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西论中化”:文论建构的主体性

发布时间:2018-06-26 12:57

  本文选题:文艺学 + 主体性建构 ; 参考:《文艺争鸣》2010年05期


【摘要】:正上世纪有两次大规模的西学涌入,一是世纪初起于启蒙与救亡的向西方寻求民族出路,一是80年代起于改革开放的对于西方的借石攻玉。这两次西学涌入都引发了一个重要问题,即"西论中化"。尽管在两次西学涌入中都不乏生吞活剥于西学者,
[Abstract]:There were two large-scale influx of western learning in the last century, one was seeking the national outlet from the west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century, the other was the borrowing of stone to attack the jade in the wes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the 1980s. These two influx of western studies have caused an important problem, namely, the Sinochem on the West. Although in both the influx of Western scholars,
【作者单位】: 辽宁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占伟;;视觉霸权反思与多重审美感知重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林颐;;“自我”的两个维度——读丹尼尔·贝尔《社群主义及其批评者》[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3 冯正强;;个性的解释学张力——从康德的天才论美学到施莱尔马赫的普遍解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5 李霞;论儒道生命观的理性精神及其历史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6 王列生;主体缺席的概念晚餐——关于当代文学批评失态的一种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7 方军;海德格尔的真理观——兼谈一种思维方式的革命[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8 杨丽萍;;论教师实践知识及其彰显[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9 胡沫;张加明;;走在生存向存在途中的人的意义世界[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10 潘德荣;诠释学:从主客体间性到主体间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光炜;;一个被重构的“西方”——从“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看八十年代的知识范式[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廖全京;;存在之镜与幻想之镜——读阿来长篇小说《尘埃落定》[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3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4 林华;;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与影视传播研究——以贵州影视作品为例[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邓俭;;自我生存之“无”的突破——解读《野草》中的存在之思[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樊浩;;“生态文明”的道德哲学形态[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刘金才;;中日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隔膜[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8 朱军;;网络和家乡——网络时代的存在论浅析[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9 殷晓蓉;;“媒介帝国主义”和“数字鸿沟”——概念内涵及其时代意义的分析比较[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10 曹书乐;;新闻集团进入中国媒介市场行为研究[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静;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伦理沟通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9 吴舜立;自然审美: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明珠;米兰·昆德拉小说叙事形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健;雅克·拉康的文学伦理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李军;侦查权下沉之检察监督制约模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崔鲮丽;中国古典诗词时间审美感悟的三种境界[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黄华;灾难新闻“英雄”原型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王君;论詹姆逊的全球化文化思想[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陈琦;大众文化叙事下的媒介公信力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一周;;浅议审美心胸与文学教育[J];电影评介;2007年17期

2 高楠;;全球化语境中文艺学建构的西论中化[J];文艺理论研究;2010年01期

3 汤小红;;“数字化文艺学”学理建构小议[J];理论与创作;2006年04期

4 甘锋;;试论文艺学的科学性[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7年04期

5 曾繁仁;;试论当代美学、文艺学的人文学科回归问题[J];东方丛刊;2006年01期

6 王凯波;;关于文艺学教学实施“三创”教育原则的思考[J];艺术教育;2011年08期

7 张首映;文艺学构架论[J];文艺研究;1987年04期

8 叶青;文艺学副研究员余悦[J];江西社会科学;1994年07期

9 杜书瀛;走向对话的时代——新时期文艺学20年学术历程[J];淄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10 陈文忠;本事·故事·情节——文艺学与语文教学答问之五[J];学语文;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书瀛;;百年扫描——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回顾[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李益荪;;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复归”[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3 毛庆耆;;关于文艺学概念涵义问题的讨论[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4 毛庆其;谭志图;;论社会主义文艺学学科建设[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5 李衍柱;;马克思主义人论和文艺学[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黄力之;;艺术本质论: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不同尝试——普列汉诺夫和卢卡契的比较研究[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李福华;;人文精神在住院处工作中的应用[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8 徐亮;;论文学时代的文艺学[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9 任向阳;;人文精神——知识经济的营养液[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10 孙冬梅;;现代医院管理要提倡人文精神[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四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邵宏;文艺学与比较文艺学[N];文艺报;2001年

2 王 沁;我们需要怎样的文学研究[N];学习时报;2005年

3 欧阳友权;我们去哪里触摸文艺学前沿?[N];文艺报;2005年

4 李春青;具有前瞻性的文艺学反思[N];文艺报;2005年

5 胡经之;文艺学多些对话好[N];中华读书报;2002年

6 王卓斐;我国现阶段的网络文艺学研究[N];文艺报;2006年

7 程正民;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的多种形态[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8 郑端;美学文艺学研究的新态势[N];文艺报;2003年

9 周雪梅;继承与拓展[N];中国艺术报;2003年

10 ;高扬新人文精神的旗帜[N];社会科学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敏;文艺学视野中的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分层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2 王刚;社会学视野下的新时期文艺学知识生产[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卓;美国华裔文学中的社会性别身份建构[D];苏州大学;2006年

4 张娜;人文精神的消隐与回归[D];复旦大学;2010年

5 王建刚;政治形态文艺学[D];浙江大学;2007年

6 裴自余;国民国家与民族国家的融合:中国思想脉络中的张君劢之国家观念研究(1919-1938)[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宫福清;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8 黄红生;论虚拟技术的人文价值[D];东北大学;2008年

9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朱耀辉;城市文明与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兴起[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宇;主体性建构写作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龚潇;[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胜利;“陌生化”理论及其文艺学意义[D];西北大学;2004年

4 于秀艳;“主体性”问题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王元兵;近30年“文艺美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曹文;人文精神与教师管理[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王慧;九十年代文学中人文精神的内在理路及具体呈现[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刘锦玲;现代人文精神的文化反思[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颜廷凤;人文精神与师生关系的重建[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邰哈斯其木格;科学发展观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D];内蒙古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704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0704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9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