[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盖光;;论生态审美体验[J];学术研究;2007年03期
3 蒙培元;;仁学的生态意义与价值[J];中国哲学史;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振国;蒲松龄痴狂意象论[J];蒲松龄研究;2003年01期
2 江海;从四无说看王阳明的四句教[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刘宏;;宋明理学家对《大学》主旨定位之差异[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胡万年;王阳明良知自律的研究——兼与康德意志自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5 翟奎凤;;致良知与致中和——王阳明中和论思想发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杨国荣;;心学的意义之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尉利工;;论王畿与钱德洪对王阳明“四句教”的不同诠释路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8 刘平;唐雁超;;明清民间教派中的道教因素[J];安徽史学;2010年06期
9 陈艳君;;明清徽商消费生活的儒雅性[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10 徐俊嵩;;王阳明军事实践中的人本思想探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翻翻;;浅析平坝第一进士陈法与王阳明的思想文化渊源[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徐永文;;王阳明与书院关系考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戴兆国;;朱子《大学章句》与王阳明《大学古本旁释》比较研究[A];闽学与武夷山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朱承;;朱熹格物学说的倾向和矛盾[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晓昕;;论“知行合一,协力争先”[A];贵阳市经济社会文化大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C];2010年
6 刘丽莉;;心灵和谐与社会和谐——从王阳明的心性之学谈起[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周翻翻;;浅析陈法与王阳明的思想正视贵阳“三创一办”[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黄书光;;儒家德育范式的理论建构[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9 肖永明;彭爱华;;阳明心学的兴起对书院讲学的影响[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陈锐;;浙东学派的历史哲学及其在思想史中的意义[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3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献忠;从精英文化到大众传播[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潘新丽;中国传统医德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宋金民;水浒小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高连福;孔子与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及其会通[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晓明;主体幸福感模型的理论建构[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忠彬;浅析明代皇族宗室犯罪问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漫远;明中后期儒学平民化进程中书院教师角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学贵;明代文人与庐山关系考述[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肖志珂;张君劢论德与知[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蓝韶昱;中越边境土司社会互动与认同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冷兰兰;儒家之“勇”的伦理意蕴[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7 吴松;偶开天眼觑红尘[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雪梅;陶渊明诗文中的生态美学思想[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伟奇;中国古代刑法亲属容隐制探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10 陈利娟;谢良佐哲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驰;;对生态美学研究的再思考[J];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2 王耀华;;《老子》生态智慧与生态教育[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8期
3 方丽青;吴伟根;;道家“天父地母”隐喻及其生态智慧解读[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4 李琳;;佛家环境伦理与生态智慧[J];东岳论丛;2010年07期
5 阚红波;李欣欣;;庄子生存智慧学——让心灵与自然相爱[J];消费导刊;2008年07期
6 刘亚明;胡敏燕;;佛教圆融思想的和谐生态智慧[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7 张磊;;老子的生态智慧及其当代意义[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3期
8 程瑞兰;;儿童影视作品之生态预警及生态智慧解读[J];电影文学;2011年10期
9 王立平;王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陈付娟;;道教生态智慧初探[J];法制与社会;2008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小卫;;推动新时期中国文艺事业发展的指针[A];延安文艺与先进文化建设研究——“纪念毛泽东同志《讲话》发表6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李浩;张舰;吴丁花;;呼唤城市规划生态自觉——老子生态智慧启示[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陈绍愿;张虹鸥;叶玉瑶;;生态智慧与现代城市发展理念重塑[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刘启营;;传统文化·人与自然[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5 李春才;;第四种文明的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解构与实践研究[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五届年会专辑[C];2009年
6 苗贵松;;高校文化素质教育与构建和谐老龄社会——以中国文艺为视角的孝道问题研究[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吴芳;;敬畏、谦卑的生存伦理准则——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智慧[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8 任映红;;宗教对当前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影响——温州 A 村案例[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马祥林;;从气候环境危机看人与自然和谐之天人合一[A];孔学研究(第十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七次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理事会换届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龙彼德;;邓小平文艺思想与中国文艺的发展[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一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6年年会论文集[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 潘岳;西方人开始琢磨中国的生态智慧[N];四川科技报;2009年
2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 潘岳;中华传统的生态智慧[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3 余人;新中国文艺出版60年:在起伏与波折中前行[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4 黄家雄;中国先哲的生态智慧[N];光明日报;2002年
5 河南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邋执笔 田宪臣;《老子》的生态智慧及其现代意义[N];光明日报;2007年
6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谢冕;现在是另外一个开始[N];中国文化报;2009年
7 蒋守谦;中国文艺的现代化主线[N];中华读书报;2003年
8 何西来;三十年中国文艺批评之一瞥[N];中国艺术报;2008年
9 孔海珠;中国文艺家协会成立时的夏N尊[N];中华读书报;2006年
10 宋晓俐;“非典”造就中国文艺新高潮[N];北京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琳;中国佛教的生态审美智慧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赵凤远;庄子生态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周建平;新时期中国文艺管理体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4 张季平;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生态社会主义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5 赵红;生态智慧型企业成长及其仿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6 王军宁;生态视野中的新时期文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冯昊;民族意识与沦陷区文学[D];山东大学;2007年
8 刘国贞;魏晋玄学的生态观与审美观[D];山东大学;2009年
9 王开宇;生态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李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娜;论恩格斯的生态智慧及现代意义[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乔丛滨;先秦至魏晋南北朝美学思想的生态智慧[D];山东理工大学;2010年
3 许玮;阿伦·奈斯“生态智慧T”及其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米小蓉;道家生态智慧及其当代启示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姜兰姬;《老子》“自然”智慧的生态伦理意义[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叶莎莎;禅宗美学思想的生态智慧[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曹舒;精神生态批评视野中的九十年代散文[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韩云;新中国文艺政策的轨迹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9 赵翠珍;中国古典美学言说方式的生态智慧[D];鲁东大学;2012年
10 肖金香;苗族传统生态文化与生态智慧[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568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056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