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闪烁神圣光芒的权威——古典作者观刍议

发布时间:2018-06-29 03:25

  本文选题:作者 + 古典作者观 ; 参考:《学术探索》2009年01期


【摘要】:从古希腊一直到现当代作者观伊始之前,都属于古典作者观时期。柏拉图率先把作者看作是"神的代言人";而亚里士多德则将其看成"自主的诗人";到了17,18世纪理性主义时期,作者被看作是理性的演绎者,在布瓦罗的基础上,康德进一步给予这个理性主体以"创造性"的天才秉性;到了浪漫主义时期,这个万能的权威走到了顶点,成了一个孤芳自赏的吟诵者。至此,古典作者观已经完全陷入了悖论,作者既是权威,又超越了自我,成为了一个非我,这种悖论意味着古典作者观终于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刻,当然,这也说明该是现当代作者观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了。但不论怎么说,古典作者观中的作者始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权威,始终闪烁着神圣的光芒。
[Abstract]:From ancient Greece to the beginning of contemporary author view, it belongs to classical author view period. Plato was the first to regard the author as a "spokesman of God", Aristotle as a "poet of his own", and by the time of the 17th-century rationalism, the author was regarded as a rational deductor, based on Bouarro. Kant further gave the rational subject a "creative" genius; in the Romantic period, the omnipotent authority reached its climax and became a narcissistic minstrel. At this point, the classical author view has completely fallen into the paradox. The author is both authoritative and transcendent, and he has become a non-self. This paradox means that the classical author view has finally come to an end, of course. This also shows that it is time for contemporary writers to step on the stage of history. But in any case, the author in the classical view of author is always an absolute authority and always sparkles with sacred light.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I0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庆年,王达敏;钱钟书与休谟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陈祥明;论科学美及其美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3 王金龙;生活经验转化为审美经验的心理功能分析[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1期

4 李剑;论比较教育的目的性与审美性[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5 陈吉猛;新时期文学理论的审美主义倾向论略[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钱玉婷,黄佳;音乐艺术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7 韩虎林;美学视野中的英语修辞[J];池州师专学报;1994年01期

8 邹巅,肖玉林;《橘颂》、《弹歌》与咏物诗的创格[J];湘南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9 金立群;《寒夜》的意义[J];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10 冯长彬;数学美初探[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0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av本;;以屈原为例:西方浪漫主义阐释的有效性问题[A];中国楚辞学(第六辑)——2000年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关士礼;师陀乡土小说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凯;儒家元典与中国诗学[D];四川大学;2002年

3 钟锡南;金圣叹文学批评理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4 郑国庆;落幕[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5 肖剑南;东有启明 西有长庚——周氏兄弟散文风格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6 徐晓东;镜中野兽的醒来——论电影“奇观”[D];浙江大学;2005年

7 赵新林;Image与“象”——中西诗学象论探源[D];四川大学;2005年

8 徐林祥;镜与日:刘熙载文艺美学思想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9 张震;理解的真理及其限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吴妍妍;作家身份与城乡书写[D];苏州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巩;相声艺术创新的探索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孙宁;“文气”的生命内涵与美学意蕴[D];西北大学;2002年

3 余学玉;由理性向非理性过渡的桥梁[D];安徽大学;2002年

4 张鑫;爱伦·坡短篇小说的现代性[D];湘潭大学;2002年

5 袁继灵;三曹及其诗歌[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6 夏燕;论电影艺术接受的审美规律[D];贵州师范大学;2003年

7 周雪丰;勃拉姆斯几首钢琴作品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肖霞;生命最初的愉悦及其物化——论原始艺术的发生[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范玉;遥远的回响[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维民;悲剧的人性史诗:善与美的困惑[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葵菊;培根对迷信和权威崇拜的批判[J];社会科学辑刊;1980年04期

2 R.T.德·乔治 ,裘辉;创造性与权威[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05期

3 叶玉;《柯林斯英语辞典》出版[J];辞书研究;1980年01期

4 岳介先;;哲学的神化与神化的哲学——从亚里士多德哲学的特征看其在中世纪是如何被神化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5 亢泰;;英国新的文学刊物和其它[J];读书;1980年03期

6 梅韬;;日本的“读书战争”——岩波文库被击败[J];读书;1980年09期

7 黄复盛;;欣赏与喝彩[J];美苑;1980年03期

8 杨匡汉;;序跋的学问[J];读书;1980年12期

9 ;人民——权威的评判者[J];电影艺术;1980年06期

10 白辛;;“谁还敢冒名顶替我”[J];名作欣赏;198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齐明亮;;企业所有权理论:企业理论的新视角[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罗依平;;论新时期行政领导者提高威信的有效途径[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宋薇;周晓霞;;浅谈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技术及检测机构[A];2007年全国绝缘材料与绝缘技术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陈劲诚;;互联网信息的可信度及对科技查新工作影响的研究[A];“广东科技情报服务促进广东经济发展”综合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张德松;;关于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权威性的思考[A];“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文集(下册)[C];2004年

6 黄敏萍;梁玮钧;;华人部属之向上影响策略与前置因素[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伍先翔 查锦生;树立科学公正权威的社会形象[N];安徽日报;2000年

2 记者 陈帆波;是创新人才 就高职聘用[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田毅;数字构筑的帕萨特B5殿堂[N];中国质量报;2000年

4 徐景春;裁判的权威[N];工人日报;2000年

5 曹保印;解构权威[N];检察日报;2000年

6 黄轩;品牌评估,,谁是权威?[N];厂长经理日报;2000年

7 京静 筱筱;冯小刚:电影要用票房说话[N];金融时报;2000年

8 李启明 朱树英 汪金敏;争端评审 权威裁决[N];建筑时报;2000年

9 周良沛;公正与权威[N];人民日报;2000年

10 新华社记者 卜云彤 本报记者 毛磊;在监督中树立权威[N];人民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魏凤春;财政压力周期变动下的政府行为[D];南开大学;2005年

2 邹雯娟;权威与政党[D];苏州大学;2006年

3 刘东升;实证法学的反思及规范解读[D];山东大学;2006年

4 詹宇波;权威、“关系”与中国转轨经济中的私营企业融资扩张:理论与经验分析[D];复旦大学;2006年

5 傅敬民;文化资本视阈下的《圣经》汉译研究[D];上海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囝囝;律师社会关系机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武端利;国民党政权秘密会社策略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3 王会霞;女性权威的建构与消解[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匡立波;农户分家:权威、血缘与利益的博弈[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白冰;后现代视野下教师观的重读[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陈培珊;以议代论—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议论文论据使用特点的社会心理分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7 郑子莹;我国现代教育督导权威的缺失及其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8 光辉;罗兰·巴特作者消亡思想述评[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思;对中国当代油画中“差异”的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荀丽丽;“绿色”的权威及其实践[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806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0806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b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