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认知非洲艺术的意义

发布时间:2018-09-04 14:33
【摘要】:正一百多年来,中华文化经历了波澜壮阔的现代复兴与文明再造进程。在逐渐由"亚洲之中国"转变为"世界之中国"的过程中,中华民族以日益自觉的主体意识在日见广阔的世界舞台上扩大往来,汲取各国各族之优秀文化艺术成果以丰富自我。与遥远非洲建立日益紧密的文明交往与艺术交流关系,正是中华文
[Abstract]:Over the past hundred years, Chinese culture has experienced a magnificent process of modern rejuvenation and civilization reconstruction. In the process of gradually changing from "China of Asia" to "China of the World", the Chinese nation has expanded its contacts with an increasingly conscious sense of subject on the wider world stage and absorbed the outstanding cultural and artistic achievements of all nationalities in various countries in order to enrich itself. It is the Chinese language to establish increasingly close cultural and artistic exchanges with distant Africa.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分类号】:J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鸿武;;跨越大洋的遥远呼应——中非两大文明之历史认知与现实合作[J];国际政治研究;2006年04期

2 刘鸿武;;国际关系史学科的学术旨趣与思想维度[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年07期

3 卜维勤;;加纳的木雕艺术[J];世界知识;1964年1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解希静;高师实施人文教育的意义及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2期

2 吴臣辉;万晓萍;;论和顺图书馆的生态特点及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启示[J];保山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胡美;;论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年01期

4 李健;;对水墨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审美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11期

5 张斯杨;;大学人文科学教育刍议[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0期

6 吴广平;东夷始祖神帝俊的原型破译[J];船山学刊;1997年01期

7 赵巍;;“中国式”油画的发展前景[J];东方企业文化;2012年11期

8 方伟;陈德洲;;试论非洲非政府组织的起源与现状[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9 常新,王春枝;科技与人文关系在中国历史的演化轨迹研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10 周旭;;通向世界民族音乐融合的桥梁——黑人音乐家阿金·尤巴的歌剧《查卡》(Chaka)序曲No.1中的“交叉文化”现象研究[J];大舞台;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潘华琼;;非洲史教学的体会[A];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三十年[C];2010年

2 刘鸿武;;文化同一性认同与非洲统一理想[A];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丛书第二辑——非洲变革与发展[C];2002年

3 陈仙莲;;新形势下人文科学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A];人文科技发展与管理创新——湖南省管理科学学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金峰;中国画论中的生态审美智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聂文娟;历史怨恨情感和规范认同:非盟与东盟人权规范的比较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3 刘铭;李开先文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秦立新;内求法作为中医理论形成主导方法论析[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5 孙相东;地缘政治学的性质:一种多维视角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6 倪依克;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波;审美情境与美感[D];复旦大学;2005年

8 李金奇;被学科规训限制的大学人文教育[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王华;蜡染源流与非洲蜡染研究[D];东华大学;2005年

10 庞振超;1949~1998中国大学人文学科变革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申茜;论南非习惯婚姻法的冲突及解决[D];湘潭大学;2010年

2 黄娜;奥巴桑乔与尼日利亚的民族国家构建[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韩冰;西非条带织物研究及色织物设计[D];东华大学;2011年

4 熊浩;托妮·莫里森“历史三部曲”中的民俗意象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吴妍;黑非洲传统服饰图案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6 汪峰;刚果(金)内战研究(1996-2003)[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黄娜;“有声音的作品”—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创作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胥胜超;独立初到20世纪90年代非洲宪政发展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9 崔晓娟;新疆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发展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10 钟婷婷;新中国对非洲的文化外交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鸿武;对20世纪黑非洲现代化进程的两点认识[J];西亚非洲;199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捷;;创新 将传统行业打造成全新的新兴产业[J];印刷工业;2006年03期

2 ;艺术盛会彩云南 宾至如归醉昆明——贺第三届中国艺术节[J];经济问题探索;1992年01期

3 泓月;;民间文化产业开发莫盲目[J];中国美术馆;2005年12期

4 吴明娣;朱小钧;莫艾;;中国艺术市场生态报告[J];艺术市场;2011年08期

5 朱梦魁;印度、不丹之旅:古老文明的相会[J];国际人才交流;2005年08期

6 ;第十四届2007中国艺术博览会[J];荣宝斋;2007年04期

7 王毅;;为着弘扬中华文化——美国费城中美艺术家联谊会简记[J];走向世界;1994年02期

8 张玉清;;艺术风格在服装中的表现[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李纪贤;市场与鉴藏[J];美术观察;1998年11期

10 文源;浙江能承办全国性艺术节吗?[J];今日浙江;200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鸿武;;文化同一性认同与非洲统一理想[A];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丛书第二辑——非洲变革与发展[C];2002年

2 解光宇;;论徽州文化的儒学物质(兼论区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关系)[A];02’中国北海《朱熹思想与以德治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陈立明;;构建和谐文化 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A];和谐文化与统一战线——全国首次统战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范明生;;“轴心时期”中华文化与西亚、南欧文化比较[A];时代与思潮(7)——20世纪末的文化审视[C];2000年

5 李衍年;;增强汉语汉字文化的感召力[A];广西老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2002—2004)[C];2002年

6 吴克明;;社会主义新文化发展观解读[A];湖南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苏振芳;;闽南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内在联系及其特点[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8 李晓霞;王泰庆;;科学发展观与中华文化的复兴[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刘波;;复兴中华文化——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A];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王明星;;祖国统一与“文化中国”[A];广东省第四届高校统战理论研讨会论文[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设立中国艺术院和艺术院院士[N];联合时报;2010年

2 晓辰;弘扬中华文化奉献友爱之心[N];中国改革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涂桂林;雅昌用油墨勾勒艺术精华[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郭青剑 李小莹;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N];中国艺术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毛立军;感受来自草原的艺术盛宴[N];人民政协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郭素娥;聆听来自台北县的歌声[N];中国文化报;2008年

7 记者 王建新;北京奥组委聘任第二批开闭幕式文化艺术顾问[N];人民日报;2006年

8 王婧姝;中韩专家共同展望21世纪亚洲文化发展[N];中国民族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宫苏艺;乡土艺术蔚为大观[N];光明日报;2010年

10 本版文字 池玉玺;眼界再宽一些 目标再高一些[N];中国文化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易存国;乐神舞韵:华夏艺术美学精神研究[D];东南大学;2001年

2 侯博;基于资源产业的文化创意产业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3 徐国宝;《格萨尔》与中华文化的多维向心结构[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张秀清;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D];南开大学;2009年

5 罗冬华;广西侗族传统建筑与家具的文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6 朱锦华;《长生殿》演出史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7年

7 吕明臣;话语意义的建构:言语交际过程中主体的认知加工[D];吉林大学;2005年

8 周筱娟;现代汉语礼貌语言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刘宗超;汉代造型艺术及其精神[D];东南大学;2005年

10 吴哲;现代俄语词汇的多义性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佳永;华山风景名胜区总体空间构架艺术特质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2 任万芳;词汇消歧的认知语言学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3 孟庆亮;隐喻:通向未知域的桥梁[D];东华大学;2005年

4 汪雅琴;英语新词的附加隐喻和语境意义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5 余贞斌;自然语言理解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莉莉;动物词语语义建构中的隐喻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袁慧;“以情优教”在数学教学中的实施[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静;不同情绪调节方式对记忆影响的实验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9 温忠义;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研究中国EFL学习者的听力理解[D];重庆大学;2005年

10 李娜;语用失误的认知图式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2224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2224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6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