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艺术选修课程的构想与展望
本文选题:美育 + 公共艺术教育 ; 参考:《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年02期
【摘要】:文章从对公共艺术选修课程的功能与认识、公共艺术选修课程的现状与思考、公共艺术选修课程的构想与展望这三个方面论述了在普通高校开设公共艺术选修课对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的重要性。并从实际出发,论述了现阶段高校公共选修课开设存在的不足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Abstract]:From the view of the func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elective course of public art,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inking of the elective course of public ar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setting up elective courses of public ar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improve the aesthetic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practical point of view,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ficiency of the public elective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 present and the prospect for the future.
【作者单位】: 齐齐哈尔大学艺术学院;
【基金】: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体系建构与教学实践研究”
【分类号】:G642.3;J0-4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国荣;选修课涵义初探[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2 周小海;加强选修课建设和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笙;美育浅议[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6期
2 李范 ,张公武;谈美育对智育的促进作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6期
3 公义;愿美学茁壮成长[J];哲学研究;1980年12期
4 樊公裁;第一次全国美学讨论会在昆明召开[J];哲学研究;1980年07期
5 鲁洁;试评我国古代教育家有关德育过程的论述[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6 何乾三;西方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论音乐(一)(从古希腊罗马时期至十九世纪)[J];音乐研究;1980年02期
7 ;西方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论音乐 第四部分 十七世纪[J];音乐研究;1980年03期
8 加申;;全国美学会议学术讨论侧记[J];哲学动态;1980年08期
9 陈望衡;;湖南人民出版社创办《美育》丛刊[J];哲学动态;1980年08期
10 梁超然;;两点意见[J];文学评论;198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海澄;;论美和美育[A];广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广西高教研究》创刊十周年(1985-1995)论文选集[C];1996年
2 张京平;闫景芳;;引绘画之水 浇美育之花——利用绘画手段实施美育的尝试[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3 刘兆吉;张粹然;;美育与学生道德品质发展关系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4 李诚忠;;论心育[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5 ;周扬同志在全国美学会议前的讲话要点[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6 潘智彪;;美育与人的审美需要[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7 刘能强;;艺术中的“美”与“丑”与审美教育[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8 钟龙宝;;浅谈繁荣儿童音乐创作[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9 姚远;;论科技编辑教育学[A];“新学科与编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9年
10 金宝荣;;在医用物理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物理分会第十次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一次医疗设备科学管理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孟秀敏 杨红梅;教育新概念[N];中国财经报;2000年
2 程凯;素质教育评价的集中探索[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孙文瑞(天津河西区滨湖小学);美育与创新人才培养[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四川省泸县六中 郑建新;校园文化果实飘香[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陈至立;致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的信[N];中国教育报;2000年
6 魏琳;道德理性教育与情感因素的培养[N];重庆日报;2000年
7 张苑根据会议发言整理;关注西部的美术教育[N];中国文化报;2000年
8 吕雅范;一代宗师——蔡元培[N];光明日报;2000年
9 陈冲;舞蹈的灵魂[N];海南日报;2000年
10 本报记者 李明;高校艺术教育不再缺席[N];辽宁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马达;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2 李裴;隋、唐、五代道教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3 林银雅;陈之佛美术教育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建;立美教育认识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马琳;周湘与上海早期美术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祖国华;思想政治教育审美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赵崇乐;体育审美教育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永红;论美与生命[D];郑州大学;2000年
2 胡新天;美的德育初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黄向真;中学素质教育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4 刘长庚;寻求审美与生命的合奏[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张静静;审美与自由——席勒的审美教育思想及其现代影响[D];安徽大学;2001年
6 李建林;论语文教育的审美心理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7 刘利娜;职业高中政治课德育功能缺失探析[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唐兵;近百年中国美育观念演变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时绍军;初中化学审美化教学模式渗透德育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10 陈彩珍;论中小学德育的美育化[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0743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074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