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文化空白和杨译本《红楼梦》分析

发布时间:2018-08-28 20:28
【摘要】:“翻译不仅是双语言活动,而且同时是双文化活动。”由于社会 和自然的因素,每个国家的文化各有其独特的特点。因此,,在翻译 的过程中,一些对原语的读者来说显而易见的文化内容,对于译入 语读者来说,却是难于理解,极易在译入语中形成文化上的空白。 俄国翻译理论家I.Q.索罗金在研究文化极其国别特点时,提出了文 化空白理论。它对于文化的交流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于我们来 说,探究在翻译过程中用什么样的可行方法来弥补这种文化上的空 白,对于翻译理论与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是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本 文以杨宪益及其夫人戴乃迭这对译坛伉俪的英译本《红搂梦》The Dream of Red Mansion为研究对象,在尤金·奈达、彼得·纽马克、 劳伦斯·韦努蒂、克里斯蒂安·诺德、钱钟书、傅雷等学者翻译理 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十种弥补文化空白的策略:直译法、文化对等 法、增益法、文化省略法、文化解释法、加注法、概念泛化法、视 点转换法、音译法以及上述方法的综合运用。并以大量的事例,从 科举制度、官职名称、佛教、传统习惯、历史典故等方面对杨译本 The Dream of Red Mansion中对文化空白的翻译方法进行了全面的 分析,并对其中的暇疵,提出了一些尝试性的译法。 本文最后指出,弥补文化空白的翻译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随 着世界文化交流的进一步扩大,地球村的观念深入人心。通过作为 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的翻译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找到更为 有效的翻译方法,弥补文化空白对文化交流的负面影响,来增进民 族间的了解,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Abstract]:"Translation is not only a bi-lingual activity, but also a bicultural activity." Because of social and natural factors, each country's culture has its own unique characteristics. 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some cultural content is obvious to the readers of the source language. For the target readers, it is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and it is easy to form a cultural gap in the target language. Russian translation theorist I. Q. Sorokin put forward the theory of literary blankness in his study of culture and its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It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communication of culture. So, for us, Explore the possible ways to make up for the cultural blankness i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is a masterpiece of 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and an encyclopedia of Chinese culture. This paper takes Yang Xianyi and his wife Dai Nadii as the subjects of study o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Red Dream" by Yang Xianyi and his wife, Dai Nadi. In Eugene Nida, Peter Newmark, Lawrence Wenuti, Christian Nord, Qian Zhongshu, On the basis of the translation theory of Fu Lei and other scholar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en strategies to fill the cultural gap: literal translation, Cultural equivalence, gain, cultural ellipsis,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annotation, conceptual generalization, Point-to-point conversion, transliteration and the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the above methods. And with a large number of examples, from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official names, Buddhism, traditional habits, 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translation methods of cultural blanks in Yang's translation The Dream of Red Mansion, including historical allusions. Some tentative translation method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defects. Finally,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translation method to fill the cultural gap is not fixed. With the further expansion of cultural exchanges in the world, the concept of the global village is deeply rooted in the hearts of the people. Through the joint efforts of translators who act as ambassadors for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It is certain that more effective translation methods can be found to remedy the negative impact of cultural gaps on cultural exchanges. To enhance the understanding between the people, to promote the exchange and development of world culture.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1
【分类号】:I046;H31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星;;浅析《红楼梦》章回目录的维语翻译[J];民族翻译;2009年02期

2 胡艳红;;《红楼梦》诗歌翻译简赏[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3 康倩;陆向鹏;;《红楼梦》林黛玉诗词英译意象再现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张敬;张映先;;霍克斯在《红楼梦》翻译中对文化的操纵与构建[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陈琳;;浅析从《红楼梦》中对话来探索其语言行为理论[J];华章;2011年18期

6 宋瑞;;浅谈《红楼梦》中的信仰民俗[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7 罗Zs;;杨宪益与霍克斯《红楼梦》译本比较[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7期

8 贺靓娴;周文革;;从委婉语翻译看译者的风格——以杨宪益英译《红楼梦》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09期

9 李莉;;从新旧版《红楼梦》看电视剧的导演艺术[J];电影评介;2011年16期

10 陈桂成;;论《红楼梦》子弟书的文化意义[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心玮;;《红楼梦》判词翻译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赵振江;;西文版《红楼梦》:一个促进文化交流的成功的经验[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学文化的对话与共生”外国文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3 薛琛瑶;;巨资未必成巨作 翻拍未必能翻新——评新版《红楼梦》[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一辑)[C];2011年

4 顾鸣塘;;论《红楼梦》中人物与回目之关系[A];红楼梦人物论——一九八五年全国红学会学术讨论会论文选[C];1985年

5 汪道伦;;《红楼梦》中的枢纽性人物——贾母[A];红楼梦人物论——一九八五年全国红学会学术讨论会论文选[C];1985年

6 吴文星;;浅议鸠摩罗什的《维摩诘经》译本比其他译本更为流行的原因[A];炳灵寺石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吴雪梅;;让《红楼梦》青春永驻[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傅安辉;;《红楼梦》的现实意义——谈巨著给当代人的警示[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张晓琦;;顺治与《红楼梦》关系简论[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10 关纪新;;一梦红楼何处醒——假如启动满学视角读《红楼梦》又将怎样[A];满学论丛(第一辑)[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伍荷;《红楼梦》出国巧变身[N];人民日报;2010年

2 李永军;红楼梦译十五年[N];团结报;2009年

3 江帆;开启灵活多样的译介方式[N];中国文化报;2009年

4 吴娟;“红楼”译本知多少[N];文汇报;2003年

5 本报驻巴黎记者 姚立;《红楼梦》在法兰西[N];光明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章红雨;高e玻喊选逗炻ッ巍芬敫琳遊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7 本报驻伦敦记者 郭林;当莎士比亚遇见林黛玉[N];光明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王研;不完美的《红楼梦》也是完美的[N];辽宁日报;2009年

9 张庆善;喜爱《红楼梦》的革命老人[N];中国文化报;2009年

10 记者 余传诗;新版《红楼梦》打造水上情景秀[N];光明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车瑞;20世纪《红楼梦》文学批评史论[D];山东大学;2010年

2 陶小红;张爱玲小说与《红楼梦》[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3 吴松林;《红楼梦》的满族习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黄生太;《红楼梦》拟声词及其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李虹;《红楼梦》诗词英译移情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陈琳;基于语料库的《红楼梦》说书套语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刘继保;《红楼梦》评点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根亮;《红楼梦》的传播与接受[D];武汉大学;2005年

9 蔚然;从写实主义视角重新研究《红楼梦》[D];复旦大学;2004年

10 朱小珍;“红楼”戏曲演出史稿[D];上海戏剧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海玲;文化空白和杨译本《红楼梦》分析[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2 薛晓瑾;《红楼梦》霍译本的文化冲突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3 陈铭佳;《红楼梦》中的性政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赖奇志;论《红楼梦》对格非长篇小说创作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宁亮;《红楼梦》叙事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石莎莎;《红楼梦》中的自然教育思想[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佳;《红楼梦》中“愚”的美学意蕴探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任伟;《红楼梦》中请求言语行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禹雅慧;试析《红楼梦》的影视戏剧改编得失[D];山西大学;2010年

10 龚琼;清代《红楼梦》戏曲的艺术创造[D];集美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105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2105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1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