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消费时代的审美实践与艺术悖论——从徐岱《艺术新概念》谈起
[Abstract]:First, what is art in the age of consump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economic tide, entertainment and enjoyment-centered consumer culture has gradually controlled people's lives. "after too long of material deprivation and economic hardship, today, more than at any time in history, people are infatuated with the temptation of consumption." we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J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穆亚一;消费异化的产生与危害[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董学文,金永兵;文学理论科学性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 骆建建,聂家昕;符号消费理论研究——解析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J];北方论丛;2005年04期
4 陈雪虎;走向媒介文化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黄艳兰;李敏刚;;消费语境下身体美学理论与实践的悖论[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6 俞海山,周亚越;论消费主义的危害与对策[J];商业研究;2003年08期
7 陈振旺;;符号消费社会的包装设计语义学探析[J];包装工程;2007年01期
8 李鹏;;消费价值体系与消费社会的产品设计[J];包装工程;2007年08期
9 董运庭;由刘熙载引出的若干思考──《刘熙载与中国古典美学的终结》前言[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10 李夫生;消费时代的泛文学化倾向及文学批评向度[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丁亚平;;批评策略:对个性的坚持与贯彻——论郁达夫文学批评的价值世界[A];创造社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晋芳;网络哲学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2 陈共德;互联网精神交往形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权力话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4 马和民;社会化危机及其出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郝凤霞;技术的社会选择[D];复旦大学;2003年
6 郭虹;中国动画传播状况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赵永红;服务选区与代表国家[D];复旦大学;2003年
8 姜英;网络文学的价值[D];四川大学;2003年
9 吴玉荣;互联网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10 许龙;钱锺书诗学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登凯;狂欢——生命之舞[D];西北大学;2001年
2 徐仕敏;社会信息能力的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王军;网络新闻编辑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4 仝冠军;中国古代编辑生存状况研究及其理论分析[D];河南大学;2002年
5 付勇;从小说到电视剧[D];暨南大学;2003年
6 陈泳华;网络人际传播的道德考量[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郑茂;打在文明门面上的烙印:广告,,人类的乌托邦抑或灾难[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8 李敏;娱乐新闻特征研究[D];河北大学;2003年
9 张帆;我国网络媒体的现状及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冉儒学;真人秀电视节目的形态特征及在中国的本土化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文健;;消费文化视阈中的身体批评[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郭振文;;艺术与趣味——以艳俗艺术为例兼议当代艺术倾向[J];艺术.生活;2011年04期
3 张晴;;感受力的社会学和修辞学 对“复感·动观”2011年海峡两岸当代艺术展的策展思考[J];美苑;2011年03期
4 张晴;;感受力的社会学和修辞学——对“复感·动观”二○一一海峡两岸当代艺术展的策展思考[J];荣宝斋;2011年06期
5 许蚌;;数码艺术:创新视觉与商业目的[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1年03期
6 车俊思;潘海英;;社会转型与价值选择——《嘉莉妹妹》与《高兴》比较研究[J];文艺争鸣;2011年13期
7 吕月米;;图像时代拟像对传统审美意象的消解[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1年06期
8 万莉;;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文化传承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J];美术界;2011年05期
9 薛晔;;中国前卫艺术是怎样走向前台的[J];艺术·生活;2006年03期
10 李静修;;“他者”的救赎与“自我”的挽救——对文学消费“他者”身份的商榷[J];文艺争鸣;2011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吴晓;;旅游景观展演与民间艺术的消费叙事——湘西德夯个案的文化阐释[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春青;;“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文学理论的新课题[A];小康社会:文化生态与全面发展——2003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张振华;;从“自然的人”到“审美的人”——新时期艺术教育断想[A];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学术研究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瞻宁;刘虹弦;;“信息图解化”现象及其正负效应透析——兼论“读图时代”艺术教育的使命感[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5 张意;;自律性:布尔迪厄理论的“内在冲突”[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陆扬;;文艺学的日常生活审美化转向[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丁国旗;消费语境中的文学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2 钱中文;消费社会我们该怎样对待“身体”[N];中国艺术报;2004年
3 赖大仁;“消费社会”与文学走向质疑[N];文艺报;2003年
4 赖大仁;随波逐流还是有所坚守[N];文艺报;2004年
5 张永清;消费社会的文学现象[N];文艺报;2003年
6 傅修延;文学与国民教育[N];文艺报;2003年
7 刘东方;文学的位置在哪里[N];中国文化报;2007年
8 刘松来;永恒的精神守望[N];文艺报;2003年
9 钱中文;文学的乡愁[N];社会科学报;2006年
10 宁媛 饶思中;要消费,更要承担责任[N];文艺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蒋荣昌;消费社会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形态的转折[D];四川大学;2003年
2 钟琛;消费文化语境中的“媒介文学事件”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李旭;中国新时期文学理论言说者的身份认同[D];山东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明;本雅明消费文化思想探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2 秦璐;当代时尚的审美体验[D];四川大学;2006年
3 桂昕翔;鲍德里亚符号消费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冠君;当代审美时尚:消费社会的文化逻辑[D];山东大学;2007年
5 彭筠;消费文化批判结构中的新现实主义[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6 段祥贵;拱廊漫步:论本雅明的“闲逛者”及其当代文化意义[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莉;试论消费时代的文学活动与文学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8 王原;文化嬗变中的艺术[D];东南大学;2005年
9 刘永琴;大众文化对精英文化的胜利[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10 王磊;电子媒介下的文学“审美外”消费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101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210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