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研讨会综述
[Abstract]:From 8 to 10 January 2010,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Shenzhen Federation of Social Sciences, The School of Arts of Shenzhen University jointly organized "the Conference of theoretical Travel and Vision-the Establishment Conference and the first academic Symposium of Foreign Literary Theory and Comparative Poetics". The meeting revolved around
【分类号】:I109;I0-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卫建林;关于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方法中的几个问题[J];文艺研究;1980年05期
2 明滨;北大编译《俄罗斯苏维埃文学研究资料丛书》[J];外国文学研究;1980年04期
3 櫖志嘉;;娗文艺的Z乐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4 成柏泉;;《文心雕龙创作论》[J];读书;1980年05期
5 加申;;部分高等学校、研究单位美学工作概况[J];哲学动态;1980年07期
6 马白;;评刘勰的“六义”说[J];学术月刊;1980年08期
7 敏泽;;论魏晋至唐关于艺术形象的认识——兼论佛学输入对于艺术形象理论的影响[J];文学评论;1980年01期
8 西;;《山东三十年短篇小说选》等书即将出版[J];山东文学;1980年03期
9 ;从来稿看当前的古典文学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04期
10 周志诚;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兼与杜奋嘉同志商榷[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延东同志在“新四军统一战线工作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代序)[A];铁流:新四军统一战线工作专辑——新四军统一战线工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铁流》编辑小组;;编后记[A];铁流:新四军统一战线工作专辑——新四军统一战线工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郁超英;;福建银行银元票无厂名版别之分析[A];福建省钱币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4 蒋九如;;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学术观点综述[A];福建省钱币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5 龙志毅;;在戊戌维新运动与贵州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词[A];戊戌维新运动与贵州——纪念戊戌维新运动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9年
6 王三运;;在戊戌维新运动与贵州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A];戊戌维新运动与贵州——纪念戊戌维新运动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9年
7 冯祖贻;;回顾历史 激励后人——戊戌维新运动与贵州学术研讨会小结[A];戊戌维新运动与贵州——纪念戊戌维新运动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9年
8 龙志毅;;开幕词[A];夜郎研究——’99夜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9 王三运;;在“夜郎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A];夜郎研究——’99夜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10 王中刚;;闭幕词[A];夜郎研究——’99夜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严凌志 本报通讯员 储北平;张恨水研究会成立10周年暨学术研讨会在潜山举行[N];安徽日报;2000年
2 ;南开召开学术研讨会[N];中国保险报;2000年
3 张银炎 王新华;我国造船工业将由大变强[N];中国船舶报;2000年
4 记者 侯军亭;内河驾驶讲究多[N];中国交通报;2000年
5 记者 左益;“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年会召开[N];中国教育报;2000年
6 肖胜利 傅楠;改造我们的“学习”[N];中国教育报;2000年
7 张钦;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伦理学[N];中国教育报;2000年
8 彰泽文;澳门天凉好个秋[N];中国教育报;2000年
9 阳言;社会科学家看网络时代[N];中国教育报;2000年
10 曹南燕;水文地质与环境国际研讨会闭幕[N];中国矿业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支宇;韦勒克诗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2 张荣翼;冲突与重建[D];四川大学;2002年
3 刘再华;晚清时期的文学与经学[D];复旦大学;2003年
4 晏红;认同与悖离——中国现代文论话语的生成[D];四川大学;2003年
5 郑国庆;落幕[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6 陈历明;翻译:作为复调的对话[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7 王敬民;乔纳森·卡勒诗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李先国;化俗从雅文学观的建立[D];苏州大学;2005年
9 严金东;自得:中国古代文论话语个案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10 臧运峰;新批评反讽及其现代神话[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易小斌;后殖民理论语境下的中国当代文论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李福德;论清官文化[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3 吕燕;文学虚构理论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2年
4 唐新发;论文学的主体间性和意义生成[D];厦门大学;2002年
5 王国英;《沧浪诗话》思辨的方式及其诗评品格[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邵薇;新时期神话原型批评的本土化[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罗亘;论《故事新编》的反讽艺术及其深层意蕴[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李映冰;关于新时期文艺学研究的若干思考[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琼;跨语际旅行:弗洛伊德主义中国化问题探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春娟;从詹姆逊关于资本主义的文化分期看语言论转向[D];安徽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2273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227399.html