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复观的“第二自然”概念新探
[Abstract]:The second Nature was once an important concept in the field of aesthetics and literature and art. Xu Fuguan's second Nature is borrowed from the West and has a unique connotation. With the philosophical thought of "the unity of subject and object", he melts and refines the contents of "the second new object", Zhuangzi's artistic spirit, the "scene fusion" in Chinese traditional literary theory, and the "realm theory", which is full of spiritual connotations of Zen Buddhism, and so on. The formation of "second nature". Xu Fuguan's "the second Nature"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his two core thoughts of "integration of subject and object" and "Culture of mind", which is a successful example of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and has outstanding methodological significance for today's scholars.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I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宏;;论徐复观美学思想中“第二自然”概念的理论源流及其当代意义[J];理论学刊;2006年02期
2 刘为钦;“另一个自然”[J];外国文学评论;199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爱波;彼皆绝代才 形去留其神——归有光与蒲松龄古文艺术相通论[J];蒲松龄研究;2002年03期
2 周文斌;浅谈董其昌的审美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3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4 沃利青;;“移情”论与“意境”说比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洪永稳;简析康德美学中审美与人的自由[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6 徐庆年,王达敏;钱钟书与休谟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7 俞香云;;“风清骨峻”新解——《文心雕龙·风骨》再阐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8 郑笠;;剥离与消解系统中成就的审美境界——从庄子“美学”到“庄子”美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伏爱华;;徐复观对庄子美学思想的再发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吴怀东;;历史 现实 方法——欧洲浪漫主义思潮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庆祥;张艳涛;;马克思哲学的大众形态、学术形态、政治形态及其历史命运[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2 孙波;;自然辩证法的黑格尔哲学渊源[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3 张志国;;窗中·风景——叶维廉诗歌的存在之思[A];叶维廉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卞敏;;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精神[A];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陈其荣;;唯科学主义:基本特征、合理性与局限性及其超越[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马存利;;生态文明与生态治理的法哲学思考[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于春生;;市民新闻与公民媒介素养[A];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石冬梅;许月明;;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中的城乡发展关系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沿海经济”高层论坛暨省专家献策服务团换届大会论文集[C];2007年
9 黄楠;吴昊;;论新古典主义设计的审美[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吴晓明;;论马克思哲学中的主体性问题[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5 代俊兰;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及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8 孙敏明;庄子“游”的人生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王峰;数字化背景下的城市公共艺术及其交互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10 徐子青;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腾飞;水彩画当怀文抱质——画面与精神共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婧;从西方绘画中的“丰满”女性形象看艺术夸张[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永平;蚌病成珠—郁达夫的情爱生活与其文学创作[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祝孚;传统鱼纹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9 李沙沙;论中国工笔花鸟画中线条的运用[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10 韩雨苇;东坡词英译赏析—审美移情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红梅;;生态伦理学的内涵与特征——当代西方伦理思潮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贾琛;;大学语文生命化教育初探[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4期
3 王学勤;卢志宁;;《黄金时代》的“黄金”[J];华章;2011年13期
4 张捷;;美国文化与次文化内涵及原因在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1年41期
5 任志存;;浅议钟嵘《诗品序》对“感物说”内涵的丰富[J];文教资料;2011年18期
6 张美英;;关于军队文化管理内涵的理性思考[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何妮娜;;传统工艺美术内涵及其传承[J];青春岁月;2011年14期
8 吕净植;王成名;;萨满文化视野下的医学探析[J];作家;2011年14期
9 赵辉;;汉英韩动物隐喻的文化内涵分析比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年08期
10 杨琼;;浅析现代作家的“小城意识”[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国璋;;浅论“足健法”或称“足道”内涵的研究和应用[A];经典荟萃——纪念建国六十周年中华反射疗法优秀论文选编[C];2009年
2 宋开山;赵云升;金伦;;定向运动与素质教育的关系[A];2001年全国定向运动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赵捚;;浅议“天癸”[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届医古文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刘秋萍;;浅谈如何正确认识绿色食品的内涵[A];2008年福建省科协第八届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5 于婧;肖辉;;加快城乡一体化 推进武汉城市圈发展[A];生态文明中的土地问题研究[C];2008年
6 李玉春;;关于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现状的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李玉春;;关于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现状的分析[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乔卫芳;支光辉;;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的编制研究[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9 桂小丹;;国内外生态补偿政策研究综述[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10 李海燕;韩萍;;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发展探究[A];编辑学报(2009年增刊)[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贺照田(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徐复观的晚年定论及其思想意义[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2 王守雪;性情充溢的思想家 徐复观[N];社会科学报;2003年
3 中共湖北省委党校 尹旦萍;徐复观思想的多维展开[N];社会科学报;2004年
4 郭梦霞;中国重认徐复观[N];中国邮政报;2004年
5 复旦大学哲学系 施忠连;徐复观 需要重新解读的思想家[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6 记者 陈熹邋通讯员 喻少柏;徐复观文物落户省博[N];湖北日报;2008年
7 记者 晓方 通讯员 洪恩;越过乡愁烛照传统[N];湖北日报;2003年
8 陈克艰;思想与时代[N];中华读书报;2002年
9 陈克艰;思想与时代[N];中华读书报;2002年
10 谢晓东;从德治理想国到法治下的德治[N];光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守雪;心的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宏;徐复观中国古典美学研究论评[D];山东大学;2007年
3 耿波;自由之远与艺术世界的价值根源——徐复观艺术思想的扩展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可欣;论隐私权[D];吉林大学;2007年
5 龙娟;美国环境文学中的环境正义主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周勇;中国政府绩效审计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韩永胜;中国现代教育小说概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仲秀英;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9 宋志强;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10 崔裴;中美房地产业内涵、属性及其经济与社会功能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隋丽霞;新课程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周继红;从法律解释的内涵论我国法律解释体制[D];安徽大学;2005年
3 陈宏;岳阳城市历史文化的形成及其近代变迁[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汤红兵;湘鄂西红色文化的形成及开发[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章伟坤;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趋势与特征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杨丽敏;当代我国公民教育实施的思考[D];吉林大学;2007年
7 张长绵;论形成权的内涵[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8 李新芸;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9 李静;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生成与性质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7年
10 肖爱萍;跨文化视角中中英颜色词的对比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2248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224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