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布朗肖的语言观

发布时间:2018-06-30 01:15

  本文选题:布朗肖 + 概念性语言 ; 参考:《外国文学》2011年04期


【摘要】:布朗肖认为概念性语言是主体意识对在场事物的压制和"谋杀",是以物的死亡为代价而换取来的精神的生命。他对这种语言观持否定态度,而试图以语言的物质性为契机,重新唤醒被语言所"谋杀"了的物的存在。他在文学语言中发现了意识与物的双重存在,文学语言以其模糊性而成为意识与物之间相互敞开又彼此遮蔽的无止境的动态游戏。
[Abstract]:Brownshaw believes that conceptual language is the suppression and "murder" of the presence by the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and it is the spiritual life that is bought at the cost of the death of things. He takes this view of language as a negative attitude, and attempts to reawaken the existence of things "murdered" by language by taking the materiality of language as an opportunity. He found the dual existence of consciousness and substance in literary language, and literary language, because of its fuzziness, became an endless dynamic game between consciousness and things, which was open and hidden from each other.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I0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牛汝极;;维吾尔语麦盖提方音述略[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88年04期

2 刘晓文;文学语言的双重品格——“有限手段的无限运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3 高万云;文学语言的可变性规律再探[J];当代文坛;1992年05期

4 徐景熙;;文学语言的功能与审美特性[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5 缪开和;;文学语言再认识[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6 张春生;警惕文学语言的“灰色潮”[J];道德与文明;1997年04期

7 孙虹;试析文学语言的“指称性”[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8 王培基,秦红月;文学语言的丰富性特征综探──文学语言特征研究之四[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9 王汶成,高岩;论文学语言研究的几个前提[J];潍坊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10 卢晓,任自玲;语言艺术特点管窥[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玉;;文学语言视角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2 高万云;;文学语言的哲学思考[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3 张先亮;;文学语言文化特征论[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4 刘福根;;新时期文学语言的创新与规范[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于海飞;;色彩词在文学语言中的功能[A];语海新探(第五辑)——信息网络时代中日韩语文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罗甸甸;罗康宁;;文学语言中的“闲话”和“废话”——以鲁迅作品为例[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7 郑颐寿;;深人推进文学语言研究——本届学术会议论文简析[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8 刁康;王友军;;黄宗江散文语言的借鉴意义[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9 吴绵绵;;人文修养与文学语言的互动关系[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10 江南;;文学语言的感性功能[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石一宁;文学语言还有标准吗?[N];文艺报;2003年

2 郭锦华;21世纪的文学语言说[N];中国文化报;2006年

3 角志伟 周金香;消息中文学语言要慎用[N];中华新闻报;2004年

4 文洁若;《北京地域文学语言研究》京派语文学问大焉[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5 李淑敏;探秘文学栖身的家园[N];文艺报;2005年

6 盛光希;文学语言的二元对立与统一[N];文艺报;2006年

7 程惠哲;《文学语言学》简评[N];光明日报;2005年

8 童庆炳;文学的第一要素[N];学习时报;2003年

9 李茂叶;文学语言研究的特殊性[N];文艺报;2007年

10 卢伟;文学语言的语料库研究方法[N];文艺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雷淑娟;文学语言美学特征修辞论[D];复旦大学;2003年

2 李茂叶;人文语言视域下的文学语言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沈玮;论汉语俗语的文学图像[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天助;《蚀》的文学语言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5 李贞;《儿女英雄传》的文学语言审美[D];厦门大学;2009年

6 黄耀红;演变与反思:百年中小学文学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马军英;媒介变化与叙事转换[D];上海大学;2008年

8 高建青;作为政治的文学语言[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王中;现代小说语言:在权势与自由之间[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张红军;共生与互动[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飞;文学语言的模糊修辞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8年

2 苏婷;论诗意的文学语言[D];安徽大学;2004年

3 刘泉;鲁迅前期文学语言论析[D];青岛大学;2003年

4 殷树林;莫言作品语言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3年

5 周黎燕;品味文学语言的诗性美[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6 郭妍;文学语言和广告语言模糊性的比较[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杜志峰;[D];浙江大学;2004年

8 王坤;文学作品中人物语言的顺应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江丽芝;阅读与观看——文学与电影的接受比较[D];暨南大学;2004年

10 朱光伟;文学语言与电子媒介关系初探[D];河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842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0842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e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