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辞格中的同与异——一场比较文学学者与汉学家之间的论争

发布时间:2018-09-07 11:58
【摘要】:美国比较文学学者与汉学家苏源熙将以余宝琳为代表的汉学家有关"中国讽寓"辞格的研究概括为文化相对主义诗学,而汉学家对此的回应则再次强调了中国文学术语自身的特殊性。双方都指责对方犯了欧洲中心主义的错误,论争焦点实则在于中西比较赖以进行的基础———比较双方的共性并非是现成的,而是逐渐在比较中显现出来的。对于比较而言,共性与个性缺一不可。而文化相对主义对于"异"的过度夸大将导致无效的比较。
[Abstract]:Su Yuan-xi, an America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scholar and sinologist, generalizes his research on "Chinese irony" into cultural relativism poetics, which is represented by Yu Baolin. However, Sinologists' response emphasizes the particularity of Chinese literary terms. Each side accuses the other of making the mistake of Eurocentrism, but the argument focuses on the basis on which the comparis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is based-the commonalities of the two sides are not ready-made, but gradually appear in the comparison. For comparison, commonality and individuality are indispensable. The cultural relativism exaggerates the "different" will lead to invalid comparison.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分类号】:I0-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隆溪;讽寓[J];外国文学;2003年06期

2 简·布朗;;歌德与“世界文学”[J];学术月刊;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旺生;在“言志”与“摹仿”之间——兼与曹顺庆先生商榷[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孟华;;“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试论国际文学关系研究的地位与作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王列生;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当代发展中的知识综合姿态[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向天渊;;百年中西比较诗学概论[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5 满全;;蒙古族文艺理论学科的奠基人——巴·格日勒图教授的文艺理论研究述评[J];创作评谭;2005年08期

6 邹鹃薇;;《色·戒》:从视点与注意点理论看小说和电影之差异[J];电影评介;2008年17期

7 赵新林;诗学正义——中西诗学命名问题思考[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8 张荣翼;;关于文艺研究中的三个问题[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汪丹莉;;中国诗文域外变异中的一种深层结构——兼谈对钟玲女士《美国诗与中国梦》的一点意见[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刘介民;总体文学理论的新架构——曹顺庆《中外比较文论史》评述[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云;;消极补偿:中国特色的艺术观念和艺术实践[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树民;先秦两汉抒情文学的诗性特质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李燕;跨文化视野下的严歌苓小说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3 刘阳;小说本体论[D];复旦大学;2008年

4 田义勇;中国文论体系建构的观念奠基[D];复旦大学;2008年

5 胡苏珍;跨语际实践中的新诗“戏剧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6 朱桃香;叙事理论视野中的迷宫文本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7 陈玉珊;论海外华人学者夏志清的中国小说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8 吴(燕日);翻译相异性[D];暨南大学;2006年

9 李夫生;现代中国文论中的马克思主义话语(1919~1949)[D];四川大学;2006年

10 毛宣国;汉代《诗经》阐释的诗学研究[D];武汉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杭慧;超越历史的现代叙事——论中国现代历史小说[D];江苏大学;2008年

2 李庶;全球化视域下的流散写作[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3 安利敏;希区柯克镜头中的弗洛伊德[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玉晶;唐诗中象征词语的文化意义及其成因探讨[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5 吴娟;论蒋孔阳的比较美学思想[D];扬州大学;2008年

6 李志凌;论中西译者汉诗英译中诗艺关怀的生成与实现[D];山东大学;2008年

7 卞东文;梁宗岱诗学系统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8 丛萍;泰戈尔象征剧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9 杨爽;在目光尽头寻找自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10 王汉林;论四十年代长篇叙事诗的叙事艺术[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季羡林;;《比较文学译文集》序[J];读书;1982年02期

2 孙景尧;;拷问:比较文学是什么?比较文学“研究”是什么?——对美国比较文学协会新报告的质疑[J];江汉论坛;2006年07期

3 季羡林;;新疆与比较文学的研究[J];新疆社会科学;1981年01期

4 奚必安;顾长浩;;日本《世界大百科事典》(1972年版)论比较文学[J];文艺理论研究;1981年04期

5 宣;;省比较文学研究会成立[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6 P.勃吕奈尔;CL.皮舒瓦;A.M.卢梭;杨建钢;;比较与比较文学[J];法国研究;1986年04期

7 ;蒙古文学与比较文学研讨会在京召开[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8 江宏 ,加令;略谈香港比较文学[J];阅读与写作;1997年07期

9 胡志明;;“比较”不是比较——试论比较文学的学科性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10 张廷琛;;拔出理论的泥潭——当代国际比较文学研究的启示[J];读书;198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江苏省比较文学学会[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2 王宁;;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国际背景、研究现状及未来走向[A];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3 徐送迎;;在中日比较文学研究中的《诗经》——《诗经》与《万叶集》比较研究的回顾及展望[A];第四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 И.С.李谢维奇;;俄罗斯汉学家怎样学习及翻译李白诗歌[A];中国李白研究(1998-1999年集)——李白与天姥国际会议论文集[C];1999年

5 刘勋宁;;“我心匪鉴,不可以茹”解[A];第四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6 徐万民;;关于清季俄国汉学史的几点思考[A];中俄关系的历史与现实[C];2003年

7 吕福克;;西方人眼中的李白[A];中国李白研究(1998-1999年集)——李白与天姥国际会议论文集[C];1999年

8 张骏,

本文编号:22282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2282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b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