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理工类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建设的思考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major of digital media art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the whole country. How to make a suitable training plan for science students, to do a good job in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and to cultivate complex senior talents are the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solved urgently in front of us. Based on the deep analysis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specialty construction of science student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teaching ideas of the major of digital media ar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oping to explore some practical solutions in the field of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作者单位】: 苏州科技学院传媒与视觉艺术学院;
【分类号】:J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龙全;;关于数字艺术教育的思考[J];计算机教育;2006年04期
2 田少煦;数字设计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J];美术观察;2003年03期
3 吴乃群;史耀军;;边缘性专业数字媒体艺术教学研究初探[J];艺术教育;2007年06期
4 田少煦;数字化设计及其基本特征[J];装饰;2003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童斌;;数码技术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影响[J];大舞台;2011年11期
2 朱晓菊;彭建祥;;探求影视广告剪辑的艺术性思考[J];电影评介;2007年16期
3 王超;;产品设计的数字媒体表达方法研究[J];大众文艺;2010年17期
4 段小东;顾立志;;机械产品的数字化设计特点与技术进展[J];机械工程师;2007年12期
5 刘涌涛;;浅谈电脑美术设计与艺术的关系[J];价值工程;2011年05期
6 卓江华;;数码空间艺术与设计教育[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年07期
7 王犹建;;产学研合作构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J];美术大观;2010年05期
8 聂维斌;浅析书法在现代设计中的表现力[J];美与时代;2004年11期
9 陈方;论数码艺术的鉴赏[J];美与时代;2005年08期
10 雷青;;谈三维特效动画在影视广告中的应用[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姚美玲;唐代墓妼词汇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高峰;当代西方建筑形态数字化设计的方法与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陈文彪;新媒体语境下产品形象系统(PIS)数字化构架的研究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曲美亭;数码时代的虚拟视觉设计[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3 袁翔;基于数字媒体的企业识别系统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4 郑蕾;数字化技术与现代视觉设计[D];上海戏剧学院;2006年
5 林建军;论计算机图形图像的艺术特征及其创新空间[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邹林;数字化时代的设计基础教学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7 戴东方;数字媒体艺术学科属性的定位[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8 彭利娟;数字化企业形象识别的分析与设计[D];山东大学;2009年
9 张云峰;文字图形设计的数字媒体实现[D];山东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守仁;;转变观念 提高英语专业办学水平[J];中国大学教学;2010年05期
2 杨丽;万华明;;关于理工类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建设的思考[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0年04期
3 黎健慧;;关于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09年01期
4 杨永和;刘向红;刘欣;罗胜杰;;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程文进;;“世界历史专业建设研讨会”综述[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8年05期
6 唐贤清;廖加丰;;对外汉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模式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徐琦;;“三教”问题引发的思考——关于我院对外汉语专业学科建设的几点构想[J];咸宁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何林;;关于现今高职高专表演艺术类专业建设及未来发展的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2010年02期
9 栾为;刘延年;姜哲军;;谈独立学院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建设[J];价值工程;2010年04期
10 闫亚军;;动漫专业建设面对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铜陵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坪;姜守忠;刘梅红;王历;;强化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建设 培养基础扎实的宽口径人才[A];制冷空调学科教学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C];2006年
2 韩谷静;刘纯天;陶桓齐;秦亮;胡钋;;特色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探讨[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3 汪金营;;高职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A];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4 王洪诚;谌海云;胡泽;;夯实基础 注重素质 培养受社会广泛欢迎的电气工程专业技术人才[A];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5 王荪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建设的探讨[A];2008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刘缠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建设与思考[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翟江南;;试谈我国电大开放教育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的问题[A];中国市场营销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李富荣;荀勇;;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王其厅;;浅析黄炎培的职教思想对中职教育专业建设的启迪[A];黄炎培与中国职业教育——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成果集萃[C];2009年
10 张新长;黎夏;;GIS学科与专业建设的发展思路研究[A];2009`中国地理信息产业论坛暨第二届教育论坛就业洽谈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柯愈友;专业共建 探索人才培养新路[N];中国交通报;2011年
2 志军 王珊 智云;为时养器 魅力升级[N];湖南日报;2011年
3 记者 王学军;全国首家军工文化教育研究中心成立[N];中国船舶报;2006年
4 谷金萍邋 李波 李冰;任明:注重人才培养 勇于开拓创新[N];锦州日报;2007年
5 本报特约记者 吴琳;创新IT教育 实现跨越发展[N];光明日报;2009年
6 中国人民大学 高笑寒 湖北大学 黄伟;寻求教学改革更大的突破[N];中国教育报;2010年
7 ;创新高职教育模式 人才培养不拘一格[N];浙江日报;2007年
8 倪帆;人才培养以实用为导向[N];文汇报;2008年
9 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郭大成;聚焦特色谋发展 激情进取创一流[N];中国教育报;2009年
10 中共浙江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浙江省教育厅厅长 刘希平;专业是高职发展的试金石[N];中国教育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建设市场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孙为;交互式媒体叙事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3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罗丹;规模扩张以来高校专业结构变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5 张建功;中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李北群;我国高校气象本科人才培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廖文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系统结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王淑滨;中国高等学校社会价值增值的协同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9 徐群;基于软件外包的人力资源开发创新体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10 常小勇;高等职业教育制度创新[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时显奇;现代通信士官培养质量管理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2 熊万曦;西南联大的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胡南;美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段冠玮;高校专业建设管理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5 邹林斌;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运行机制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6 于晓荷;北京市中小学教育装备人才需求的预测与人才培养[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7 杜林灿;我国科技人才原始创新能力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8 汤琼英;新型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TTP教学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9 贺志强;农业高职人才培养新模型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10 张承斌;高职教育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若干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2104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210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